四世忠良
字体: 16 + -

第13章 念义死里逃生 收获明月芳心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五月,郭天叙被认为为濠州都元帅,张天祐、朱元璋分任左右副元帅。此时的朱元璋,因为才能的出众,加上之前大败元太子为首的元军,在军队中成为佼佼者,众多将领和士兵都成为他的追随者,而他与郭天叙的矛盾也浮现了出来。念义私底下,对朱元璋说:“大哥,高处不胜寒呢。”

    “二弟,你此言何意?”朱元璋说。

    “大哥,你解除了和州之困,大败元军,在军队中呼声太高,难免会招人妒忌啊。”

    “你指的是郭天叙吗?”

    “是的,大哥。毕竟这只部队是郭子兴一手带起来的,而郭天叙自幼就生长在军队中,肯定有一些追随者,他们看到你取得的一次又一次胜利,当然看着不愿意啊,难免在郭天叙的耳旁煽风点火呢。请大哥务必小心呢。”

    “二弟,提醒的是,我自有分寸。”

    郭天叙为了扩大自己影响力,决定扩大自己的领土,自己率领军队越过了长江。他的这一举动招惹了元军:刚把他们从长江北打到长江南,这会儿还要越过长江,这是要赶尽杀绝吗?元军中也有不想受此屈辱的人,其中有一个叫做陈野先的将领,带着自己的军队反攻了过来。朱元璋沉着应对,指挥得当,把这个人俘虏了。陈野先知道自己难逃一死,就假装投降,还有自己的部下也带过来了。朱元璋的这次胜仗又加深了郭天叙的妒忌心。

    “大哥,这个仗你就不应该取胜?”念义说道。

    “二哥,你这是什么意思,打了胜仗有什么不好?”徐达说道。

    “是啊,二哥,难道故意输吗?”常遇春说道。

    “三弟、四弟,你们先不要说,让二弟把话说完。”朱元璋说道。

    “大哥,本来你就打了胜仗,这次是郭天叙想自己立功,树立威信,可你倒好,自己率部去打了,并且还招降了陈野先,准备收编了他的部队。”念义说道。

    “二弟,我自有自己的打算。你以为那个陈野先是真心实意的投降吗?”朱元璋说道。

    “大哥,我知道他不是真心投降,那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放这么一大部分人在自己的军营中啊,不怕养虎为患吗?”念义说道。

    就在他们谈话的同时,郭天叙派人过来传达帅令:元帅有令,朱元璋将军冲锋陷阵,带领军队奋勇杀敌,本帅深感欣慰。念及将军近来心力交瘁,特准将军暂时放下军中事务,在帐中休养生息。

    “这是什么意思,大哥又没有主动提出要休息,并且精气神这么好,怎么还说是心力交瘁呢。”徐达说道。

    “我去找他说理去。”常遇春说着,准备出去,被朱元璋拦住了。

    “三弟,你先不要冲动。二弟,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呢?”朱元璋说道。

    “该来的总会来的。大哥你没有把陈野先的部队编入到你的部队中是吧。”念义说道。

    “暂时还没有,不过有这个打算。”朱元璋说道。

    “那就好,你不要编入自己的部队,把他们编入张天祐所属的部队中。”念义说到。

    “二哥,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不是壮大他们力量,削弱自己的实力吗”常遇春说道。

    “三哥,你先不要急,听二哥把话说完啊。”徐达在旁边说道。

    “他的投降既然是假的,那咱们就将计就计,把这个包袱扔给郭天叙他们,让他们去处理吧。”念义说道。

    “这样也好,那我就静观其变吧、”朱元璋说道,“徐达、常遇春,你们要听他们的差遣,不要违抗他们的命令。”

