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
字体: 16 + -

第十七章 皇宫大裁员

    听了王承恩的话,崇祯皇帝和周皇后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说话,大殿里面一时间陷入了沉寂。

    王承恩站在一边,轻轻的擦着自己额头上的汗水,这就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本自己还以为皇宫里面问题不大,只要清除了魏忠贤的人,其他的没什么大事情,收服人心也不会太费时间。

    没想到事情居然是这样,王承恩深知崇祯皇帝和皇后节俭的性格,看来皇宫里面要有一番大的变动了。

    良久,崇祯皇帝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有些伤感的说道:“朕是大明的皇帝,乃是万民天子,百官表率。皇宫中奢华如此,太监宫女众多,怪不得大臣们起居八座,出入仆从如云。”

    “儒家有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朕就从自己开始,先整饬皇宫,为天下臣子百姓做一个表率。”崇祯皇帝笑着看着周皇后:“皇后觉得如何?”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周皇后连忙点头,沉声说道:“皇上乃是明君圣主,就该有一些出人意表之处,这件事情朝堂上或许会出人预料,可是在出人预料之后,肯定是一致的颂扬。明君圣主,自然要有一些出人意表之处。”

    有了周皇后的支持,崇祯皇帝看着王承恩,沉声说道:“从今以后,皇宫里面宫女太监不得超过三千六百人,够不够三千六,着为永例。”

    王承恩连忙点头,恭敬的说道:“奴婢记下来了!”

    崇祯皇帝轻轻的一句着为永例,大明皇宫以后的宫女太监,不会在超过三千六百人了。对于后来者来说,这就是组训了,只不过这是一条不会为人诟病的永例。

    在崇祯皇帝看来,永例以后也未必管用,先定下来,对后世皇帝来说也是一个警示。

    “皇后,皇宫里面的减人还是要皇后亲自来做,交给奴婢们,朕不放心。”崇祯皇帝看着周皇后,神情陡然严肃了起来:“一定要有计划,做好安排,不要弄出乱子来。”

    将皇宫里面的一万七千人裁剪为三千六百人,下岗的太监宫女多达一万四千人,弄不好真的是要出问题的。

    “皇上何以教臣妾?”周皇后秀眉微蹙,很清楚崇祯皇帝说的事情严重性,不由的询问起崇祯皇帝来了。

    沉吟了半晌,崇祯皇帝沉声说道:“不可只留轻壮,放老弱出宫,先让外面有亲人在的归家,内库给发银子,发多少,皇后看着办。对于那些无亲无故,有无谋生之能的,优先留在皇宫里,宫女优先于太监。年轻宫女,优先于年老宫女,明白了吗?”

    “皇上心思缜密,安排妥当,臣不及也!”周皇后点了点头,悄无声息的拍了崇祯皇帝一个马屁。

    “如果还有人安排不下,那就根据自愿原则,愿意离开的,内库给银子。不愿意走的,发到各个皇庄做佃农,不要让一个人没有着落。”崇祯皇帝神情不变,又说道:“皇宫里面,各司各房从新裁定太监宫女人数,答应常在的人要有定额,不准随意增减。”

    “原则就是一个,三千六百人,要让皇宫正常的运转,不准出差错。”崇祯皇帝见周皇后皱着眉头,有些不忍,给周皇后出主意道:“事情颇多,皇后可能忙不过来,不过没关系,皇后可以找皇嫂帮忙。是在不行,还有太妃,想来她们也是愿意的。”

    见崇祯皇帝为自己想的周到,周皇后心中很是感动,拉着崇祯皇帝的手,笑着说道:“皇上要管理的是整个天下,妾身要管的不过是个皇宫,皇上放心,妾身能办好的。再说不是还有王承恩,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看了一眼王承恩,崇祯皇帝询问道:“曹化淳该到了吧?让他回来也有些日子了。”

    “回皇上,到了,皇上随时可以召见。”王承恩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那就好,你们父子帮着皇后把皇宫的事情料理好,不要出什么差错。”崇祯皇帝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曹化淳的职位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你可以告诉他了。”

    听到崇祯皇帝让曹化淳做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承恩的心里一阵失落。

    皇宫大内也等同于官场,宦官之间等级森严,能坐上太监的本就是少数。在太监当中,司礼监的位置自然是最为让人眼热,也是众多宦官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司礼监里面,掌印太监就是一把手。

    接下来就是几位秉笔太监,而秉笔太监当中,兼任东厂督公的自然是位高权重。

    王承恩在信王府的时候,一直都是信王府的大总管,崇祯皇帝的大伴,没想到崇祯皇帝登基之后,自己只做了司礼监的一个秉笔太监。虽然不敢有什么怨念,可是王承恩的心里也不舒服。

    周皇后见王承恩的样子,顿时轻笑出声:“王承恩,你是信王府里面的老人了,皇上不会亏你的,皇上是不是?”

