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妃记
字体: 16 + -

第121章 学以致用

    承接上章,

    深秋了,政宜把十七王府里的值钱货,自己的首饰、金簪银饰……一切之前的都仿了“仙逝”的王爷的古玩珍宝字尽皆变卖,一部分拨给王爷府的执事厅,要好好准备过冬的炭火。一部分钱转到申府。两房姨娘尽皆抱怨,夫人和十七贝子倒没有怨言。接着就开始削减菜品,命厨房的人缓缓减去那些做工繁复,其实就是雕萝卜等。政宜知道这改革要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改革速成论就是闹地震!下人的月钱政宜命不得克扣,每月照发不误。政宜要动的是所谓的上行!

    政宜去岁寒冬还是天玑子的学生,今年就轮到她开始当先生,卯时三刻点卯,抱琴、倚云、萍碎并碧绦天不亮开始磨墨,准备竹简等物。

    决定在夫人遮墙内的屋子学习,夫人笑道:“儿媳,我看你要大大的失望。”第一日上学,都日上三竿,大房姨娘的十五岁的女儿,十七贝子才缓缓而来,政宜倒不生气。命韩柏隅拿着细竹棍,进一个抽一个人的手,大房姨娘倚在门边看稀奇,倒是第六房姨娘一早就牵着五岁的女儿来应卯,自己闹着也要识字,只得加桌子。轮到十七贝子,韩柏隅挡在门外,要打手,十七贝子笑道:“我夫人上课,为夫来看看罢了,哪里那么严重。“政宜瞧了道:”柏隅,给我打,身为兄长,却还不如自己的五岁的妹妹,上行下效!这是最严重的事。“柏隅个子矮,十七贝子贯会躲,对政宜道:”这里有礼数吗?哪里有夫人命小厮打夫君的!“政宜道:“我是妾室,不是夫人,但如今我是先生,贝子知道礼数,就该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道理!”

    闲言少续。

    政宜知道十七贝子要出难题给自己,政宜先把难题自己搬出来,第一课学诗经识字,第一篇《关关雎鸠》,没想到大房姨娘的大女儿道:“请嫂子讲怎么个内斗,我娘说你最厉害!”政宜又好气又好笑,道:“识字不是斗,是修身养性,谈吐得宜。”大女儿道:“没有内斗宝典?那我来上学干嘛!”政宜重复道:“修身养性,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大女儿道:“这是什么意思?”抱琴抢答道:“就是说内心的企求相同的人容易相互憎恶,有共同的痛苦或忧患的人容易互相亲近。”倚云和萍碎,连碧绦都用团扇捂着脸笑话这王府里的郡主们、贝子真乃一绝!政宜只得用春秋的孔子的法子:“因材施教“。写不出来,就画,画你想学什么。

    大女儿乱画了十几个人打架,小女儿倒写出一个字:“打”。十七贝子就着政宜的模样画了个女子,第六房姨娘画了算盘,政宜都一一细细看去,道:“以后大郡主就学兵法,小女还没看过女将军。“大房姨娘一听,道:”学什么兵法?打仗也轮不着我女儿!“政宜摊摊手道:”你问你女儿想学什么?“只听大郡主问道:”识字后,学习兵法可以内斗吗?“政宜道:”可以和天下斗,够你斗一辈子!“大郡主道:”娘,我决定了,天下人多,斗起来有趣!“大房姨娘被气恼道:”谁让你去斗!我要你以后嫁人!“大郡主安慰她娘道:“没事,嫁了人继续斗。”政宜笑道:“这就是上行下效,当娘的做榜样。”接着政宜问六郡主,怎么会写个“打”字,六郡主道:“我是想写”怎么不被打“,我娘老是被逮着打。”政宜道:“嗯,孺子可教,学老庄适合。”政宜知道第六房姨娘画算盘,是想学算账,政宜道:”我教你认账本。“接着踱步至十七贝子,看了一眼,问道:“我有那么丑吗?”十七贝子道:“我学……你喜欢什么?”政宜笑眯眯道:“我喜欢的,昨天晚跟你说了嘛!郡主是未成年,第六房姨娘是女眷,可以因材施教。你是王府的顶梁柱!成年了,先识字,再背诗经,学作诗,学完作诗,学策术,学完策术,学算账。这些学会以后,你自己因材施教。”十七贝子笑道:“字有多少?诗有几首,策术是什么?我是贝子学算账干嘛?”政宜背着手,沉重地道:“字有九万多个,没准以后还要增加,诗经有多少首自己数,策术是食国之俸禄,是你贝子的责任,为民忧。至于君忧不忧,不管,你就用礼数聊表安慰。现在学些策术是为了御府中下人,算账是因为你以后是一府之主,必须知道府内各项收支……”政宜又开始搞学术性研究,指着碧绦道:“这位侍女,你们瞧瞧,最笨的,我看顶你们四个。”碧绦对政宜抱怨道:“又没考状元,怎么就我,我!我最笨了呢?”

