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党争党争

    朝堂上落针可闻,两人说完之后,躬着身子站在那里,不在发一言。大臣们也不说话,静静的站在那里,等着崇祯皇帝表态。

    目光从朝堂上的官员脸上看过去,崇祯皇帝发现有的人一脸淡然,有的急切,有的畏惧,这算不算是官场众生相?不过大多数的人都没什么表情,静静的站在那里,仿佛事情和自己没什么关联。

    崇祯皇帝静静的沉吟着,陈启乾和张谦如此攻讦魏忠贤,难道是出于公心?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自己先笑了,看来自己真的有些天真。朝堂上的这些人,基本全都是魏忠贤的同党,他们参阂魏忠贤,怎么可能是出于真心?无外乎是一种试探而已,试探自己的态度。

    “陈启乾,你的意思是魏忠贤与朝臣勾结,结党营私?”崇祯皇帝看着魏忠贤,面无表情的说道。

    话音清晰,传入了每个大臣的耳朵了,谁也没想到崇祯皇帝会这样说话。是什么意思?魏忠贤结党营私,满朝都知道啊!崇祯皇帝贬斥了魏忠贤,难道不就是因为这个吗?

    在崇祯皇帝看来,知道是一回事,捅破了又是一回事,自己不能去捅这个窗户纸,因为时机还没到,自己还没做好准备。

    试探朕?哼!崇祯皇帝心里非常的不屑,这些人这个态度,无非就是想试探自己对阉党的态度。朝堂上这么多人,大部分都是魏忠贤一党,崇祯皇帝对阉党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些人接下来的行动。

    “皇上,魏忠贤结党营私,祸乱朝政,罪大恶极,实乃国贼!”陈启乾弄不明白崇祯皇帝的意思,只好硬枕头皮说道:“臣请皇上彻查魏忠贤一党,澄清朝堂!”

    缓缓的点了点头,崇祯皇帝不紧不慢的说道:“陈启乾,你说魏忠贤结党营私,既然是结党,那就不可能是一个人,你说说还有谁是魏忠贤的党羽?”

    崇祯皇帝的话音一落,朝堂上的人心就是一震,原来崇祯皇帝的心思在这里。

    对啊!既然你说魏忠贤结党营私,既然是朋党,那就自然不可能是一个人。那你就说说,究竟是谁是魏忠贤一党,看你能不能说的出来。

    陈启乾本就是魏忠贤一党,怎么可能说得出来?自己站出来,不过是试探崇祯皇帝态度而已。真要参一个人出来,参谁?陈启乾顿时顿时瞠目结舌,张了几次嘴,可是怎么也没有说出话来。

    “怎么了?难不成你也不知道?”崇祯皇帝看着陈启乾,脸色沉了下来。

    “皇上,臣,臣也是听外间传闻,魏阉,不是,魏忠贤结党营私,贪污国帑,任人唯亲!”陈启乾见崇祯皇帝盯着自己,也不敢不说话,只好结结巴巴的把责任推出去,目光却不断的飘向杨维桓,求救的意图非常明显。

    风闻奏事?崇祯皇帝见陈启乾将这件事情向着传闻的方向推去,神情稍缓,严肃的点了点头:“陈爱卿,御史风闻奏事乃是本分,你做的不错。”

    此话一出,很多人神情一变,朝堂上的气氛也诡异了起来,难不成崇祯皇帝真的要清查阉党不成?

    “空穴来风,必有起因,既然有了传言,那就要查一查!”说道这里,崇祯皇帝话语一顿,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官员,见很多人神情有异,心中更肯定自己的猜想。朝堂上大部分人都和魏忠贤又染,如此作为就是在试探自己的想法:“陈启乾,这你传闻是从哪里听来的?”

    陈启乾急的是满头大汗,怎么也没想到崇祯皇帝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顿时有些慌神。

    “启奏皇上,臣也听说了这样的传闻。”杨维桓狠狠的瞪了一眼陈启乾,心中骂了一句蠢货,不过还是站了出来。此时此刻,自己必须保住陈启乾,不然会寒了人心,以后在想找人出头,恐怕就没人了。

    崇祯皇帝转头看向杨维桓,饶有兴趣的点了点头:“原来杨爱卿也听说了,那就说说看!”

