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忠良
字体: 16 + -

第11章 看尽人间疾苦 无我还俗报国

    从临清州前往泰州的路上,无心和尚和无我(念义)两人看到外出乞讨的难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路上,他们所带的盘缠都给了官兵,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官兵收钱;馍馍则给了即将被饿死的小孩子。广袤的平原上,荒芜的土地之上,逃离饥荒的人们在死去的同胞身边走过,没有停留,因为停留太久的话,他们也即将死在这个地方。

    “这里又没有天灾,为什么土地这么荒废,人们要逃离这里呢,留在这儿开垦种田多好啊。”无我(念义)说道。

    “我曾经和方丈师兄来过这里,那个时候人们的日子还是能过得去的。金黄色的稻谷一片一片的。”

    “那为什么成了这样呢?”

    “这几年战争频繁不断,多少人背井离乡;留下来的人,也因税收太重、官府欺凌而准备逃离了。”

    “原来是这样啊,那最起码得种地啊,那样保证自己能吃上饭呢。”

    “种地的人,还没到成熟的时候,就被官府所收走了。每家每户都是定量的粮食,根本吃不饱肚子。还有就是官兵抓壮丁,让他们上战场,剩下的不是老弱就是瘦下,这也是农地荒废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种地,官府的税收特别重,最后下来根本不划算,所以就没人种地了。”

    “官府收走粮食,还得向农民收税,还有没有王法了。农民离开了土地,日子根本就过不下去了。”

    “民以食为天啊,粮食都没有了,那还图个啥啊。”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远处传来了嘶声裂肺的喊叫声:“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求求你们救救我的孩子啊。”无心和尚和无我(念义)赶过去后发现,两个孩子已经死了,瘦骨嶙峋的样子让人心痛,无我(念义)转过了头,眼泪从眼角流了下来。无心和尚抓住两个小孩子的手,诵了一段经,安慰了一下孩子的母亲后,就和无我(念义)离开了。

    死去的人如同花朵,点缀着这荒芜的土地。乞讨人群则是一阵风,风让花朵再次绽放,让人们看到他们是如何凋零的。这些花朵,比天上的太阳更加明亮,刺激着无我(念义)的眼睛,刺痛着他的心。

    你们两个人站住,远处的官兵看到这两个人,走了过来。

    “包袱里装的是什么?”官兵甲说。

    “里面没啥东西,就两本书。”无心和尚说道。

    “给我拿过来吧。”官兵乙说着,便把无心和尚身上背的包袱抢了过去。抖开了包袱,《素书》和《六祖坛经》掉在了地上,官兵乙捡起两本书,“什么东西啊,啥都没有,就两本破书。”顺手把书又扔到了地上。

    “不要动我的书。”无我(念义)吼道。

    “吆喝,不就两本破书吗?你吼什么吼?”官兵乙说道。

    无我(念义)走过去,推开官兵乙,捡起了两本书。他的这一动作激怒了官兵,“你竟然敢推我。”官兵乙说道。

    “大家上,把他给我按住,”官兵甲说道。

    几个官兵一起上去,把无心和尚和无我(念义)按在了地上。官兵乙抢回那两本书,对着无我(念义)说道,“为了这两本破书,你居然和官府做对。”说话的同时把两本书扔到了地上,踩到了脚底下,蹂躏着。看到这种情况,无我(念义)再也忍不住了,挣脱了两个按压他的官兵,拿起禅杖,几下子就把几个官兵全都打倒了。远处的官兵看到后,准备用弓箭射杀他们两人,无心和尚大喊:无我,赶快跑。两人就拿好东西,开始逃跑。此时,无心和尚发现一支箭正射向无我(念义)的后背,无心和尚大喊:“无我爬到”,然后跃起了身子,挡在了飞向无我(念义)的箭矢。

    “师父,师父,你怎么样了。”无我(念义)看到为自己挡住箭矢的无心和尚,喊道。

    “无我(念义),赶快走吧,你一个人打不过他们。好汉不吃眼前亏,赶快感到泰州,找到你济慈师叔,那样就安全了。”说完这句话后,无心和尚就闭上了眼睛。

    “师父,师父,师父,你不能死了。”无心喊道。远处的官兵赶了过来,无我(念义)拿起了禅杖,和官兵打成了一团。内心的愤怒难以抑制,无我(念义)像发了疯的狮子一样,让很多元朝官兵都不敢靠近。

