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五百年
字体: 16 + -

第7章 城隍夜问善恶心,三英结义神树明

    郑玄和小猊看事的速度也很快,小猊简单的问几句求的是什么,郑玄这边给个答复,人就可以走了。第一天百姓们还都很茫然,心里没底呀,也在揣测郑公有没有把自家的事情放在心上,有一些前来看病求药的,当时就好,还有就是一些处理事情的,也是告知了期限。

    简短解说,三天之后应验的人越来越多,百姓都不禁慨叹:“真灵呀!”纷纷二次前来叩谢。正所谓人的名、树的影,郑玄先生是天尊转世的消息像瘟疫蔓延一般传的是尽人皆知。集市的小屋中,随着城门的关闭,今日的治病看事算是告一段落,郑玄对小猊说道:“小猊呀,这个打卦算命之事,也不是我的专长,我最擅长的还是教书育人,你和工堂说一下,看能不能建个书院什么的,我们还可以通过书院来聚拢人才!”

    小猊道:“先生此计甚妙,以先生在儒家世人中的地位,定能招揽到许多贤才,由于不是劝说其出世做官,没准还请出几位深山的隐士大贤。”

    郑玄道:“有些路途遥远的深山隐士我已在三天前便让他们早早出发了。”

    小猊笑道:“先生怎能突然做事这么急性子了,看来先生还是对于堂口的能力没底呀,想给我们出个难题,不就是时间紧任务急嘛,堂口可在鲁山临淄河畔依山而建一座书院!先生您看可好?”

    郑玄道:“如此甚好,可不知要多久方能建造完成,我那些朋友都是为了书院而来,若是没个交代,我这张老脸可没法见人呀!”

    小猊笑着道:“先生尽可把心放在肚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堂口和先生本就是一体的。天道以‘九’为极致,帮百姓们打褂看事本就是逆天改命之事,若不是因为要还我佛三世前的因果,恐怕堂口的弟兄都要背上莫大的因果。这样今天已是第三天了,九天后便可建成,到时先生可以和诸多先生同住书院之中。”

    郑玄顿时惊讶道:“竟能如此之快吗?那就辛苦堂口的弟兄了。”

    小猊道:“先生不必惊奇,书院的建造可以交给工堂和户堂,这些他们还是很在行的。”

    郑玄道:“既然这样,你去把子尼和季珪叫进来,我好把这事和他二人说了。”

    不一会,崔琰和国渊便走了进来,崔琰一进来便兴奋的说道:“先生,您可知道今天外面有多热闹,那真锣鼓齐天鞭炮齐鸣,百姓跪拜于地感谢先生,我和子尼也因此得到许多百姓的敬仰。”

    郑玄道:“季珪呀,怎么能这么不矜持呢?淡定!三天前我和你们说过书院的事,已经定下来了,九天后在鲁山临淄河畔会依山而建成一座书院。”

    国渊道:“九天便能建好?这真是神鬼莫测之事呀!”、

    郑玄道:“他们本就不是什么肉骨凡胎,也没有什么好惊奇的。”

    崔琰道:“既然书院九日后就可建成,我们明天就可以招募生员了,之前先生已经定下拜师礼,那么我们书院是收取学费呢?还是免费教学呢?”

    郑玄道:“书院的运作也是需要钱粮的,收取费用是必然的,每人每年九贯五铢钱的学费,各大豪族和世家有钱者甚多,自不用说,没有钱财的百姓和寒门子弟,我们可以分而待之,让他们通过为书院工作来换取上学的费用。每天十二个时辰,四个时辰休息、四个时辰学习、四个时辰工作。”

    国渊道:“学期几年?”

    郑玄道:“学期九年,满九岁者入学,一十八岁毕业,每个学员毕业后,都要统一再为书院工作三年,已报书院培育之恩。”

    国渊道:“学员在书院都做些什么工作呢?”

    郑玄道:“可分为卫(防卫书院)、商(售卖商品)、食(提供食物)、工(制造商品)、研(研发技术)、服(提供服务)、医(医疗救治)、乐(信息传递)、能(开采能源)九大种类。创造的所有利润学员和书院三七分成。”

    崔琰道:“先生真乃大才也,如此一来书院不但能够自给自足,还可以创造巨大的利润。”

    郑玄道:“我只愿今后寒门子弟和百姓的后代,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国渊道:“先生此举真是泽被苍生呀!”

    郑玄道:“生员既然定下来了,我们可以在定一下开几个学科?”

    崔琰道:“先生刚才提到的九种工作,我到觉得可以按此分为九大院系。”

    国渊道:“我看有些不妥,像卫、商、食、工、医、乐和能这些是可以成为系院,但是像研和服都有一些驳杂,不好教学。”

    郑玄道:“可以将服和研换成术和儒两系,这样九大系院分别就是术(算数)、儒(儒学)、工(工学)、食(农学)、能(地质学)、卫(战略学)、商(商学)、医(医学)、乐(演艺学)。”

    崔琰道:“若是按照这么分,书院的教书先生还差很多呀?”

    国渊也是附和道:“士农工商,工和商这类人都不被重视。像工、能和商这三个学科就没有先生授课。”

    郑玄道:“工学可以让马钧授课,商学可以请糜竺来授课,地质学我亲自来教授。”

    崔琰道:“我们书院的书太少了,就算把荀家、陈家、马家和咱自家的书籍集到一起。也不够书院学员们学习和观看的。”

    国渊道:“制书需要需要纸张和抄录,蔡侯纸虽然很贵,但还是可以买到的。但是这个抄录就要费时费力了。”

    郑玄道:“这太慢了,我都老死了,估计也制不出几本书来。首先,我们应该把手抄改良成印刷。就像印章那样,”

    崔琰道:“先生是说我们可以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刻好文字后,再用于刷印吗?”

    国渊道:“那岂不是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另外,在雕板过程中,刻错字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块板太可惜、太浪费了。”

    崔琰道:“工匠们用凿子将错字挖掉,再用一块同样大的木块刻好字补上。”

    郑玄道:“季硅的思路很好,那倒不如将所有的文字变成一个又一个单独的个体,还可以在一个木框里自己排出一个想要的文字版面。”

    国渊道:“太好了,我明天就去找工匠弄一个出来试试。”

    崔琰道:“纸张方面怎么办呢?如果大量的印刷书籍,这么大的一笔开销,也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郑玄道:“那就只能改良工艺,降低成本,或者我们自己造纸,不购买成品。我游学之时,倒是见过蔡伯喈家中的造纸术。一、斩竹漂塘、斩竹嫩竹,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洗去竹子的青皮。二、煮徨足火、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天八夜。三、舂臼、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形同泥面。四、荡料入帘,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的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入槽内。五、覆帘压纸,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去大部分的水。六、透火焙干,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成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