    “知道了。”徐达、常遇春说道。

    “二弟,你跟着三弟,他我不放心呢。”朱元璋说道。

    “好的,大哥,就他那个性子,如果没人管着的话,会闯祸的啊。”念义说道。

    “大哥、二哥,你们就不担心四弟闯祸啊。”常遇春说道。

    “四弟比你会用脑子啊。”朱元璋说完后,念义、徐达哈哈大笑起来。

    不久,郭天叙准备攻打集庆(南京),派常遇春、徐达分别为左右先锋,在集庆(南京)的两侧进行埋伏,等待时机,准备突袭。徐达部奉命到达指定地点,但是常遇春却不服从郭天叙的军令,迟迟不肯出发,念义怎么劝也不起作用,就去找朱元璋,让他劝说常遇春。郭天叙知道常遇春迟迟不出发的事情后,特别的恼怒,准备派人去把常遇春抓回来,恰好此时,陈野先邀请郭天叙、张天佑到自己营帐中喝酒,不知陈野先奸计的郭天叙、张天佑就去了,喝酒过程中被陈野先杀死了。感觉情况不妙的念义,速速回到军营中去通知常遇春,可是已经迟了。陈野先与集庆城内的元军联合击败了红巾军,把常遇春部包围了起来,等到念义过去时,常遇春已经在做困兽之斗了,念义看到此种情况,如果在这样下去,常遇春性命堪忧。念义骑上一匹马,拿着禅杖杀进了包围圈。

    “二哥,你怎么来了。”常遇春说道。常遇春被念义的禅杖功夫震撼了,说实话,单打独斗的话,自己和念义相比,并不占上风。

    “兄弟有难,我岂能袖手旁观。”念义说道。

    “二哥,这里太危险了。”

    “别说这么多,我们一起杀出一条血路,准备突围出去。”

    “好的。二哥。”

    两个人带领部队找出了一个缺口,突围了出去。元军在后面紧追不舍。

    “这样下去,我们谁都无法逃脱,三弟,我们分成两路,分别逃离。”念义说完就带着一队人员向西去了,常遇春带领一队人马则向东去了。常遇春一路向东逃离,正好遇到来前来救援的徐达部队,两人一起往大本营去了。

    “二哥呢,没和你在一起吗?”徐达问道。

    “二哥让我们分开逃,他自己选择了西面,让我走东面。”常遇春说道。

    “什么,二哥选择去哪边的?”

    “西边。是他主动选择的。”

    “哎呀,坏了。”

    “怎么回事,四弟。”

    “二哥知道,我等不到命令后,会返回的。就把东面让给你,他早已料到我会从东边返回时,会遇到你,正好做个支援。”

    “啊,原来是这样呢。那我们马上赶过去,去救二哥。”

    “先不要去,后面追兵太多,我们先回大本营,和大哥汇合再制定策略。”

    元军看到他们马上向大本营方向去了,就不再追了。进而转向西侧,集中全力去追念义。念义在元兵的追逐下,被逼到了一条河边上,水太深,无法渡过去,众将士和念义一起奋力反抗,但最终寡不敌众,被元军悉数斩杀。无奈之下,念义准备自杀,也决不当俘虏,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元军的弓箭手万箭穿心。元军士兵以为念义死了,就把他扔入河中。有一点让元军士兵百思不得其解,就是无论他们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就是没有办法掰开念义的手,夺取他的禅杖。

    大本营内。

    朱元璋看到徐达、常遇春回来了,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回来了?二弟呢。”

    “三哥,你说。”徐达愤愤地说道。

    常遇春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朱元璋气得直拍桌子,“三弟啊,三弟,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你。”

    “大哥,我做错事情了,任凭军法处置。”常遇春说。

    “先不处理你,你马上召集部下,准备去救二弟,希望他没事,如果有事,拿你是问。”朱元璋说。

    “报。”探子甲喊道。

    “前方战况如何,快说。”朱元璋说道。

    “元军集中力量,去追逐林将军去了。”探子甲说道。

    “你先下去吧。”朱元璋说道。心中想到,二弟啊,你千万不能出事啊。

    “大哥,咱们快出发吧。”徐达大声说道。

    “好,咱这就出发。”朱元璋说道。

    “报。”探子乙喊道。

    “快说。”朱元璋说道。

    “林将军他......林将军他......”

