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之国
字体: 16 + -

第6章

    我只是出城随意走走,我说,你要去哪里和我都没有关系,我是无所谓的。他随机露出一副了然释然的表情,似乎准备上马离开。于是他的右手顺势收拢了一下牵马的缰绳,那匹马随即发出一串粗重的喘息声。你不走么?他向着那个女孩,他的妹妹问道。我不由得又一次看向她,就好像是我在问她是否要走一样。她不置可否地摇摇头,却忽然一脸认真地直勾勾地盯着我,似乎有什么疑问。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锐利目光追得无处躲闪,只好装作漫不经心地看向别处,却仍然忍不住回头看了她一眼。她身上有一种含苞待放的美,就像是冬雪初晴时迷离温暖的日光,也许她并不知道这一点,也许并没有人会当着她的面如此告诉她。但是如果她的心思足够敏感足够细腻,却也不难察觉到这一点。她无疑是漂亮的、美丽的,正如我所认为的也如其他人一定会这么认为一样。如果她看到那些觊觎她美色的男人眼神里无处安放的种种贪婪、艳羡、倾慕的闪烁的亮光时,便会发现其实那些眼睛里灿烂的光华其实正是被她所点亮。她也必将会由此发现自身的美。

    “刚才我的父亲说,你的先生是这个城里的典史官,也是这个城里的卜尹,对吗?”她问道。她的声音澄澈而空灵,就像是化雪时房檐上渐次滑落的水滴,在听者平寂的心湖上砸出声声清脆的回响,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这声音有一种如水般的柔软,如果她是在哼一曲动听的长歌,必定是可以让人为之迷醉为之倾倒的;如果她有所请求,也必定会让人不知所措以至于无法回绝。她也许不会理解我此刻心思里的悸动,就像是冬日里松树上不可承受之重而簌簌滑落的雪。我渴望她会问我一些问题,最好是我可以倾囊相授的以表现我的特别;但又希求她不会问我太多问题,毕竟有些问题我可能会完全答不上来而那会是多么让人尴尬而沮丧。“那么,你是他的学生,也一定懂得一些卜测吉凶的道理了。”

    我该如何回答呢?我的先生曾告诫我不要轻易尝试研读《易》里的内容,因为以我现在的资质可能很容易陷入毫无头绪茫然无措的困境中无法自拔,据我的先生描述,这部经典蕴含了宇宙万物运行发展的规律,过去发生的事情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可以从中找到解释。对于我而言,从史册中了解过去难以发觉和被刻意掩藏的真相就已然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何况是要从当下稀松平常司空见惯的细枝末节中预见将来呢。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段时间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却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得,只有在碰壁之后头破血流才会突然领悟一些浅显的、前辈早已经教导过的道理。有一回,在我自认为自己似乎已经是一个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的少年----仿佛我认得足够多的字,看过了足够多的历史----显示出一种他们无法企及的阅历与自负之时,曾违背过先生先前的告诫偷看过那几卷与《易》有关的竹简。那完全称不上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和从前那些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不同,《易》里的语言文字完全是另一种别有洞天的风格,展现出的更是另一个我无法参悟的奇妙世界。即便我隐隐约约感觉,它怪异嬗变的符号系统暗藏的含义并非无迹可寻,它晦涩艰深的卦辞背后象征着预见未来的玄机,但面对此种诡谲艰涩的巨著,我不得不卸下高傲的伪装坦诚自己的懵懂与无知,为此一连好几天我都垂头丧气。在那之后的某一天从他不以为然的眼神中我仿佛意识到他对我这番偷偷摸摸的窃读行径其实心知肚明,却从没有当着我的面揭穿此事。而另一方面我因此突然间想到,如果他精于算卜,也许早就预测到了我会违背他的训诫行事并因此深受打击,所以他正好借此当成一种对我不动声色的惩罚。从那之后我的确完全失去了研习这部经典的兴趣,尽管它的内容无疑是十分丰富并且深刻,但对我而言它就像是一团飘忽不定绚烂耀眼的火焰,只能远远观赏并为之着迷,却无法亲近、遑论触摸。而无法领会它蕴含的哲理,又如何通过解释它深奥的卦辞从而卜测未来的吉凶呢?此时此刻我陷入一种焦灼的两难境地里,我不愿让眼前的这位小姐失望,告诉她我对此一窍不通的实情;却也不愿对她说谎,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语敷衍了事。经过一番短暂而犹豫不定的挣扎后,我最终摇了摇头表示我对此无能为力,却依然鬼使神差地追问她想究竟想卜测些什么。