    政宜点点头道:“为师说错了,不能妄下结论,该向碧绦道歉。“说着对碧绦福了一福,对四个学生道:”你们也要学我这个先生,勇于承认错误。”

    夫人在席子上坐着,笑道:“请问先生,诗经有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什么君子要好好的求她呢?“政宜笑道:”这是首情诗,君子爱慕淑女,乃人之常情。“夫人本来想为难一下,却不料政宜讲的更透彻,不讲后妃之德,直奔主题情字去了。

    十七贝子道:“这诗意思好,我先学这个。“碧绦好笑道:”贝子,我看您还是先学识字吧。“

    夫人道:“先生,你什么时候和我儿子圆房呢?“政宜笑道:”不急,不急,等贝子会作诗,我和夫人,当然还有我的四个侍女还有小厮柏隅认定作的好,先生就去和贝子圆房了。“本来夫人想让政宜下不来台,不料政宜一句一句的带”圆房“,倒弄得十七贝子脸通红。两位郡主问:”什么叫圆房?“两位姨娘倒吸一口冷气,政宜摇着扇子笑道:”这呀,话就长了,首先得有男人和女人,然后两情相悦,什么是两情相悦呢?就是……“两房姨娘忙上来捂住政宜的嘴,笑道:”没有就是,只有你们嫁出去以后。“政宜挣脱出来道:”对,嫁出去以后,实践出真知。“十七贝子耳根红的笑起来。大房姨娘忙道:”掌府人,不能她们问什么你答什么啊,这样教要出乱子!“六房姨娘在底下坐着道:”这事下学以后问我,我有经验。“大房姨娘骂道:”凭什么你最有经验,论资排辈,应该“说着眼睛一转,道:”王爷夫人最有经验!“王爷夫人道:”什么叫我最有经验?应该是‘仙逝’的老猖狂最有经验!“政宜喝到:”够了!下学后轮流问夫人,贝子不要笑,你也要勇于向你娘提问,什么叫“圆房”。“

    下学后,政宜瞧着贝子老是跟着她,跟就跟,政宜要去执事厅,让你瞧瞧管家是如何之重。四个侍女随着政宜,柏隅胆大了,可以开路了,一路进了闹哄哄的执事厅,众人见了,跪下道:“叩拜掌府人。“政宜跨过众人坐下,众人刚一起身,又跪下,道:”叩拜贝子。“

    政宜一面喝茶,一面道:“把昨天的账本拿来,我瞧瞧。再给我个算盘。”政宜一面速拨算盘,一面急速翻账本,道:“新管家还算行,什么时候闹花房啊?贝子要给你们写贺词!”那年轻男人道:“下周有黄道吉日。”政宜看着贝子,笑道:“贝子,下周要贺词,小厮们记得随时提醒贝子,我怕贵人多忘事。”众小厮道:“是!”政宜坐下来也不理论贝子,那十七贝子坐在椅子上听着无聊,但他夫人喜欢,他也要听到底,越听越觉得他夫人是个卷钱厉害的女子。政宜请管家落座,道:“如今只是节流,卖了些值钱货。我想了想,有了法子开源了,太后五十大寿在即,请匠人把王爷府女眷用墙隔开,实在不行,就请女眷搬屋子,隔出来的屋子越多越好,全部改建成客栈,远道而来的朝拜的官员或者策士要休整的,狠狠地宰!多用些知晓宫中规矩的人在这儿伺候,宫里规矩越多越好,没规矩也制造出规矩,要学的,就掏银子,再狠狠地宰!……”说了半天,看着贝子笑道:“你的字就值钱了,嗯,要王爷的字,狠狠的宰!要贝子的字,再狠狠的宰!要两人的共同的字,再狠狠地宰!要落款的,再狠狠地宰!要印花的,再狠狠地宰!不过事有两面,你记清楚,看出图谋不轨的人,不许求字!”从自己启程一路算起,政宜心里就有数,哪些是图谋不轨的,“这个冬天咱们就熬的过去。”管家早有此心,只怕贝子不肯,眼前这个掌府人不仅肯,还要来一个宰一个。政宜一面说着,一面又瞅着十七贝子,道:“这身贝子服装值多少钱?”管家道:“光是上面一块料子都价格不菲。”政宜喝了口茶,对十七贝子道:“如今王府艰难,今天讲了上行下效,你回去把贝子服装再找出几件,自己留两件,一件家常,一件进宫。”管家以为政宜要卖,不料政宜说:“来住客栈的,可以悄悄体验一下贝子服装和生活,穿一次,狠狠地宰!要体验生活的,更要狠狠地宰!但要画个生死押,传出去了,十七王府从没发生过这样的事。”

    政宜在走之前,决心消灭掉真账本上的所有赤子。

    现在是田嬷嬷暗传战事要起,要在战事起之前,就开始采买过冬用品。

    等晚上至掌灯时节,政宜一径回了昔日金山银打的王爷屋,此刻已经只剩下地铺,政宜恐韩柏隅在小厮房睡被欺负了,挪至自己内屋。抱琴道:“小姐,你给贝子下了陷阱。”政宜笑道:“什么陷阱?”萍碎躺在地铺上道:“小姐明知故问。”碧绦觉得清晨太没脸了,气哼哼道:“不就是作诗吗?诗的鉴赏,好坏是个人喜好,夫人说好,我们五个加上柏隅都说不好,贝子拼了命,成了诗仙也奈何不得小姐半分。”

    政宜打着哈欠道:“厨房买了韩柏隅要吃的药膳了吗?“倚云道:”开始采购了,价格不菲。“政宜道:”所以现在要拼命的赚钱啊!“睡着还在嘟囔道:”狠狠地宰……“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