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云记
字体: 16 + -

第1章 天光云影

    我的天!

    小童子张着嘴,目瞪口呆。看着远处惊奇震撼的景象,脑中一片空白。万物寂静无声,星垂于夜幕,一抹月光穿云拨雾,忽隐忽现。冷风一吹,恐惧向心中袭来,小童子哆哆嗦嗦,尿了一半,来不及理好衣衫,便往斋舍跑去。

    山长,不好了,不好了!

    在惊惧之下,小童子竟生出了勇气,杂乱无章的猛拍一间斋舍的门。

    一阵窸窣,灯盏自屋内亮起,走出来一位中年人,匆匆忙忙只穿着睡袍,面上怒气冲冲。

    中年人沉声问:何故深夜喧闹,大呼小叫不成体统,究竟所为何事?

    樗云书院的后院斋舍,又有许多间寝舍的油灯陆续亮了起来,有童子纷纷朝外走出,有的衣衫不整,有的小声嘟囔,其中更

    有一个童子揉着朦胧的眼睛,扯着嗓子不满的喊:谁啊,是不是有病啊。

    小童子这时候见到中年人厉声发问,心中又多了一层畏惧,犹犹豫豫的用手指向了斋舍不远处的一个方向。

    山长,那边……那边出事了。结结巴巴的说出事情,小童子松了一口气。

    樗云书院坐落在越州会稽郡云梦山,此山远离郡城东南,属兰溪县治下,是越州境内诸多小山中的一座。山是青翠孤峰,山虽不高,但方圆百里之内皆为平川,时常云雾聚拢山巅,竟有了一丝直入青云的感觉。

    从山中远眺,云梦山的周围被田野、小溪和数个村庄环抱,四时季节色彩变幻,太平岁月,山野时光,宁静悠远,有如流沙罅隙。

    樗云书院藏于云梦山的山顶开阔处,书院学生皆来自附近山野村庄的儿童,学堂在前,斋舍在后。如今深秋时节,环顾四周,除落叶缤纷,朗朗诵读之声,便是魏巍山崖外的茫茫天地了。

    有童子曾大胆问书院“樗云”二字来历,百里樗云淡淡解释道,樗者,天地无用之材,所谓樗云,即使无用之材也心存青云之志。该童子不甚理解,又问道,所以先生的名字便来源于此吗?百里樗云转身捻须沉默,不予置理。

    顺着小童子手指的方向,山长百里樗云往崖边走。目之所及,远方的山村和田野寂静无声,月华洒照大地。万物沉睡在夜色之中。

    一个好事的童子探了探脑袋,转身对身边的同伴说,什么也没有啊,真是大惊小怪。又转身对另一打着哈欠的童子说,陆青牛,这是你们村的方向哎。

    百里樗云不由得心生怒意,便欲转身质问那位童子究竟所为何事,就在此时,天地之间一道刺眼的天光划破远处的天空,很快消失。光线快速的变换着方向,骤然消失,骤然出现在另一处,每一次都像是在空中刺向什么。又过了一会,那道光线似乎动作慢了下来,方才那位好事的童子猛然发现,在变幻出现的光线之中,还有两个飞速移动的影子。其中一道影子如同流矢,眨眼之间垂落在黑暗中。

    剑光?

    百里樗云心下起了疑惑,不好的念头悄然生起,面上却保持着镇定。眼中却盯着远方不敢走神。

    夜色重重,有惊惶鸟鸣。有隐约雷鸣。

    山顶上的童子困意渐退,被眼前吸引,起了议论之声。

    “不会是闹鬼吧?”一个童子说。

    “切,哪有什么鬼”,马上就有童子不屑的反驳道。

    “我听我阿爸说,世上有一种人很神秘,叫做修行者,能飞天遁地,电闪雷鸣,能活几百年。”又有一个童子很神秘的说。

    “瞎编的吧,我不信,你就会吹牛”

    ……

    不知何时,刚才被唤做陆青牛的童子已挤到了崖边,双手攥着栏杆,注视着自家村庄的方向。此时此刻,爹娘想必劳累一天早已入睡。只是相隔甚远,这在陆家村中变幻的天光云影,不知何物,看不真切。

    陆青牛心中惴惴不安,想着距离上次爹爹来山上看自己,已经过了半个多月,明天要不要向山长告假回家,只是不知山长会不会同意,想到这里,他抬头偷偷看了一眼山长百里樗云。

    这时,百里樗云也转过身来,见陆青牛目光回闪,随即问道:

    “陆青牛,那亮光闪烁之处可是你们陆家村?”

