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拓跋子推看着阿骆将纸笔拿出来借着运粮车后的平板写了几个字,寥寥几笔,便已经很熟悉了。
昨日在邹县的客栈里,乔香梅给他和冯锦看的那封信里,似乎就是这样的笔迹。
可这终归是大事,拓跋子推也不能草率下了定论。于是他便走上前去装作很感兴趣似的,伸手要阿骆把纸给他。
没想到阿骆一伸手,衣袖褪了下去,腕上一片棕褐色的胎记赫然映入拓跋子推的眼帘。
他瞥了一眼,赶紧移开目光,细细地端详着那张写了字的纸,心里却暗自欣喜,得来全不费工夫。
半晌之后,拓跋子推将那张纸折起来收入怀中“看来曹大人还真没夸大,你叫阿骆是吧,打今儿起就跟着负责垦荒的党长,他让你记什么你就记什么。”
阿骆点头谢恩,曹博远在一旁却显得比阿骆还要高兴似的,一个劲儿地与拓跋子推道着谢。
“曹大人,那咱们就走吧,也别耽误他们干活儿了。阿骆的工钱和其他人一样,到时候本王会亲自盯着一并发至府上。”
拓跋子推着实是看不惯他那毫不掩饰地往上攀的样子,但也只能波澜不惊似的与他说着话,心里暗暗期待着将这贪官揪出来绳之以法的那一天。
众人各自散去,该回府的回府,该做工的做工,拓跋子推在马车快到王府的时候,叫福来拐了个弯儿。
“王爷,这会儿进宫,太皇太后怕是还在午休。”福来想了想,还是决定提醒他一句,“别的倒是没什么,这午后四下里静了,宫人也都闲,您去太显眼了。”
拓跋子推怔了一怔,倒也是他太过心急了。
思索了一阵之后,他扬手道“那就去弘义大哥那儿,我今儿总得确定了些什么,要不然不踏实。”
马车停在王弘义院儿里,乔香梅隔着窗子瞧见了他,忙往出走。
“民妇给摄政王请安。”
拓跋子推扶她起身“香梅大嫂不必如此客气,我今儿来就是想比对一下,我找着的人和写信威胁你们母子的人是不是同一个。”
乔香梅有些惊讶“王爷这么快就找着了?”
“还算顺利,不过我确实是有些急了。现在不仅仅是你们一家的事情,还关乎了朝廷内外干净与否,不敢耽搁。”拓跋子推一边说着,一边跟着她往屋里走,掏出怀里那张写了字的纸。
乔香梅也从自个儿的包袱里拿出那封折了几番的信,展开放在桌上,与拓跋子推那张纸并排对着。
“福来,你瞧见没有,此人写字习惯往左倾斜,那个阿骆写的字,也是如此。”
拓跋子推一手拿起一张纸,一面看着、一面又赶紧叫福来同他一起辨认。
他们二人这样瞧着,乔香梅闻言立马抬起了头“王爷是说那人叫阿骆?那便基本上是没错了,民妇记得也是这么个名字。”
“应该就是他了,我还瞧见了他手腕上的胎记。不过保险起见,你还得要亲自去辨认一下才好。”拓跋子推点着头,又看向乔香梅。
“可民妇若是去辨认,我认得他,他自然也认得我啊。”
乔香梅有些为难,她在暗处的时候怎么都好说,可一旦叫他们知道了她在平城,岂非给自己和儿子招惹杀身之祸?
