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逝
字体: 16 + -

破庙剧变2

    东厂那为首执鞭之人,顿时心下大惊,但这人到底是江湖经验丰富,立即恢复平静,拱手道:“不知先生何方神圣,还请现身说话啊。”话音未落,一棵树上微微作响,一个鹤发童颜的道人不知不觉的就站到了秦麟身边,东厂的众高手也是为之一振,心知这老道必然是个硬茬子,都紧握住了手中的兵器,随时准备一拥而上。



    那老道把秦麟搀扶起来,看了一眼道:“咦,你是中毒了?”秦麟忙道:“道长,末将死不足惜,只是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前吏部尚书赵-南星之子名叫赵过明,一个是代州部将我长兄秦麒之义子秦堂飞,赵大人和兄长已经遇害,请道爷开恩,救二位孩子一命吧。”这老道听罢,瞳孔充血,气贯胸膛,他早知东厂之人行事狠毒泼辣,赵-南星乃是东林党人,此番竟回京半路又遭截杀,国家栋梁之才落得如此下场,天下还能太平么?当头使鞭的东厂高手道:“道爷,在下在江湖上有些微名,人送绰号“追魂鞭”苏琦便是在下,我们是奉九千岁之命行事,还望道爷不要阻拦啊。”这苏琦一方面客气,一方面也紧握手中长鞭,准备一语不合便动手。



    老道怒道:“老道道号木灵子,你们这群东厂的番子残害国家大臣,毁大明根基,天下大乱皆是你们所为,今天我倒要管管闲事。”这木灵子云游四海,四处为家,虽然有一处道观却也不常回,性情十分嫉恶如仇,今晚恰巧歇息竟遇见秦麟等人,才有了现在之事。



    苏琦见木灵子定要阻拦,干脆把长鞭一抖,喝一声:“大伙齐上,杀了这老道有赏。”言罢,十几个番子一拥而上,木灵子眼疾手快,头一个冲上的东厂高手一把长剑还未及木灵子的身,只看木灵子一闪,这人的剑刺了个空,木灵子用脚一踢,把长剑竟踢到了自己手中,这一下空手夺白刃,苏琦等人看到心中都是一颤。后面又有三个使刀东厂高手齐上,木灵子身法灵活,剑法也十分精深,一套“出云剑”神出鬼没,这三个东厂高手三刀齐下,木灵子一剑格住,刷刷刷连点三剑,三人还未来得及抵挡便即倒下,木灵子听声辩影,只听背后有脚步声音,木灵子把长剑在半空划了个圈,也未看人便向身后刺了两剑,两声惨叫当即传来。



    这两剑看起来十分洒脱随意,实则可蕴含了数十年的功力,旁人看不出来,苏琦心中却有数,苏琦将身前剩下的六个人一推,自己挥起长鞭,木灵子看的明白,苏琦是要趁木灵子与诸人相斗,自己在后偷袭,木灵子也不慌不忙,瞅准了六人之间的空挡闪身而过,六人都是一怔,万没想到这道士如此灵巧,苏琦慌乱之下挥鞭相斗,二人斗了方有两三个来回,木灵子剑往左劈,苏琦赶忙挡住,不料半空中竟有一变招,横着一削,将苏琦半个脑袋都削了下来,剩余六人都看呆了。



    木灵子半空中翻了个跟头,连刺三剑,立时又刺倒三人,剩余三人见事不好,赶忙跪倒,口呼什么“道爷饶命”“道爷武功天下第一,饶了我们这些奴才吧”“我们也是奉命行事”,木灵子把剑一收,历声问道:“你们为何要半路截杀赵-南星等人??”有一个番子答到:“我们乃是受九千岁之命行事,九千岁说这赵-南星当年就与他为难,今日若是回京,自己麻烦就大了,让我们半路杀了他全家,不留痕迹,我们这些奴才也只能听命,道爷饶命啊。”



    木灵子又气又恨,他虽身处江湖,但也对官场之事颇有耳闻,这七年来阉党迫害忠良,残害东林中人,手段狠辣,今日正让他碰见,岂能不恨?可是木灵子回头再一看,今日杀戒犯了太多,已是违了出家人的初衷,实在不好再动手。



    “罢了吧”木灵子口中默念道,木灵子只挥了挥手,那三个番子见事赶忙丢下兵器狼狈逃跑,模样十分滑稽。“如此这大明江山实在危矣”木灵子心中暗想,不禁叹了口气。他回头再一看秦麟和两个孩子,心下暗叫一声:可不好了。只因秦麟方才已经身受剧毒,还跑了数十步,木灵子又在与东厂高手缠斗,此时已然毒气攻心,无药可救了。等到木灵子再搭脉救治秦麟的时候,秦麟已然脉象全无,只是握住木灵子的手,另一只手指向两个孩子,眼中仿佛在说照顾好两个孩子。



    木灵子见多了世态炎凉,此时也不免心伤,他对着秦麟道:“壮士请放心吧,这两个孩子由我照顾了便是。”才伸手合上了秦麟的眼睛,木灵子揽过两个孩子,对他们道:“以后你们便跟我走,我收你们做关门弟子罢。”两个孩子毕竟年小,一晚上经历这么多生死大事,难以接受,但看到木灵子长相十分和蔼,心中倒安分了一些,不似刚才那样慌乱了。



    木灵子心知两个孩子年纪太小,又是忠良之后,跟自己浪迹天涯实在不便,故而下定决心回自己的雾灵山道观,抚养二子长大,教习武功,日后为国效力,也好慰其父在天之灵,让忠良瞑目,木灵子遂带二子回往雾灵山,暂且不提。



    却说崇祯帝得知东厂奏报赵-南星一行人马于代州碰上山贼惨遭不幸,心下当即知道是魏忠贤所为,心想这阉党如此猖狂,若再隐忍,天下还不要被阉党夺了去?随即颁发圣旨,清扫阉党,魏忠贤见大事不好,畏罪自杀,历时七年的阉党专政终于冰消瓦解,天下百姓总是长舒了一口气,文武大官也是大快人心,皆道崇祯帝为少年英主,满以为大明中兴就在眼前,人人欢欣鼓舞,崇祯帝自己也满是高兴,自此更加勤劳政务,只指望着大明能在自己手中恢复往日盛况,天下能就此安定,平息内乱,打败皇太极,平定辽东。



    岁月如梭,荏苒而过,这一晃,就是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