    陆青牛恭敬的回答称是。

    “明日早课之后,你可下山回村庄看望父母,天黑前回来见我”。

    听闻百里樗云此话,陆青牛心中顿时喜悦,躬身感谢山长。

    百里樗云,原名百里去疾,本是蜀地天府人士,已年过不惑有三,屡试不第,遂心灰意冷。幸得祖上荫庇,家中殷实,三年前,往京都应试,再次落第,酒后发誓此生再不入京都,打发了小厮回家,便四处游历去了。

    不曾想,次年冬天,百里樗云云游到越州会稽郡,染上风寒,未料病体日益沉重,羁绊在客栈,一躺便是三个月。幸亏银两充足,客栈内掌柜和小二也多加照拂,身体渐渐痊愈,再出门行走已经是春和景明,池边柳枝抽芽。

    某日,天气晴好,百里樗云便租了马车独自往郊外闲走,信马由缰,渐行渐远,不知不觉已远离会稽城,行至云梦山脚下,此地属会稽郡治下见此山并不高,却有孤峰突起之势,云雾绕山,而周围都是平坦田园,心中称奇,便想着要登山望远,抒发久病烦闷。怎知刚登上山道,却遭遇了一众村民和山野小子身穿素衣自山中下来,显然是葬仪归来。

    询问之下,才知,原来这山为云梦山,山中有周围四方人家筹建的书院,书院中延请一位外乡而来的老先生,姓方,在书院中开蒙授学已经五载,怎知去年冬天,老先生染上重病,竟一病不起,好不容易撑过冬天,未曾想春夜中悄然去世。周围的四方乡邻感念老先生,自发组织了过来,为方老先生在书院中起了灵堂,将老先生安葬在书院后面。

    百里樗云十分感动,自进入越州会稽郡内,感触此地民风教化有上古之风,乡民童子皆尊师重道。行至山顶书院,见山顶有云雾飘过,书院虽简朴,但颇有隐士遗世之风。

    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百里樗云不由得想到自己半生应试求仕,如梦幻泡影。而今在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山野书院中,内心却若有所归。也许是冥冥天意,自已与这位素味平生的方老先生一前一后,生了一场重病,滞留此地,又突发奇想驱车至此,见到此情此景,其中一生一死,一去一留,或可谓是命运指引自己前来。

    自此,百里樗云便决定留在书院,开蒙授学,又自费了银两,找附近村中工匠重修了书院,又见山顶有一颗樗木离云雾最近,想起惠子论樗的典故,遂自号百里樗云,将书院门匾也更为樗云书院。

    过了一会,远处陆家村方向的光与影没了动静,一切故事又重归黑暗之中。百里樗云命众童子们止住议论,各自散了,且回斋舍睡觉。

    只是回到斋舍,百里樗云却再难入眠,遂起身在书架中寻觅。

    倘若世间真有修行之人,那一道道闪现的光,想必便是那卷秋水心诀中所言的剑气。这是一卷很薄的册子,百里樗云修葺书院时,从前任书院主人方老先生遗留下来的一箱藏书中发现这卷册子。

    当时信手翻阅,见书中颇多感知天地元气、气海经脉、抱神守识之类的词句,又大谈境界差别,什么天人九境,有御剑飞行之逐云境,又有大境界者,不御外物,便有天地色变之能力。

    百利樗云苦读孔孟圣人之学近三十载,虽屡试不第,但浸淫儒心仁术入世之学,况且子不语怪力乱神,内心不免拒斥,以为此卷不过是避世老庄修心养性之说,玄之又玄,只可作志怪传奇翻阅,随即便束之高阁。时日久远,竟再无翻阅。

    如今细想,恐怕深藏玄机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