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语
字体: 16 + -

第12章 出发

    转眼半年过去,李不语这半年分外用功,沙袋加起来已经有四石。这半年李不语早起便去山顶感悟止心境,上午联系止兵之术,下午修习古拳鸣蝉,过得很是充实。如今的李不语个头也长高不少,心态也因为感悟也变得很是平和,功夫自然也是水涨船高,若是再遇到沐闲云,他相信一定能胜过他。

    这天清晨,赵青阳没有叫李不语去练功,而是叫过他说道:“不语啊,下月便是大比,今日就不要去练功了,收拾行李我们明日出发。”李不语有点纳闷便问道:“师傅,不是还有一个月时间么?为何这么早就走?”赵青阳喝了一口茶解释道:“此去天台山路途遥远,我们应提前出发,再有师傅多年不曾回去过,也得去见见老朋友了。”李不语点头说是,便回去准备衣物。赵青阳见李不语要去便提醒道:“这一去一时半会恐怕是回不来了,得多准备点。”

    李梦久得知赵青阳和不语明早便走,也不去上工了,只是匆匆出门,也不知做什么去。李不语回到屋里,才发觉其实也没有什么准备的,他这些年也就去过一次城里,衣服翻来覆去也只那么两件,收拾之后也没有什么可带的,左右无事便在院子里练起鸣蝉中的下卷步法来。

    赖牛中午过来时纸袋李不语要走,急跑回家中拿了一包面饼好说歹说要他们带走,赵青阳李不语推辞不过只得带了。

    李梦久回来已经下午,他将一包裹扔给李不语后道:“臭小子出去穿的什么样子,这不是丢你老子的人吗!赶紧给我换了!”说罢也不理一脸错愕的李不语,夺门而出。李不语打开包裹一看原来是件新衣服,不禁又是心喜又有些感动,李梦久也只是凭写字维生,身上也没有多少银子,这一身衣服恐怕是半个月收入了。李不语想到这终是不忍心,只得托着衣服走出来。

    李梦久正在院子里和赵青阳闲聊,却看到李不语托着新衣服走了出来,心里自然明白自己儿子的想法,但是脸上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骂道:“让你换衣服你抱出来干甚?你老子再穷还能差你件衣服?”李不语还是不忍道:“爹,孩儿衣服还很新,没必要再买了,不如先去退了,等以后破了再买也不迟。”“不迟个屁!你此去若别人看了轻视你那才是丢了你老子的人,还不快去换了!”赵青阳听了也劝说道:“不语啊,你去换了吧,毕竟是你父亲的一番心意。”“心意个屁,我只是怕他丢了我的人!”李梦久依旧逞强道。李不语看如此只得去换了。

    第二日清晨,赵青阳李不语早早起来。赵青阳换了一身道袍,李不语则是穿着李梦久买的一身衣服。虽然李不语十岁不到,可由于常年练功,身子也慢慢变得挺拔,再加上慢慢长开的容颜,配着一身新衣也变成个俊俏少年。李梦久也起的老早,洗漱过后便在李不语耳旁叫道:“浑小子,去比武莫要被别人弄个腿短脚断了回来,你老子可不会养你。还有比完了赶紧回来,赖牛儿这家伙其他还凑活,就是做的饭菜比那猪食还不如,你尽早回来也好过那小子一天折磨老子......”李不语一直点头称是,李梦久一走赖牛打算搬过来和李梦久搭伙,也免得寂寞。

    赵青阳在一旁打趣打趣李梦久道:“李老弟平日对不语话也不多,不知今天怎么如此啰嗦了?”李梦久听了老脸一红恼火道:“你这老道士穿的仙风道骨的,说话也太不中听。”赵青阳哈哈大笑也不理他,只是收拾了包裹出门,李不语见师傅走了便转身和李梦久道别后急忙追了上去。

    李梦久看两人远去,再看看四周的小道观,嚼了口面饼后自言自语道:“哎,臭小子。”

    出了戍城还要走好远才能到下个城市,中间有一条小路,小路旁种满槐树。小路上走着一个老道士和一个十岁左右男孩,正是赵青阳和李不语。李不语第一次出远门,一路都是感觉新奇,赵青阳便一路给他讲讲自己年轻时的江湖奇事,一路也不怎么觉得漫长。

    “不语啊,你知道为师这几年为何不去参见南宗大比嘛?”这天赵青阳突然问李不语。

    “师傅不是说如今南宗大比是小一辈比试嘛,师傅未收弟子自然不去的吧。”李不语猜测到。

    “其实南宗大比开始时没有规定一定要小一辈比试的,只是我们老一辈无意与弟子比较,所以只准年轻一辈比试只是我们自己心中默认的规定,这样也能够让年轻一辈通过比试不断成长,所以各派年纪一过十八遍不再参加了。”

    赵青阳顿了顿继续说道:“然而有一年有一派因一直未能在大比时赢过,所以那派掌门心中大怒,便在第二年拍了他的大徒弟参加。他大徒弟那一年已经三十好几,学功夫二十多年,自然不是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能够对抗的。这也使得其他门派纷纷抱怨,也都让自己派中高手参加,最后各门派闹的不欢而散。为师本来是那一届公证人,一看如此便找来各派掌门商议,结果还是不欢而散,为师也不愿意管那摊事,便卸了职务来到这里。”

    李不语这才知道其中缘由,这才明白沐闲云来时为何师傅不愿意了,不有心中愧疚,对着赵青阳说道:“师傅,是徒儿不好,若不是我师傅也不会面对这些了。”

    赵青阳呵呵一笑说道:“无妨的,为师后来也想了想,这么多年也总得回去看看。只是不知今年为何又要规定必须年轻一辈参加了,其中缘由也只有到了才能知道。若是这条订死也是好事,年轻一辈才能一代强过一代了。”

    “不语啊,其实你还有个师叔,叫做沈莫海。我已在半月前与他写过信,想必这次也能看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