    “启奏皇上,这不过是一些坊间传闻,有人见皇上惩处了魏忠贤,便有此传言。当然也可能是有心人散播,真实程度有待商榷,臣觉得此事应该谨慎对待,也就没有上奏。”杨维桓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臣也想追查传言的来源,可是坊间局势复杂,百姓嘴也杂,一时没有什么收获。”

    好家伙,一推六二五,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崇祯皇帝不禁在心里感叹。

    传言是百姓传的,至于真实性,自己不保证,谁传的也不知道。我还查了,但是没差到,说明我办事严谨而且很是英明。

    深深的看了一眼杨维桓,崇祯皇帝转向陈启乾,阴沉着脸问道:“陈启乾,杨大人听说了房间传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查证,而不是拿到朝堂上来惨奏,这才是做事的样子。你在看看你,些许传言,你就拿到朝堂上来,如此兴师动众的参阂,成何体统!”

    “皇上恕罪,臣一时不察!”陈启乾虽然样子诚惶诚恐,可是心里却松了口气,偷偷的递给杨维桓一个感激的眼神。

    御史本就是风闻奏事,虽然有失察之责,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情,杨维桓此举算是保住了自己。陈启乾心里很清楚,皇上顶多呵斥自己几句,陈启乾心里非常的明白。

    “魏忠贤结党营私,你看看朝堂上的大臣,哪一个像是和魏忠贤沆瀣一气之人,你自己看看?”崇祯皇帝一拍龙书案:“魏忠贤是个太监,大字不识几个,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是什么人?全都是饱读圣贤之书的谦谦君子,你难道觉得他们会和魏忠贤沆瀣一气?结党营私,简直是乱弹琴!”

    崇祯皇帝的话,让朝堂上的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众口一词的道:“皇上圣明!”

    看着朝堂上的大臣,崇祯皇帝心里一叹,想必这就是你们愿意看到的吧?真拿朕当傻子了,或许朕成了傻子,你们就高兴了?

    “陈启乾,你知罪吗?你这是挑拨朕和朝臣的关系,你难道是看朕年少可欺不成?”崇祯皇帝一拍桌子,声色俱厉:“你到底是何居心?”

    做戏,那就索性做个足,崇祯皇帝心里打定主意,顿时摆出一副气愤的样子。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臣听信传言,臣有罪,臣有罪!”陈启乾连忙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请罪。皇上这帽子越扣越大,陈启乾都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再说下去,恐怕欺君之罪的大帽子都扣上了。

    杨维桓一皱眉头,皇上如此态度,到让他有些摸不着首尾了。如果崇祯皇帝认定了阉党逆案,抓几个人,杨维桓都不担心,可是现在这个样子,反倒让杨维桓心里惴惴不安了起来。

    难道这是皇上的真实想法?真的觉得朝堂上都是饱读圣贤书的仁人君子?

    看着崇祯皇帝还有些稚嫩的脸庞,杨维桓摇了摇头,或许自己想多了?崇祯皇帝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好听一点叫少年天子,难听一点不过是一个儿皇帝,能有多深沉的心思?

    摘除魏忠贤,不过是因为魏忠贤是一个太监,想到这里,杨维桓顿时放下了心。正色的站在一边,没有在说什么。

    “站到一边去,看到你就来气!”崇祯皇帝对着陈启乾一挥手,呵斥道:“下次在参奏之前,好好想一想。杨爱卿就是你该学习的对象,那才是为臣的态度,明白了吗?”

    “明白,明白!”陈启乾一边磕着头,一边保证,最后退回到了一边。

    崇祯皇帝看着朝堂上的一张张脸,心中顿时烦躁了起来,自己还是小瞧了自己那位大哥留给自己的乱摊子。想要拨乱反正,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阉党,在朝堂上的就是原本的齐浙楚党,自从党魁沈一贯在朝堂上被清退之后,齐浙楚党势力便一日不如一日。到了泰昌皇帝继位,重用东林党,东林党顿时势大,进一步的清楚齐浙楚党。

    这个时候,走投无路的齐浙楚党发现了一个人,那就是天启皇帝宠信的太监魏忠贤。

    天启皇帝登基,朝堂上全都是东林党的人,天启皇帝根本没有心腹大臣。只好重用宦官,启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人。这个时候的齐浙楚党势力日渐微弱,急需人扶植,魏忠贤也需要朝堂上的人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形成了现在的阉党。

    阉党得势之后,大肆迫害东林党人,双方不断的倾轧,相互攻讦。朝堂上乌烟瘴气,谁也不想着对方的做法对不对,而是对方的做法我就要反对。即便有中正的大臣忠心为国,却也不得不站队,陷入了无休止的党争,罔顾国事。

    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对阉党很是不满,大肆启用东林党,打压阉党,朝中再一次陷入了眼中的党争。

    历史上的崇祯皇帝虽然清楚了魏忠贤,定下了阉党案子,可是党争却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双方还是继续争斗,朝堂上依旧乌烟瘴气,崇祯皇帝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内阁大学士,依旧没有刹住党争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