虽说冯锦和拓跋子推都一再强调会保证她和孩子的安全,可人总有不注意的时候,谁能一整天的看着她呢。
拓跋子推将那纸收起来,叹了口气。思考之后,还是觉得应该先与冯锦商量。
“香梅大嫂,你且安心在这儿住着,我与太皇太后说明了,有了对策便来告诉你。人是一定要去认的,至于你们母子二人,我们既然保证了,那就绝不会让你们在这儿受到半点伤害。”
乔香梅千恩万谢地将人送出了门,远远望见管义在正房与王弘义对坐读书的样子,轻轻勾起嘴角笑了笑。
她这回的选择,虽冒险了些,到底是值得的吧。
而拓跋子推在福来的提议下,直到傍晚天色昏暗了才往宫中走,打的也是探望小皇帝的旗号,一路畅通无阻。
不出所料的是,冯锦已经在栖凤宫中等了他一天,瞧见他平平安安地来了,这才舒展了眉眼。
“你倒是雷厉风行说做就去做了,可叫我好一阵担心,怎的不等我提审完邢峦之后再作打算。”
冯锦面上是责怪,可话音儿里却尽是娇嗔,一双眼睛看着他,端的是脉脉含情。
拓跋子推轻笑“有了想法就闲不住,早一日解决早一日安心。不过是该等等你的,你今儿让哲海送去的信儿我收着了,确实有了大用处,省了不少的事儿。”
倘若没有她那几行字,告诉他一直以来都是那个叫阿骆的小厮在帮曹博远代笔写东西,没准儿他这会儿还在一个个地瞧谁手上有胎记呢。
“怎么样,瞧见那个阿骆了?”他那么说,冯锦也急,忙问了正题。
拓跋子推点点头,又将那封书信和今日写得的纸拿出来给她看“瞧见了,字迹对上了,手上的胎记也没错。现在只要香梅大嫂亲自去认认人,就能确定是他了。”
“想必香梅大嫂还是有些顾虑的吧。”
冯锦早已猜出了乔香梅会思前想后地犹豫,毕竟事情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人家的身上。对于她来说,那个曹博远简直就是手眼通天一般的人,受到他的威胁,害怕也是应该的。
见拓跋子推霎时间满面的愁容,也不说话,她便走至他跟前,笑盈盈道“别愁了,人家孤儿寡母有顾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你放心,我有办法。”
冯锦说着将卿砚唤进来,叫她去司物局拿一身老嬷嬷穿的衣裳,就说是要给二皇子和小皇帝的乳娘换新。
“你有什么办法?”拓跋子推见她好像已经转移了话题,沉不住气,催着她继续往下说。
“这就是办法啊,我明儿要带着小皇帝一同城郊田垄上视察,乳娘总得陪着吧。”
冯锦往他眼跟前一站,那模样已经是胸有成竹。
。
昨日在邹县的客栈里,乔香梅给他和冯锦看的那封信里,似乎就是这样的笔迹。
可这终归是大事,拓跋子推也不能草率下了定论。于是他便走上前去装作很感兴趣似的,伸手要阿骆把纸给他。
没想到阿骆一伸手,衣袖褪了下去,腕上一片棕褐色的胎记赫然映入拓跋子推的眼帘。
他瞥了一眼,赶紧移开目光,细细地端详着那张写了字的纸,心里却暗自欣喜,得来全不费工夫。
半晌之后,拓跋子推将那张纸折起来收入怀中“看来曹大人还真没夸大,你叫阿骆是吧,打今儿起就跟着负责垦荒的党长,他让你记什么你就记什么。”
阿骆点头谢恩,曹博远在一旁却显得比阿骆还要高兴似的,一个劲儿地与拓跋子推道着谢。
“曹大人,那咱们就走吧,也别耽误他们干活儿了。阿骆的工钱和其他人一样,到时候本王会亲自盯着一并发至府上。”
拓跋子推着实是看不惯他那毫不掩饰地往上攀的样子,但也只能波澜不惊似的与他说着话,心里暗暗期待着将这贪官揪出来绳之以法的那一天。
众人各自散去,该回府的回府,该做工的做工,拓跋子推在马车快到王府的时候,叫福来拐了个弯儿。
“王爷,这会儿进宫,太皇太后怕是还在午休。”福来想了想,还是决定提醒他一句,“别的倒是没什么,这午后四下里静了,宫人也都闲,您去太显眼了。”
拓跋子推怔了一怔,倒也是他太过心急了。
思索了一阵之后,他扬手道“那就去弘义大哥那儿,我今儿总得确定了些什么,要不然不踏实。”
马车停在王弘义院儿里,乔香梅隔着窗子瞧见了他,忙往出走。
“民妇给摄政王请安。”
拓跋子推扶她起身“香梅大嫂不必如此客气,我今儿来就是想比对一下,我找着的人和写信威胁你们母子的人是不是同一个。”
乔香梅有些惊讶“王爷这么快就找着了?”
