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杀情仇录
字体: 16 + -

第11章

    晚清时,有个叫杨白鹿的贡生,不知从什么途径拿到了所谓的“藏宝图”,他在晚年时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好友马昆山,并把这张无价的“藏宝图”一并给了他。1958年农历九月,马昆山成立“锦江淘金公司”,招收工人,又订购了金属探测器等设备,轰轰烈烈大干了起来。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牛,还挖出了大石鼓!然而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而在彭山县江口镇,也流传着与宝藏相关的歌谣,当地人这么唱道:“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不同的是,石牛和石鼓换成了石龙和石虎,而歌谣的格式则一模一样。孰真孰假,无人能识啊!

    文明玉盯着扳指面有疑惑问白先生道:您这枚扳指又从何而来?与这历史故事有何因缘呢?白先生笑道:这正是我将要说的,我的这枚扳指是当年从一个自称是先夫曾在北平第一监狱做过狱卒的老太太手中购得的,和这扳指一块的一些珠宝首饰据考古家张翰鉴定确如那老太太所说这些东西是从肃王府中流出来的,如此一来,这两枚扳指真是大有渊源啊!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的白若云突然接口道:肃王府?肃忠亲王善耆?白先生道:对,就是这个人,若云我叫你查的东西你带过来了吗?白若云道:都查到了。说完将一张纸放在桌子上,我和文明玉凑过去一看,上面是一个类似家谱的标图:

    1.肃武亲王豪格

    豪格(1609~1648),清太宗长子。初封贝勒,天聪六年六月晋和硕贝勒,崇德元年四月晋肃亲王,寻坐党岳托漏上言有怨心,降贝勒,二年复封肃亲王,六年缘事降郡王,七年以功复封肃亲王,顺治元年四月,以语侵睿亲王多尔衮为人所讦,削爵,十月仍复原封,五年二月坐恂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弟,革爵幽禁,三月自尽,八年正月,以无辜被害,追封肃亲王,十三年追谥“武”,乾隆四十三年,以佐命殊功,配享太庙。

    2.显懿亲王富绶

    富绶(1643~1669),豪格第四子。顺治八年(1651)袭亲王,改封号曰“显”,康熙八年薨,谥“懿”。

    3.显密亲王丹臻

    丹臻(1665~1702),富绶第四子。康熙九年袭显亲王,四十一年薨,谥“密”。

    拜察礼(1667~1708),富绶第五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封三等奉国将军,乾隆三十七年(1772)追封显亲王

    4.显谨亲王衍潢

    衍潢(1691~1771),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1702)袭显亲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谥“谨”。

    成信(1688~1758),丹臻第二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封三等奉国将军,康熙五十八年(1719)授头等侍卫,因病解职。乾隆四十三年追封肃亲王。

    5.肃勤亲王蕴著

    蕴著(1699~1788),富绶之孙,拜察礼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袭三等奉国将军,历漕运总督、工部尚书,乾隆三十七年(1772)袭显亲王,四十三年复始封之号“肃”,寻薨,谥“勤”。

    6.肃恭亲王永锡

    永锡(1753~1821),丹臻孙,追封肃亲王爱新觉罗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年幼住乡间,生活清苦。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三等侍卫。乾隆四十三年(1778)袭肃亲王。嘉庆二十一年(1816)充玉牒馆总裁,由内廷行走,侍卫内大臣。道光元年薨,谥“恭”。

    7.肃慎亲王敬敏

    敬敏(1773~1852),永锡长子。乾隆六十年(1795)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元年(1821)袭肃亲王,咸丰二年薨,谥“慎”。

    8.肃恪亲王华丰

    华丰(1804~1869),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镇国将军,九年(1829)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咸丰三年(1852)袭肃亲王,同治八年薨,谥“恪”。

    9.肃良亲王隆懃

    隆懃(1840~1898),华丰第三子。同治元年(1862)封二等镇国将军,九年(1870)袭肃亲王,光绪二十四年薨,谥“良”。

    10.肃忠亲王善耆

    (1866年3月15日—1922年3月14日),字艾堂,号偶遂亭主人。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袭肃亲王爵

    又:

    儿子

    ?长子:宪章(正福晋生)

    ?次子:宪德(正福晋生)

    ?三子:宪平(第一侧福晋生)

    ?四子早夭(第一侧福晋生)

    ?五子:宪宜(第一侧福晋生)

    ?六子:宪英(第二侧福晋生)

    ?七子:宪奎(金壁东,第一侧福晋生)

    ?八子:宪真(正福晋生)

    ?九子:宪贵(第二侧福晋生)

    ?十子:宪邦(第三侧福晋生)(1900-1921),1917年2月赴日本留学,入浪速中学学习。1921年6月17日因突发心脏病而病逝。

    ?十一子:宪原(第二侧妃生)

    ?十二子:宪均(第二侧妃生,在世)

    ?十三子:宪云(第三侧妃生)

    ?十四子:宪立(第四侧妃生,在世)

    ?十五子:宪久(第三侧妃生)

    ?十六子:宪方(第四侧妃生,在世)

    ?十七子:宪基(第四侧妃生,在世)

    ?十八子:宪开(第四侧妃生)

    ?十九子:宪容(第四侧妃生)

    ?二十子早夭(第四侧妃生)

