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悲歌
字体: 16 + -

第35章 尸体

    第三十四章:尸体

    当赵信醒来时,周围静得出奇,脑海中激灵了一下,李仙!李仙!李仙在哪,她怎么样了!

    他嘴里叫着李仙,一下子从地上坐了起来,立刻便有一双手挽住了他,一看真的是李仙,整个人便轻松了下来,脑袋继而又开始昏昏沉沉起来,坚持不住倒头便又睡了下去。

    迷糊中,他似乎又回到了和鬼术士的战场,那厮满身是血得面对着他,周围是一片火海,地面流淌着浓稠的鲜血,他下意识去找李仙,那鬼术士仿佛看穿了他的心事,狰狞着道:“别找了,这是你我之间的决斗,任何人都不会参与进来。”

    他看了看鬼术士,并不说话,他只觉得有一股气憋在胸口,他想抒发出来,痛痛快快地放出来。

    正气歌开始在体内流转,他已经有些日子没有体会过正气歌了,此刻再流转,居然有种亲切的感觉,大力神功也催动,赵信不像从前那样刻意去控制两种功法的融合,这一刻,他只想打爆鬼术士,只想把体内的气释放出来,他开始奔跑,向着鬼术士奔跑过去,大力神功和正气歌两种功法在体内自由流转,他的心思全在那股气上,奔跑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到拳头之上。

    就这一拳,就一拳,我要你命!

    哈哈哈哈哈!鬼术士猖狂地大笑,接受我炼狱阵法的焚烧吧!他手法演变,阵法的力量聚拢过来,火海中窜出几条火龙,四面八方撕咬过来。

    虚张声势,看我破你假把式!

    赵信怒吼一声,大力神功自发护体,正气歌贯彻筋脉,一拳轰出,大阵中掀起一阵狂风,搅得火海与鲜血相混,已看不清天与地,真与假。

    “不好!鬼脚僧来帮我!”李仙最先感受到赵信身体周围气场的强烈变化,便赶紧叫了李太白过来,只见昏睡中的赵信双拳紧握,使劲砸着地面,居然将那坚硬的岩石地面砸出了数个深坑,李太白立刻冲将过来,与鬼脚僧一起,封住赵信几个大脉,免得他走火入魔。

    “给我破!”赵信最后一拳,什么火海,什么血池,什么鬼术士,通通都化成了乌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赵信身体两侧,被砸出了几个大坑,最后一拳的时候,他的身子已经不受控制地坐直起来,双拳轰出,鬼脚僧和李太白各自运气接他这拳,结果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那鬼脚僧被一拳轰出,重重砸在石壁上,饶是李太白功力过人,依然在这无意识的一拳的重击下,气血升腾,一口老血差点没忍住。

    再次醒来,已不知是几天后了。醒来时,见李仙正守在自己身边,赵信嘴角不自觉扬起了微笑。

    “你醒了!哥,哥,赵信醒了”李仙兴奋的欢呼雀跃起来,想把这个消息通告天下。众人聚拢过来,自是慰问一番。

    赵信这才注意到周围环境,他们此时正在一个大的洞**,周围还有火盆在烧着,看起来这过去是个居所,洞穴中央,一具尸体僵而不腐,尸体是个男性,着官服,看起来级别还不低。

    “这是……”赵信一脸茫然地站起来,李仙忙挽住他的胳膊,李太白等人也不吃惊,看来李仙已经将二人的关系公布了“那天……”

    “那天是哥哥他们及时赶过来救的我们”李仙道。赵信便向李太白众人点点头表示感谢,此时大伤初醒,他的身体还有点虚着。

    “这个尸体是怎么回事”赵信一问,众人都不约而同将目光看向了一路上都有些畏畏缩缩的姒复。此时的姒复,依然畏缩在一旁,只是眼睛死盯着尸体,脸上的怨恨神色极为明显。

    复仇者这才给赵信将他们这几天的经历说了出来。救下赵信二人后,他们误打误撞进了这个洞穴,这里应该是过去一个秘密会面处。从尸体官服看,此人是应该十年前王朝的使者,是在传信过程中被人截杀,不过没有一击毙命,他逃回这里后,自己服下某种药物,尸体才能保存至今。

    李太白递过来一卷书信,赵信翻开一看,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那书信竟是血书而就,第一个字便是大大的冤字,内容不多,如下所述:阴阳门人蒙冤,姒家枉死一族,惊天阴谋铺设,大唐王朝危也!

