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歌
字体: 16 + -

第34章 烧柴活人祭天

    帝释天乘坐御辇,身着盛装,带着文武百官,辰时前往喜见城西的独柱寺祭祀。

    独柱寺广场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长方形,中间有一个圆形的水池,名叫灵沼池,直径二十米,池子中央竖起一座高高的亭子。其实这不是亭子,是一个塔状建筑,塔高一百六十米,塔身为十七层。铁塔形如春笋,瘦削挺拔,塔顶如盖,塔刹如瓶,颜色似铁,别具一格。整个塔楼围绕一根石柱盘绕而上,犹如擎天一柱,直插云霄。

    塔的全身雕刻着上万个精致的石像,各个佛像姿态不同,但都栩栩如生。塔顶由绿色琉璃瓦镶边,塔身由米黄色的砖和灰白色的大理石砌成,上面雕有门窗图案。八角塔的每个角都吊着一个金色的小铃铛,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金光。整个塔体挺拔高大、古朴雄浑,给人以力的启示,美的感受。人站在广场上,抬望眼,尖塔挺立在重重的云雾里,似隐似现,可望而不可即,充满庄严雄伟的气势。

    独柱寺铁塔是当时龙尊王境国内最高的建筑,在国内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它,人们称它“通天塔”。也有人称它是天上诸神前往凡间住所途中的踏脚处,是天路的“驿站”或“旅店”。

    根据龙尊王境史书的记载,塔的上下各有一座雷神神庙,分别称上庙和下庙。下庙供有神像。上庙位于塔顶,里面没有神像但金碧辉煌,由深蓝色的琉璃砖制成并饰以黄金。龙尊王境百姓按照世俗生活的理想来侍奉他们的神灵。

    塔顶的大殿内只有一张大床,床上“铺设十分豪华”,床边有一张饰金的桌子。庙里只住着一位专门挑选出来陪雷神寻欢作乐的年轻美貌的女子。僧侣们使人们相信,大神不时地来到庙里并躺在这张床上休息。只有国王和僧侣才能进入神殿,为雷神服务和听取他的教诲;这种超级神圣的东西是同老百姓无缘的,他们只能远远地敬拜心目中的神灵,因为如果近在咫尺,普通人经受不起大神的目光。据龙尊王境史书记载,神像和附属物品一共用去黄金八百担,价值无算。考古学家曾经在僧侣的一住处发现一只石鸭,上有铭文“准秤一担”,石鸭约重29.68公斤。如果希罗多德的记载可靠,则照此推算,马尔杜克神像连同附件一共重约23700公斤,都是纯金所铸或制作!除了神灵,谁能享受如此高的礼遇?

    塔基直插池底,灵沼池到底多深,谁也不晓得,因为自建成灌水之后,还没有一个人下过池底。塔基露出水面部分有一个圆形的平台,左右两边各有一座浮桥通往广场两边,与广场中心轴线相通。塔基中间圆柱四周刻满了文字,是一首《龙都喜见城独柱寺长明灯楼之颂》:

    释氏之开宗也大矣哉!自波郡诞灵,超城降迹,天子入梦,中郎访道。悠然莫测,裹天地而为仁;曜乎不穷,包日月而居烛。津梁庶物,既何有而何无;拔脱群迷,亦不生而不死。岂灵仙步骤之能,口在应供天人之谓乎!国家七百,开元五千,疏敎车同轨,书同文。祥符杂沓于川陆,辙迹骈阗于国土。万机无事,金牒于是乎游心;四海晏如,宝台于是乎周览。雁塔龙宫之不日,则枯树生花;禅域雪岭之顺风,则干谿出水。有佛法师者,独柱寺之高僧也。俗姓轩辕,皇朝黄州府折冲之幼子。高辛贵胄,微子灵苗。幼履玄门,长参缁服。东山北山之部,几极研精;五字六字之文,时探秘奥。致菩萨思亲之供,想温靖而冬夏倾心;阅如来追福之经,履霜露而春秋变色。以为死生有命,空怀一去之悲;造化无端,须植未来之果。既而深性妙界,大启福田,爰疏一柱之楼,备起千灯之燄。饰丹青而焕烂,远控烟霞;错金石以朎胧,傍流日月。毒龙醉象,既轮善迹之威;怖鸽逃鹰,还蒙舍利之影。卽鸠杖涅槃之微物,犹且疏铭;况莲花贝叶之眞宗,可无称颂。从吾所好,既不隔于浮提;围咏自娱,岂有疲于翰墨。其词曰:

