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之承乾
字体: 16 + -

见师

见师

一身紫袍,年约四十左右的皮肤微黑的男子一脸肃然的跟随在内侍太监身后,朝起晖殿方向走去。

身后,匆匆的追来一年约三十左右,身着绿色袍服的面容端正,眉眼间颇为锐利的男子,他边快步走着,边朝前头的男子喊道,“魏大人,等等在下。”

前头的男子微微停下脚步,转身望去,神情依然严肃,拱拱手,“李将军?”

“魏大人好快,可是要去拜见中山王殿下?”

“是,李将军可要一起?”

“当然。”

这日,朝议结束,奉圣上旨意,被钦点为皇子老师的各大臣将军们纷纷前往各位皇子的宫殿。

魏征一下朝,就请内室太监带路前往起晖殿。李靖本想约魏征一起,没想魏征走得那么快,或者说,这老狐狸是故意的?不想和任何人扯上关系?也太谨慎了点吧。但转念一想,魏征之前可是那位的僚属....如此谨慎也是一种自保吧?

前往起晖殿的路上,两人一路沉默。魏征板着脸,肃然不语,李靖神情沉稳,静默不言。

前头带路的李冲偷偷回头瞥了眼,顿时压力颇大,心里战战兢兢,两位大人难道有什么不满吗??

起晖殿里,承乾盯着桌案上的杏花糕若有所思,昨晚和父皇一起共用时,好像....没什么问题吧?

转头问跪伏在地的红玉和珠儿,承乾声音颇为冷淡问道,“你说,这才是母后送来的杏花糕?”

红玉低声回道,“回殿下的话,昨晚呈上去的杏花糕是起晖殿小厨房做的。”

承乾神色一冷,“说清楚!”

“殿下,奴婢在检查殿下要用的杏花糕时发现上面有毒,正想禀报殿下,皇上来了,奴婢仓惶之下,只好呈上起晖殿小厨房做的杏花糕。”红玉继续跪伏说着。

承乾盯着红玉,问道,“那父皇走了之后,为什么不禀报于我?”

红玉迟疑了一下,才低低声回答道,“奴婢本想禀报,但陛下突然宣召奴婢,问奴婢为什么没有呈上御膳房做的糕点,奴婢只好告知了陛下,陛下命令奴婢不得外泄此事,也不得告知殿下。今儿个奴婢打算将杏花糕处理掉时,被珠儿发现了........”

承乾一愣,父皇知道?转头望向桌案上的杏花糕,父皇怎么知道昨晚的杏花糕不是御膳房做的?思量了一会,不得答案,干脆放弃,转而思索这个下毒之人......

为何对他下毒?是针对于他?还是针对母后?

假如他用了这个有毒的杏花糕,他出事了,母后必定难过,特别是这杏花糕是母后给他送来的,到时候,他不但有事,还会连累母后......

再假如,用了这有毒杏花糕的不止他,还有父皇........

那,母后可真的是跳进黄河也说不清了.....

承乾眼里闪过一丝冷光,父皇刚刚登基,江山初定,北方还有突厥未平,而百姓们正休养生息,一切刚刚开始,大唐盛世还未到来,这些人就这么迫不及待?!

“殿下.....”小银子和小金子从殿外进来,小银子和小金子看了眼跪伏在地的珠儿和红玉,小银子上前跪伏行礼,开口禀报道,“殿下,魏征魏大人,李靖李将军拜见。”

承乾回过神,转头,开口,“红玉姐姐,这事你做得很好,既然是父皇的命令,那么这事你就不得外泄。也不要再跟任何人提起。”又对跪伏在地,神情一直忐忑不安的珠儿说道,“珠儿姐姐,这事你也做得很好。好了,你们下去吧。”

红玉和珠儿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讶异,红玉讶异的是殿下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动怒,也没有马上下令查办,反而要求自己保密??珠儿心里讶异的是殿下打算就这么压下不处理吗?但看承乾神情清冷,面容淡淡,便恭敬退下。

待红玉和珠儿退下后,承乾才低声对小银子说道,“把这事告知我母后。转告一句:千万小心。”

小银子会意点头,跪伏行礼后,匆匆离开。

魏征和李靖走进起晖殿的时候,心里有些愕然,起晖殿两边窗台各摆了一张桌案,一边的桌案是一副围棋棋盘,一边的桌案摆着一个花瓶,正中的桌案没有摆放什么,桌案下置放着几个垫子,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真是.........简单啊。

“魏大人,李将军。”稚嫩的糯糯的声音响起。

两人循声望去,就见轮椅上一个孩童,身着深蓝色的袍衫,袍衫没有纹饰,非常简单,顶上一折方巾,素色,黑白分明透着灵秀的眼眸,挺直的鼻梁,微微弯起的嘴角,甚是可爱。

一个必须坐在轮椅上的皇子,甚至可能是一辈子都离不开那张轮椅,但却依然笑容浅淡,眼里清澈,没有魏征想象中的阴郁,没有魏征想象中的倨傲。

这就是中山王?

这就是说出“血性虽是好男儿,隐忍亦是大丈夫”的中山王?李靖看着眼前的轮椅上的八岁孩童,心头闪过惊讶。

两人怔楞片刻后,魏征最先回过神,跪拜行礼,“魏征拜见中山王殿下!”