“还算顺利,不过我确实是有些急了。现在不仅仅是你们一家的事情,还关乎了朝廷内外干净与否,不敢耽搁。”拓跋子推一边说着,一边跟着她往屋里走,掏出怀里那张写了字的纸。
乔香梅也从自个儿的包袱里拿出那封折了几番的信,展开放在桌上,与拓跋子推那张纸并排对着。
“福来,你瞧见没有,此人写字习惯往左倾斜,那个阿骆写的字,也是如此。”
拓跋子推一手拿起一张纸,一面看着、一面又赶紧叫福来同他一起辨认。
他们二人这样瞧着,乔香梅闻言立马抬起了头“王爷是说那人叫阿骆?那便基本上是没错了,民妇记得也是这么个名字。”
“应该就是他了,我还瞧见了他手腕上的胎记。不过保险起见,你还得要亲自去辨认一下才好。”拓跋子推点着头,又看向乔香梅。
“可民妇若是去辨认,我认得他,他自然也认得我啊。”
乔香梅有些为难,她在暗处的时候怎么都好说,可一旦叫他们知道了她在平城,岂非给自己和儿子招惹杀身之祸?
虽说冯锦和拓跋子推都一再强调会保证她和孩子的安全,可人总有不注意的时候,谁能一整天的看着她呢。
拓跋子推将那纸收起来,叹了口气。思考之后,还是觉得应该先与冯锦商量。
“香梅大嫂,你且安心在这儿住着,我与太皇太后说明了,有了对策便来告诉你。人是一定要去认的,至于你们母子二人,我们既然保证了,那就绝不会让你们在这儿受到半点伤害。”
乔香梅千恩万谢地将人送出了门,远远望见管义在正房与王弘义对坐读书的样子,轻轻勾起嘴角笑了笑。
她这回的选择,虽冒险了些,到底是值得的吧。
而拓跋子推在福来的提议下,直到傍晚天色昏暗了才往宫中走,打的也是探望小皇帝的旗号,一路畅通无阻。
不出所料的是,冯锦已经在栖凤宫中等了他一天,瞧见他平平安安地来了,这才舒展了眉眼。
“你倒是雷厉风行说做就去做了,可叫我好一阵担心,怎的不等我提审完邢峦之后再作打算。”
冯锦面上是责怪,可话音儿里却尽是娇嗔,一双眼睛看着他,端的是脉脉含情。
拓跋子推轻笑“有了想法就闲不住,早一日解决早一日安心。不过是该等等你的,你今儿让哲海送去的信儿我收着了,确实有了大用处,省了不少的事儿。”
倘若没有她那几行字,告诉他一直以来都是那个叫阿骆的小厮在帮曹博远代笔写东西,没准儿他这会儿还在一个个地瞧谁手上有胎记呢。
“怎么样,瞧见那个阿骆了?”他那么说,冯锦也急,忙问了正题。
拓跋子推点点头,又将那封书信和今日写得的纸拿出来给她看“瞧见了,字迹对上了,手上的胎记也没错。现在只要香梅大嫂亲自去认认人,就能确定是他了。”
“想必香梅大嫂还是有些顾虑的吧。”
冯锦早已猜出了乔香梅会思前想后地犹豫,毕竟事情真真实实地发生在人家的身上。对于她来说,那个曹博远简直就是手眼通天一般的人,受到他的威胁,害怕也是应该的。
见拓跋子推霎时间满面的愁容,也不说话,她便走至他跟前,笑盈盈道“别愁了,人家孤儿寡母有顾虑是再正常不过的,你放心,我有办法。”
冯锦说着将卿砚唤进来,叫她去司物局拿一身老嬷嬷穿的衣裳,就说是要给二皇子和小皇帝的乳娘换新。
“你有什么办法?”拓跋子推见她好像已经转移了话题,沉不住气,催着她继续往下说。
“这就是办法啊,我明儿要带着小皇帝一同城郊田垄上视察,乳娘总得陪着吧。”
冯锦往他眼跟前一站,那模样已经是胸有成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