    “大哥,你看远处一群官兵正在围攻一个和尚呢。”徐达说道。

    “那个和尚很厉害呢,那么多官兵都没有办法将他打倒呢。”汤和说道。

    “徐达,你率领你部人马过去,把那个和尚救下来。”朱元璋说道。

    徐达率领一部人马过去后,元朝官兵吓得都逃跑了,无我(念义)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醒来后,发现在军营内,摸摸胸口的两本书都在,松了一口气。朱元璋等人进来了,“你醒了,在下朱元璋,请问大师如何称呼?”

    “法号无我(念义),多谢朱施主相救。”

    “我看大师本领高强,几十个官兵都不能把你怎么样,有当年赵子龙的风范,可否归于我部,一起对抗元朝怎么样?”

    “朱施主,贫僧乃出家人,就不参与尘事了。”

    “现在的元朝,残害忠良,荼毒百姓,杀害佛门中人,大师为何不替天行道,和我们一起拯救天下苍生。”

    “阿弥陀佛。”

    朱元璋见无我(念义)没有归顺自己之意,也不便强求,从腰带下解下一块玉佩,放到无我(念义)手中,说道:“你我有缘,今日相见,此乃佛祖恩赐。我曾经也在皇觉寺出家,后来食不果腹,所以离开寺庙,顺应天理,召集一群有志之士反抗元朝。若日后大师能加入我们,实乃我的荣幸。”

    “我大哥广招天下有志之士,共同反抗元朝,对待我们如亲兄弟一般。大师,加入我们吧。”徐达说道。

    朱元璋见无我(念义)没有应许,有难言之隐,但又不好过问。只好说:“大师,如日后大师有事找我,只管拿着玉佩,我朱元璋定当全力以赴。”

    “阿弥陀佛。”无我(念义)和尚道。

    在朱元璋营地里休息了几日,无我(念义)就准备离开了,去寻找济慈和尚。离开后,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叹了口气,“此人才不为我用,实在遗憾。”

    “大哥,他日有缘定会相见的。”旁边的徐达说道。

    江苏泰州光孝寺。

    “这个禅杖,你是怎么得到的?”济慈和尚说道。

    “这是我师父给我的。”无我(念义)说道。

    “你可知此禅杖的意义?”

    “弟子不知,还请师叔明示。”

    “此乃达摩禅杖,是我们禅宗世代传下来的宝物,每一代弟子中只传一人。这个人是法佛精通、性情纯朴,极具慧心、善心才行呢。我师兄把禅杖传授于你,说明你是他非常中意的弟子呢。”

    “师叔谬赞了。”

    两个人又聊了很多的事情,光孝寺没有太多的人,只有济慈和尚和几个小沙弥,曾经香火不断的宝刹,今日竟然成了这个样子。在光孝寺呆了一段时光,济慈告诉了无我(念义)一个消息:济仁和尚圆寂了,无我(念义)强忍着伤痛,听济慈把事情的经过说完。跪在佛祖面前,反思自己,反思所遇到的一切。曾经的一切事情到浮现在自己面前。爹娘,若风、若雨、无心和尚、济仁和尚,他们的脸庞都在自己面前出现。还有一路走来看到的场景,又想起了朱元璋的话。一个月后,他做了一个决定。

    “济慈师叔,《素书》和《六祖坛经》就放于你这儿,还有这达摩禅杖。”

    “这两本书放到我这儿,我替你保管。你把师兄留下的达摩禅杖随身带在身边,所有禅宗的弟子见到禅杖,都会帮助你的。”济慈明白了无我(念义)的决定。

    “师叔,谢谢您能尊重我的选择。”

    “世间万物,都因佛生。在寺中念经是修佛,拯救苍生亦是修佛。心中有佛,佛祖就与你同在。”

    “阿弥陀佛。”

    从今天起,世上没有了“无我”,“林念义”被重新启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