李靖也急忙回过神,跪拜行礼,“李靖拜见中山王殿下!”

承乾微微一笑,双手空中虚扶,示意起身,说道,“魏大人请起,李将军请起。”

魏征和李靖这才起身,但仍肃然站着,站姿恭敬又不显谦卑,神情都很庄重肃然。

承乾心里轻叹,果然都是谨慎小心的人呢。父皇给他选的这两位老师都那么谨慎小心是何用意?面上却还是笑眯眯的开口道,“能得两位大人做承乾的老师,是承乾的荣幸。”顿了顿,又开口道,“两位大人是承乾的老师,承乾以后就称呼两位大人为老师。承乾愚昧,以后还请两位老师多多指教。承乾行动不便,就以拱手做拜师礼。还请两位老师不要嫌弃。”说罢,就弯腰拱手。

魏征和李靖都一脸诚惶诚恐的回礼道,“殿下折煞微臣了!”

承乾直起身,腼腆一笑,“两位老师不要过谦,承乾记得父皇说过,师道不同于君臣之道,为师者可不分君臣。承乾今后有何不对,还请两位老师不要客气。”

魏征微微一愣,直视着承乾,承乾眨眼,与其对视,眼里尽是坦诚。

魏征盯着承乾半晌,才默默点头,肃然道,“微臣定会尽心尽力。”

李靖心头讶然,瞥了魏征一眼,这老狐狸怎么不谨慎不小心了?但面上没有显露,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微臣也会尽心尽力。”

承乾腼腆一笑,拱手回礼。

在几番推辞后,在承乾的坚持之下,魏征和李靖在前殿中间的桌案边有些拘谨的坐下,然后,就见承乾从轮椅上,艰难的挪到垫子上,李靖心头震惊,下意识的瞥了眼跪伏在轮椅边低着头的小金子,下意识里恼怒的刚想开口训斥这狗奴,可见承乾的脸上坦然自若,不由吞回到口的话语,心头忽然明白,这定是中山王不让人帮忙。

而魏征在最初的震惊后,便默默的看着不语。

待承乾喘息坐定后,珠儿和红玉又奉上点心和茶。

李靖跪坐时背挺得直直的,双手放在膝上,回过神后,微微一笑问道,“不知殿下想学些什么?”

承乾一愣,学什么?不是就《文选》《千字文》之类的吗?

魏征见承乾神情一愣,便补充问道,“李将军的意思是,殿下除了《千字文》等外,可有想学的?”

承乾眨眼,眼睛从魏征身上溜溜的转到李靖身上,心头一悟,敢情这两狐狸是在探他的底呀?遂有些哭笑不得,他如今这模样还有何可探?这两狐狸也太小心了吧?

心头无语,但承乾面上故作思索了一番,才腼腆一笑开口道,“承乾最近对棋和琴都很感兴趣,可承乾的书法很糟糕,也很想学.......不知两位老师可否教我?”

魏征盯着承乾半晌,依然板着脸,点头,拱手道,“微臣不才,愿教殿下琴与书法。”

李靖笑笑拱手,“微臣愿教殿下棋道。”

承乾眉眼弯弯,拱手作礼,“承乾先行谢过两位老师。”

此时近午。甘露殿里,太宗帝站在窗台边,抬头看天。天空朗朗,白云悠悠。

李福轻轻走进,跪伏于地,低声道,“奴婢叩见陛下。”

“如何?”太宗帝没有回头,依然看着天空,语气有些懒懒。

“回禀陛下,杏花糕是御膳房的老许做的,没有问题,但是,立政殿的一个小宫女去御膳房取杏花糕回来后,就在昨儿个晚上跌落池塘里淹死了......”

“也就是说,死无对证了?”太宗帝喃喃道,收回视线,转头盯着李福,眼神森冷,“告诉红玉,凡是呈给中山王的食物都必须仔细检查一番,不得有任何闪失!”

压低的平静的语气背后是让李福冒着冷汗的怒气,李福偷偷瞥了眼神情冰冷的太宗帝,陛下.......是真的看重中山王了......

太宗帝走到御案边,猛的挥落一个茶碗,“李福!”扫了眼地上的碎了茶碗,太宗帝淡淡开口道,“调禁卫二军即日起轮值起晖殿。”

李福一震,禁卫二军?

唐朝官员服饰: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

唐朝皇帝服饰:贞观之前,皇帝的服饰都极为奢华,到太宗帝时,除非元旦和冬至这两天,或大祭祀时着衮冕朝服(比较奢华的帝王服饰),平时朝议听政都只着常服(一件赤黄袍衫,一顶折上头巾,一条九环腰带,一双六合靴),后这种常服渐渐被百官仿效,传至民间。

唐朝皇子教育:简单的说分为三步:启蒙前配备老师,到入学即崇文馆(貌似最初不是叫这个名字?由李渊所创)学习,这期间,受皇帝宠爱的皇子依然会配备老师,比如说李泰。到出阁(即出宫另立府邸,受宠爱的皇子个别会被留在皇宫,比如说李治,比如说则天时期的豫王),就会配备“傅一人,从三品,掌辅正过失,友一人,从五品下,掌侍游处,规讽道义,侍读,无定员,文学一人,从六品上,掌校典籍,侍从文章”。

再ps:某树明天加班!!!后日再更,咳咳,当然,赶得及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