    见周皇后懂了自己的意思,崇祯皇帝不由在心里赞叹,周皇后就是周皇后,这份玲珑心肝本就不是一般人能有的。崇祯皇帝刻意没提王承恩,为的就是给周皇后一个施恩的机会。

    佯装不悦的看了一眼周皇后,崇祯皇帝看着王承恩说道:“王承恩,皇宫大总管的位置,朕可是给你留着的。这次你好好给皇后娘娘办事,如果事情办得好了,朕就把皇宫大总管的差事交给你。”说着崇祯皇帝就离开了,留下了王承恩听周皇后的训示。

    “奴婢谢过皇后娘娘!”王承恩见崇祯皇帝走了,连忙给周皇后行礼。

    周皇后摆了摆手,笑着说道:“好了,都是府里老人了,有了信王府你就进了吧?”

    “回皇后娘娘,皇上当初建信王府,老奴被派给皇上做贴身太监,有信王府就有了老奴了。”王承恩不知道周皇后为什么说这样的话,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

    “皇上可以说是在你身边长大的,对你什么感情你不明白?皇上现在不用你,是在保护你啊!”周皇后说了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转身也离开了,很多时候话没办法说的太明白。

    崇祯皇帝害怕王承恩想不通,才想出了让周皇后施恩的方法,同时对王承恩也是一种敲打。周皇后自然也明白了崇祯皇帝的心思,这才有了刚才的一幕。

    站在原地想了很久,王承恩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脸上露出了非常惭愧的神色。

    “皇上,老奴惭愧啊!”王承恩说了这样一句,心中对崇祯皇帝的忠贞更是进了一步。

    司礼监掌印太监和东厂的督主,看起来都是不错的位置,可是那两个位置,现在全都是架在火上烤的位置。东厂督公,先要得罪的就是魏忠贤留下的在东厂的老人,再就是朝堂上的大臣。

    那个位置需要心狠手辣,王承恩自认不能胜任,当然是在崇祯皇帝准备动刀的时候。

    至于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一项都是由皇宫里面威望高,辈分大的人充任的。曹化淳威望比自己高,辈分是自己干爹,自然是不二人选。不过皇宫大清洗,恐怕自己这位干爹的人品会损失殆尽吧?

    只要自己等一等,位置早晚都是自己的,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做出头的椽子。

    想通了这个道理,王承恩对崇祯皇帝的满心感激,脸上带着笑容向外走,心中斗志昂扬。

    王承恩斗志昂扬的同时,另外一个太监也是满心激动,斗志昂扬。这个人就是新任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的方正化方公公。

    再一次站在东厂的门口,同样是带着两个小太监,方正化这一次心里的感觉和上次完全不同。上一次胆战心惊,谨小慎微,这一次绝对是斗志昂扬,志得意满。手中拖着明黄色的圣旨,方正化大步向东厂走了进去。

    虽然方正化手中拿的是皇上的中旨,可是一样有效,或许中旨到了文官那里,很可能会被封回来,可是在东厂绝对不会。

    李朝庆早就接到了消息,自从陈凤回到了东厂,李朝庆就一直生活在惊惧当中。

    作为魏忠贤的忠实手下,李朝庆深知魏忠贤的下场,直接关系到了自己的下场。上一次魏忠贤被发去守皇陵,李朝庆可以说深深的松了口气,自己也得了东厂督公的位置。没想到好景不长,魏忠贤走到半路都被皇上给截下了。

    东西全都被拉回来了不说,人还死了,虽然陈凤斩钉截铁的说魏忠贤是服毒自尽。

    李朝庆却怎么也不相信,在他看来怎么会有那么巧的事情?这些日子,李朝庆食不下咽,满嘴都是火炮,现在一听说方正化来了,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上一次这个方正化来,在东厂耍了一顿威风,让自己刚刚收拾起来的人心有了变动,这一次又来做什么?虽然是皇上下旨处置的魏忠贤,但是李朝庆可不敢怪崇祯皇帝,迁怒方正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一听说方正化还敢来,李朝庆岂能不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