    ?二十一子:宪东(第四侧妃生,去世)

    爱新觉罗·善耆女儿

    ?长女:显瑄(正妃生)

    ?次女:显珥(正妃生)

    ?三女:显珊(正妃侍女的女儿,因出生后不久母亲病逝,遂由第一侧妃收为养女)

    ?四女早夭(第一侧妃生)

    ?五女早夭(第一侧妃生)

    ?六女早夭(第一侧妃生)

    ?七女:显琪(第三侧妃生)

    ?八女:不详

    ?九女:显玖(第三侧妃生)

    ?十女:显瑡(第二侧妃生)

    ?十一女:不详

    ?十二女:显珴(第二侧妃生,在世)

    ?十三女:显琮(第三侧妃生)

    ?十四女:显玗(第四侧妃生)

    ?十五女:显玽(第二侧妃生)

    ?十六女:显琉(第四侧妃生)

    ?十七女:显琦(第四侧妃生,去世)[8]

    看完这个家谱,我和文明玉对视一眼,心中不太明白。白先生道: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大封诸王,念豪格跟从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之后,四川的张献忠成为另一目标。于是豪格被封为为靖远大将军,西征四川平定张献忠的政权。他到了陕西之后消灭了那里的盗贼和其他农民军的势力,彻底肃清陕西。同年十一月攻打四川,派遣鳌拜作为先锋,清军抵达西充,大破张献忠的军队,亲自射死张献忠。又在顺治四年(1647年)八月,连续攻下了西南的遵义、夔州、茂州、荣昌、隆昌、富顺、内江、宝阳等地,稳定了四川的局势。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将他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豪格死后,其福晋为多尔衮所纳。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亲政后,处置多尔衮,多尔衮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顺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战功,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而爱新觉罗·善耆正是豪哥的第十代子孙。当时卖给我首饰的老太太说,她手中的这些珠宝是一个将死的格格送给她先夫的,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她是为了让我相信这些东西是真的从肃王府中流出来的而编造的谎话,但现在看来,她说的可能是真的,你们看,爱新觉罗·善耆有个第十四女名字叫做显玗,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但要说川岛芳子,你们可知?我吃了一惊道:什么?东洋魔女川岛芳子?白先生道:对,就是她,这个叫做显玗的,还有一个名字就是川岛芳子,她本是格格身份,却自幼拜日本人川岛浪速为义父,对我们国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抗战胜利后,她被押在北平第一监狱一直到判处死刑。如老太太所说,她的珠宝是是一个将死的格格送给先夫的,根据时间段算,那这个格格应该就是川岛芳子。白若云道:爸爸,你到底想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了?白先生哈哈大笑道:我先给你们讲一下这些历史,否则一下的话你们更听不懂啊!你们看这两枚扳指的背面,分别是一个牛头和虎头,你们想到了什么?我们三个相互对视了一眼,似乎明白了了点。白先生接着道:石牛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怪不得啊!怪不得啊!那么多人想破的这宝藏的秘密,却无功而返,这石牛石虎,原来指的是这扳指啊!可叹人们都认为是石雕的虎和牛呢,真是可笑啊!我们听的如痴如醉,不敢相信,文明玉更是惊愕,用手指着那扳指口中却说不出话,我和白若云也是面如木雕。白先生接着道:文家贤侄的扳指,已经确定是从杨展的后人那得来的,而这一枚是从肃亲王府中来的,这说明什么?当年第一代的肃亲王豪格平定四川亲自射杀杨展,一个肃亲王为何要亲自杀一个败军之将?既然亲自杀他,定然是亲自审过他,为什么审问杨展?难道是想得到什么东西?根据我们手里所有的材料可以分析,杨展当年平定张献忠,得到了有关张献忠藏宝秘密的扳指,而豪格平川又击败杨展,便亲自审他,也要得到这两枚扳指。不知什么原因,豪格只得到了其中一枚,史书上记载,豪格因为和摄政王多尔衮有嫌隙,而遭其杀害,现在看来,豪格之死,也值得推敲啊!这两枚扳指定时从那时便分离两处,一份有杨氏后人秘密流传,一枚则在肃王府存放,历经百年,被川岛芳子所窃,机缘巧合又落入我的手中。这两枚扳指300年来首次相见,莫非这就是天意?白先生说完一阵沉默,我们也陷入遐想,屋内一片沉静。我突然想起在鸡鸣寺性悟给我留的纸条,上面写着:老虎对老牛,见花皆发愁。上山十五里,彭祖座下求的字样,便跟白先生讲起。白先生听我说这偈语,在屋里踱来踱去,然后告诉我们,在岷江江口镇也就是传闻中张献忠沉银的地方有一座彭祖山,彭祖山上有一座彭祖庙,他以前去过,当时就已经年久失修,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性悟给我留的偈中道,上山十五里,彭祖座下求,定然与这彭祖庙有关系。这地方是张献忠沉银传闻的所在地,定有倪端,方有传闻,这扳指300余年后有重新聚到一起,必有因缘!于是当下决定,明日一早前去岷江江口镇实地考察。如果真的发现什么,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

    第二天我们便出发了,白若云也想去,但白先生要她留在家中,说是女子在外诸多不便。白若云无可奈何,只好留下。可惜这一去,经成为永别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