    “这是从这位大使手里拿出来的,他紧紧握在手里,直到死亡。”李太白道。

    阴阳门,徐老师父。姒家。姒复。

    赵信隐隐感觉有些历史真相正在渐渐清晰起来,徐老前辈的阴阳门当年被灭,还有姒复一族被灭,都和这个大使有关!

    此时的姒复,再无几日前的颓废与窝囊,他陷入了仇恨的过去,眼神变得冰冷,慢慢的,过去的一些事情在这张血书面前逐渐清晰起来。

    那年,倭国第一次大举进犯王朝边境,唐王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王庭之上,吵闹不堪,各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王朝第一武将姒元主战,道:

    “多年来,倭国始终在我王朝边境流连,骚扰民生,不得安宁,不如趁此机会,调拨大军平定一方,解决后患。”

    然而辅臣曹操却不以为然,主和,其道:

    “倭国与我王朝距离甚远,且路途艰险,那倭国军士又擅长游击作战,打一战又换一点,且不说战法上对我军的折腾消耗,光是从王朝调拨大军过去,军费和粮草就是巨大的支出,一旦短时间不能拿下,打成持久战,请问姒大将军,这个责任你来承担吗?”

    “哼,倘若军士都像你等这般畏首畏尾,我大唐王朝何来今日之繁盛!”

    “倘若人人都如你这般莽撞不计后果。我大唐王朝何来今日之繁盛!”

    面对姒派和曹派的互不相让,唐王颇为头大,也颇为恼火,如今王朝势力分别很是明显,一派姓姒,一派姓曹,还有一些墙头草,虽说都是忠心耿耿,但势力这般明显划分,对君王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曾记得先王言,臣子唯一效忠的,只能是君王,唯一的君王。

    想到这,唐王心火一起,大手大拍,吵闹的王庭瞬间安静了下来,臣子们这时才反应过来,随口说出的王朝气运,怕是动了龙气。

    “你们是不是都巴不得我大唐王朝早日覆灭!”龙威之强,众臣子一听,全都跪伏下去,连呼臣子罪该万死。

    “都起来吧!”唐王问曹操道:“不战,如何解决倭国问题?”

    “王上,臣认为,当前先安抚倭人,臣愿出使倭国招安,和息止戈,待日后时机成熟,再一击溃灭。”

    唐王对此不做评价,转头又问姒元:“大将军,若战,可有几成把握?”

    “王上,倭人骚扰我边境时日长久,我大唐军士也多番打探倭人习性,这些人游牧为生,居无定所,作风彪悍,且部族众多分散,若能给臣下二十万铁骑,臣就算舍了这条老命,也必让倭国数十年内不成气候!”

    唐王依然不作任何评价,沉思良久后,便离开了王庭,自有人宣布退朝,各大臣便拜谢天恩,自顾退去。

    出了王庭,姒复和曹操只是礼节性相互拜别,并无交流,其手下众人自然也不多话,各自追随而去。

    “王上,如今王庭上,姒家虽是三朝忠臣,但现今官居要职,听闻姒将军的师兄是武林盟主徐霞客,这……”有个伺官猜的王的心思,便不疼不痒挠起耳边风,只是这些情况唐王心中早就有数,眼中生威,瞪了伺官一眼,算是警告,那伺官便颤抖着退下了。

    几日之后,使节出使倭国招安,边境将领也增加了军需,战一样打,安照常招。

    没有人知道唐王到底要干什么,如此便又过了许多时日,曹操安排过去的使臣确实有本事,暂时唬住了倭人,而姒元亲自挑选的守边大将也一次又一次把前来进犯的倭人打得落花流水。

    一切看来风平浪静。

    第一部分马上接近尾声,主角将迎来另一段人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