    她似乎完全没注意到他哥哥脸上在我摇头之后露出的那种轻蔑而不屑的表情,就像是看待一个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一样。如果她有注意到也许会把后面说的那些事情藏在心底,也许会一直地永远地藏下去,而我也许也宁愿自己永远不知道这些,更不会说出后面那些虚伪的假情假意的话了。她反咬了一下那可爱的殷红的下唇,低了一下头又像是终于鼓起了勇气抬起头说出了她的顾虑。在这一年开春之后又或者说,因为这个冬天还未结束所以是明年的春天到来之际,我眼前的这位年轻美丽的女子就会远嫁东边那个不久前明目张胆宣布复国的陈国国君的公子。她不知道此行对她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她不知道她未来的夫君是否会与自己情投意合,她不知道这一去之后在将来的某一天是否还有可能回来看一看熟悉亲切的这家、这城、这国。我忽然间意识到,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的君主们似乎都默认或许已然公开表明,这种政治上的联姻总是可以被视为一种地域外交上维系稳定的妥协,尽管不知道这种稳定可以据此持续多久----哪怕是短暂的,但就此时此刻而言这种短暂的稳定依然可视为是必要的。然而在殚精竭虑彼此算计后犹如摆弄棋子的君王们是否曾真正在乎过无力抗拒这命令无理的要求而被裹挟其中的女子和男人、抑或也包括他们的后代之间会产生如《诗》里所说的那种美好的“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的伉俪情笃?他是对她任意凌辱,还是相敬如宾;他们是吵吵闹闹得过且过,还是平淡如水度年如日。或者这些都不重要。在这乱世之中,当一个女子基于她身世与背景注定要求她去承担某些属于她的所谓的责任,她的一切甚至包括她的生命就不再仅仅属于她自己。为此这个人是否幸福和许多人得以幸福相比,便不值一提;为此这个人的痛苦与许多人的痛苦相比,便微不足道。可要是这个人并不愿意呢?假如她并不愿意接受这天赐的高贵身份,不愿意承担这强加的沉重责任,不愿意服从这注定的命运安排,只愿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即便一切不能如此所愿,也愿与这纷纷扰扰的尘世一起浮沉---我没有说出我的这些真实的想法,没有说出我的顾虑与疑问。虽然我心里想着这许多,说出口的却是另一番话。

    我对她说我并不知道这件事对她来说是好还是坏,我不是你所以永远也无法替代你自己的感受与判断。就像如今君王最为偏爱的宠妃一样,已经有传言称要不了多久她就会成为这个国家的人们眼中尊贵显赫的王后,也是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王后,正式的王后册封大典已然在紧锣密鼓中秘密筹备。可是谁不曾预先料想到这一切。毕竟最初她原本是要成为太子妃的,而以太子妃的身份一跃成为王后还需要经历很多等待很久。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她与年纪相仿风华正茂的太子在一起其实更为合适,无疑那可能会是一对让人欣羡的神仙眷侣----但如今她备受疼爱尽享恩宠,也很难说不是因为王上更懂得如何爱她。何况礼法历来讲究母以子贵,在她为王上生下一个儿子后更是如此。或许这个属于她和王上的孩子也可以表明她某些深藏于心的想法。在可预见的未来,她甚至都不太可能同这个国家前几任君王的妃子一样身不由己地卷入这个国家残酷的王位争夺中,无可避免不幸地沦为宫廷内部残酷斗争里的牺牲品,因为依照遗留下的传统,夺位失败的王子大多就会被新的君主流放而没有背景没有子嗣的妃子大多则会被赐死为先王殉葬,更何况她身后还有一个国力蒸蒸日上的秦国作为她娘家的靠山,最不济她还可以返回秦国一走了之,她有那么多的选择,结局无论如何都不至于太糟。现如今那个日益被王上疏远的太子建已经被驱离出王城守卫边关,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回到王城,在这偌大的王城中对她来说再也没有强有力的竞争与威胁了(而再后来当这位失意潦倒的公子心怀愤恨密谋造反的消息被泄露证实以至于不得不叛逃出境之后更是如此)。有的人也会因此觉得这样的结局对她来说其实更好。两相比较之下,嫁给一位君王还是一位太子,哪一种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好”?其实谁又有资格替她去评判这段曲折而离奇的婚姻到底是好还是坏呢。也许你的确会嫁给一位你素未谋面的夫君,可你要做的也许只是花点时间成为他真正的妻子而已。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却是我所远远不能预见的。

