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杀情仇录
字体: 16 + -

第10章

    原天烈讲到这里,脸色变得痴迷起来!我在一旁听着,却不敢去打扰他。就这样,他仿佛沉浸在梦中一样,没有发出任何声息,我有些担心,走过去拍下他的肩头,没想到像石雕一样他突然有开口了:”小张,你接着听我给你讲”。我被他吓了一跳,但还是坐下来听他说话。“我回到家里,仔细的回想老师给我讲的话,觉得这事确实算是一个谜团,两枚奇特的扳指,不同的来历,这是该从那入手呢?我思来想去,觉得无从着手,索性便开始其他的工作,只等那文公子到后,再另行协商罢!大约过了一周左右,一天早上白若云早早打过电话来,说是文公子到了要我马上过去。我赶紧收拾一下手头的东西赶到白先生家,推开门只见一个和我年龄相仿年轻人站在那里,风姿绰约,风度翩翩”原天烈嘴角抽搐一下接着道:“经白先生介绍这个年轻人正是他那同窗好友的儿子文明玉,大家都是年轻人,一认识便如同老朋友一般。文明玉告诉我们,他之所以偏偏来迟,是因为父亲去世后,他对那枚扳指的来历疑惑颇大,于是便去寻找卖给他父亲扳指的杨氏子弟,找到后,那杨氏子弟早已将卖祖传之物的金钱挥霍一空,文明玉给他一百元美金,那人便高兴的不得了,他便趁机问询此人的祖辈来历,那人告诉他他的祖宗便是明末的四川总兵望江侯杨展,他所卖掉的那些珠宝都是前人所传,只恨自己不争气败了祖业产。白先生听他这么讲,眼睛直愣愣的盯着窗台,口中不断的反复不知絮叨着什么,过了半响,他回过头看着文明玉问他有没有带那扳指回来,文明玉把扳指拿出来,白先生仔细的瞧了又瞧,忽的大喊一声:原来如此!我们三人吓了一跳,白先生见我们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他,却没有搭理我们,径直跑进屋子,拿出他手里的那枚扳指,他把两枚扳指放到一块,手哆里哆嗦的很激动,然后叫我们过去看,那两枚扳指果然一模一样,只是有一枚发出暗红色,另一枚发出幽暗的绿色,白先生叫我们仔细看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我们三人转来转去看了半天,除了颜色却什么也没发现,白先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声的告诉我们这两枚扳指的背面都隐约刻着一个图案,一个是牛头,另一个是虎头,我们听了,看着白先生激动不已的表情,却不知所以然。白先生哈哈大笑,点燃一根烟给我们讲了一段历史:公元1644年,也就是明崇祯十七年,农历甲申年。这一年3月,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朱由检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灭亡。明朝灭亡之后,随即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4个政权鼎足而立的局面。分别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弘光帝朱由崧建立的南明政权,从东北入主中原的大清政权以及张献忠在四川建立的大西政权。在四川,人们提起八大王张献忠,是一个凶神恶煞的杀人魔王形象。各种关于“八大王剿四川”、“七杀碑”等等传说,早已为四川人耳熟能详。这样一个魔鬼似的人物,在四川的政权自然不会稳定。就在他打下成都时,有一个人在他的刀下逃脱了。这个人就明朝参将杨展。

    杨展逃脱之后,迅速逃往川南的叙府(今宜宾市)一带,召集了人马数万人,组织了一支军队,开始与大西政权对抗。杨展被南明政权被任命为四川总兵,封锦江侯,成为南明在四川地区的有生力量。作为崇祯十二年的武进士,杨展有着自己有效的练兵方法,在短时期内,便轻松拿下了嘉定(今乐山市)。在嘉定站稳脚跟后,杨展又相继收复了仁寿、简阳、眉州、青神等地,川西及上川南州县尽为所属。

    这让在成都当皇帝的张献忠如坐针毡,眉州距离成都不到100公里,可以说敌人近在咫尺。于是,在公元1646年夏天,在成都坐不住的张献忠决定向盘踞在川南的杨展发起决战,意图一举收复川南。张献忠之所以要向杨展发动毁灭式打击,主要是因为在此之前的五月初五,大清肃亲王豪格自西安起行,南下汉中。张献忠自知汉中一旦为清军所占,成都也必然不保,因此,他急于想要川南之地,好向云贵撤退。

    张献忠尽起成都10万人马,战船千艘,并将成都府库中所存的金银珠宝悉数装上了一百多艘大船,做好了放弃成都的打算。然而,杨展却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得知了张献忠大军乘船南下的消息后,杨展决定在成都的南大门彭山阻击张献忠的大西军。也许是张献忠的气数已尽,等到他的大军来到彭山,老天爷竟然刮起了狂风,使得大西军的战船不能前行。见此良机,杨展命令自己的战船两翼排开,中间派早已准备好的载着火器的小舟正面进攻。小舟顺风点火,瞬间将大西军战船点燃。一时间,大西军阵线大乱,毫无还手之力,只得掉头向江口回撤,无奈两岸陡峭,水道狭窄,前后数千艘船舰,首尾相衔,寸步难进。10万大西军,数千箱金银珠宝,就这样沉入了滔滔岷江。经此一战,大西军精锐尽丧,张献忠只得带着他的几个干儿子和一部分残卒逃亡川北,最终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死了。张献忠死后,他的干儿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将成都所剩无几的钱财搜刮一空,然后一把大火把个繁华的成都城烧为灰烬,投靠了南明永历政权。刚刚讲到这里,白若云忽的道:杨展?难道是文世兄口中所说的那个杨展吗?白先生抬头看看文明玉道:如果真是一个人,这事就通了。刚才我给你们讲的是历史所记载的内容,其实在四川岷江一带民间还有这样的传闻,说是撤退之前,张献忠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在流经成都市内的锦江筑起高堤,但并不是为了治理水灾,而是在堤坝下游的泥沙中挖了个数丈深的大坑,将他抢来的数以万计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决堤放水,淹没了埋藏财宝的大坑,并以石牛和石鼓作为暗记。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