    “赶快说,别吞吞吐吐的。”

    “林将军被人杀害了,所带部队全军覆没了。”

    “什么,我二哥怎么会死呢。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旁边站的常遇春,一下子拎起了探子。探子被吓住了,一个劲的点头。

    朱元璋大喊了一声“二弟”,就摔倒在了地上,徐达和常遇春把他扶到床上,叫来了郎中看了一下。郎中说是气火攻心所致,不碍事的,开了几服药,说让下人煎药后喂给朱将军喝,过几日就没事儿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少爷,快看,河中有一个人。”随从甲说道。

    “赶快去把他捞上来。”慕容清风说道。几个人把念义从河中捞了上来。

    “少爷,他还有呼吸呢。”随从乙说道。

    “赶快把他抬回家,为他治疗。”慕容清风说道。

    念义被慕容清风带回家中,郎中为他包扎了伤口,昏睡了七天七夜才醒来。

    “清风,听管家说你带了一个人回来。”慕容老爷说道。

    “是的,爹。我是在河边发现他的,他当时已经身受重伤,被数只箭矢射中,竟然能活下来,简直奇迹。我看他还有呼吸,就把他带回来了。”慕容清风说道。

    “哦,还有这样的奇人。”

    “还有一件事情,也很奇怪。”

    “你说。”

    “他都成那样子了,还是握着手中的禅杖,我费了很大的劲,还是没有办法掰开他的手将禅杖取下来。”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我们过去看看”

    他们就去向念义的房间去了,这些话被慕容明月全都听到了,他偷偷地跟了过去。

    “爹,这就是那位壮士。”慕容清风说道。

    念义看到慕容清风和慕容老爷过来,准备起来和他们见礼。

    “壮士,不要动,不必见礼了。”慕容老爷说道。

    “谢谢老爷和公子。”念义说道。

    “壮士身中数箭,还恢复的这么快,真乃奇人啊。”

    “慕容老爷言过了,只不过是佛祖保佑罢了。”

    “壮士,你以前是出家人吗?”

    “是的,以前在临清州大宁寺出家,现在已经还俗了。”

    “哦,那为什么......?”

    “山河被异族占领,我同胞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我还俗是为国效力。”

    “壮士,真乃侠客,胸怀天下。”

    “老爷过奖了。”

    这一切都被躲在外面的慕容明月听到了,对这个人很是佩服。

    “能让我看一下你的禅杖吗?我听清风说你一直不肯放手,一直拿着他。”

    “慕容老爷,这是我师父传授给我的,怎敢丢失啊。”说着他禅杖递给了慕容老爷。慕容老爷拿着仔细地看着,对这件兵器是赞不绝口。忽然他看到了一行字:达摩禅杖。

    “这是达摩禅杖吗?”

    “是的。慕容老爷也知此禅杖吗?”

    “我听我师父说起过,他说达摩禅杖是佛家禅宗的祖传之物,每一代只传一个弟子,想不到我今日能见上一眼,真是我佛慈悲啊。”

    “您也是佛家弟子吗?”

    “我是佛门的俗家弟子,法号‘断明’。请问大师的法号是?”

    “我的佛家法号是‘无我’。”

    “原来是无我师叔,请受师侄一拜。”

    “慕容老爷有礼了,快快起来。我已经还俗了,脱离佛门了。”

    “那您的师父是?”

    “济仁和尚。”

    “原来是济仁大师啊,他可是得道高僧,曾经到集庆来讲经说法,我当时还去听了。”

    “一切都是因缘啊。”

    “无我师叔,你就在我家静养着,有什么事情随时吩咐我。”

    “慕容老爷,别再叫我师叔了,我已经还俗了。再者是清风救了我的命,你们慕容家是我的恩人呢。我只比清风年长几岁,我和他就以兄弟相称吧。”

    “那怎么能行呢。”

    “慕容老爷,切勿争论了,我的本名叫做林念义,你就称呼我为‘念义’吧。”

    “啊,想不到你就是为朱元璋献计,解和州之困的林念义,请受小弟一拜。”慕容清风说道。

    “念义,怪不得济仁大师会把禅杖传授于你,你真是文武双全啊。”慕容老爷说道。

    “慕容老爷谬赞了。”念义说道。

    三个人一起聊了很多,站在外面的明月对屋里的这个外人更好奇了。

    念义继续在慕容家养伤,清风时不时就要过来,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听得清风是如痴如醉,这一呆就是两个多月呢。明月一直在找机会接近念义,但是每天清风过来,只好作罢。看着清风兴致勃勃地离开,好像收获很大的样子,好奇心,更加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