    她凄然嗤笑了一声说我的话和她的哥哥她的父亲告诉她的一样,没有什么不同。曾经他们也一致安慰她说,完全不用担心她将来在陈国会遇到什么刁难。他们肯定的说那绝无可能。基于她与生俱来的身份,她的深厚显赫的背景,陈国上上下下都必然敬畏她;以她父亲那样大权在握的实力,随时都可以收拾那样一个小国甚至不需要出兵的借口,只是这次联姻是碍于王上的命令因此轻易无从违逆。这是出于政治上安抚的考虑还是陈国反叛后做贼心虚的巴结无从得知。但谁都知道那个小国原本早已经强大的楚国被剪灭、还曾被立为郡县、无非只是楚国国境线外的一个附庸而已。或许在我们眼里,或许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服从这样的安排可以得到最好的结果,而的确这个结果也可能是最好的。她这种得天独厚的优渥生活,有多少人倾其一生也无法企及,她还想要怎样更好的安排以至于仍不满足于此?她说这会是你们必然的选择,对于你们来说正确的选择,从结果上来看最好的选择,但却不是她的选择。尽管她一度产生过拒绝服从这个安排的想法,她知道抗拒这场婚姻可能会让她的父亲她的家族陷入难堪,她知道她这样做可能会四面树敌落下口实被贵族圈里那些虎视眈眈的人视为有利的借口群起而攻之,她还知道她的将来未必可能会遇到一个让她感到称心如意的人也许那个人还不如陈国的公子,她知道自己的时候还可能因为这个错误的选择陷入窘境并为当时这个愚蠢之极举动后悔不已----

    我觉得这些话里有一些我现在还无法参透的含义,她就好像在说知道自己面临着万丈深渊依然愿意纵身一跃也不愿意被推搡着走一条前途无量的阳关大道一样。我不知道如何肯定她的说法更不知道如何否定她。我的确听说过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故事,这些故事从上古时期流传下来,至今依然别具深意。在上千年前,也许更久的时候,人们称为尧舜的时代,出现过一位重义轻利淡薄名利的君子,他叫做许由。据说当时天下的宗主帝尧闻说了他的贤明,一度有意将帝位禅让给他,而他却断然拒绝了这个请求并隐逸在山野旷林之中。如今有哪个诸侯没有觊觎着天子之位,又有哪个诸侯没有暗藏称帝的野心呢?他们尔虞我诈之间又想尽办法彼此巧取豪夺,他们费尽心机试图得到的没有止境没有限制的无上权力,却是上古的贤人毫不在意的。我觉得她的想法与古代贤人的行为有某种天然的共性,尽管我无法全部理解,尽管时代已经变了,这个世道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许有一些可以触及人心灵深处的东西古往今来都没有改变。可我最终并没有对她说这些,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心底的想法就是无法说出口----

    她说她其实最终会遵从这项安排,如果这就是她命中注定的选择,那这就是她的命运。而命运是无可违逆的。她会在这一年的开春,坐在别致精美的车舆中,帷幔加顶,銮铃轻舞。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就如同当年王上迎娶秦国公主时一样。她过着必然锦衣玉食的贵族生活,只需要操心如何添增子嗣稳固自己的地位,最后成为一方小国之中的人人敬仰的王后。虽然她无法确切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不过某些必然的结局是可以看清的,只是真正到了那样一个时候,在若干年之后,她是否依然会骤然间想到现在,假如当初----但是,已经没有假如了。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