    诞灵波郡,降迹超城。千猴愧色,百鸟悲鸣。即溢西夏,爰被东京。天中天外,自许尊名。

    大哉神力,湛乎不测。配地称仁,侔天表德。其法可象,其仪不忒。耳目一切,舟车万域。

    伟哉龙京,神妙无方。两仪再造,二曜重光。於嗟大德,早谢明敭。志崇因果,遂启津梁。

    龙都之甋,他山之石。既彫既镂,且重且积。熏馥氤氲,丹青赫奕。嘉褔乡党,睟容咫尺。

    庶慧炬之长然,俾有尊而斁。

    大雅元年四月初八日建

    帝释天在左右簇拥下,走入广场,此时独柱寺广场之上早已经跪满了僧众,他对广场上的僧众点头含笑几下,便抬头挺胸走在前头,目光迥然闪烁,英姿神采飞扬,径直走到广场上手方的最高检阅台,眼神坚定,炯炯有神,目光如炬,锐气十足,俯视着前方。

    此时只见帝释天身穿大裘,内着衮服,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间插大圭,手持镇圭,端坐在独柱寺广场高处平台之上,君临下土。独柱寺广场过道中轴线两旁跪满了僧众与文武百官,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喊声震天。

    只见那龙袍衮服,赫赫刺绣着十二章纹。在一干人群中,格外耀眼。哪十二章纹呢?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这十二章纹其实就是十二种图案,“日”即太阳,太阳当中常绘有金乌。“月”即月亮,月亮当中常绘有蟾蜍或白兔。“星”即天上的星宿,常以几个小圆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间以线相连,组成一个星宿。日、月、星辰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即群山,其图案即为群山形。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为龙形。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

    “华虫”,即是“花“和“雉,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

    “宗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绣虎纹和蜼(一种长尾猿)纹,象征帝王忠、孝的美德。

    “藻”即水藻,为水草形。则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即火焰,为火焰形。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即白米,和粉,粉为碎米,米为米粒形。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

    “黻”是黑青相次的“亚”形。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

    突然,一阵音乐响起,鼓乐齐鸣,文武大臣与寺中僧侣都跪地皆肃默不语,帝释天走到台前,向西跪地膜拜了一番,然后又走到台前正中,手捧一纸卷轴,此时太常寺卿王官灵凤炮制的一份骈四骊六的祭文《龙尊王境祈雨青词》,他从头至尾抑扬顿挫的当众宣读了一遍:

    今龙尊王境不雨,自四月以讫于兹。积水之泽,尘起冥冥。粟将槁死,蝗亦滋生。虽政或不良,而百姓何罪?宜蒙哀矜。是用稽首告哀,吁天请命。惟神之居,为坎为雷。专此二象,宅于岩隈。风马云车,肃焉徘徊。能泽地产,以祛人灾。钦兹有灵,爰以庙飨。神惟智知,我以诚往。苟失其应,人将安仰。岁既旱暵,害兹生长。敢用昭告,期于蚃。某自朝受命,临兹裔壤。事神不恭,以获戾于上下,子实有罪,罚其敢辞。莅政方初,庶无淫枉。廉洁自持,忠信是仗。苟有获戾,神其可罔。小民无知,大命近止。愿下雷霆之诏,分敕山川之神。朝阶齐寸云,暮洽千里。擢擢嘉生,惟天之养。岂使粢盛,夷于草莽。使岁得中熟,则民犹小康。腾波通气,出地奋响。钦若成功,惟神是奖。

    祈雨祭文念毕,帝释天走下高台,来到广场的中轴线的过道上,此时只见一位武士牵着牺牲,走了过来,帝释天拿起一把长刀,向牺牲砍去,刹那间,只见几头牺牲,身首分离,牺牲的头被放置在祭台上,祭台上还放有纸扎的风伯雨师和龙王,以少牢祭祀。雨师上官天罡向天上高声呼叫一声,算是报知天帝降临享祭。

    接着,雨师上官天罡把祭台上的牺牲随同玉璧、玉圭、缯帛等祭品被放在过道上已经准备好的一大堆高高的柴垛上,雨师引导帝释天拿起火把点燃积柴,不一会,只见干柴燃起的烟火高高地升腾于天,雨师又是用拂尘向天上一扫,意思是让天帝嗅到气味。这就是燔燎,也叫“禋(yīn)祀”。

    随后在乐声中迎接“尸”登上圜丘。尸由活人扮饰,作为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尸就坐,面前陈放着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

    这时先向尸献牺牲的鲜血,再依次进献五种不同质量的酒,称作五齐。前两次献酒后要进献全牲、大羹(肉汁)、铏羹(加盐的菜汁)等。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荐献后,尸用三种酒答谢祭献者,称为酢。

    然后,又有乐师专门以编钟演奏祭祀用的乐章,还有童男童女开始起舞。舞用帗舞,樽用散酒,一切都有定制。帝释天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

    舞毕,帝释天带着帝承乾还有文武百官依次上前行雩礼祝祷,祈求上苍降雨。

    繁琐的礼仪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风伯雨师还有龙王大概正在睡觉,压根没听到人间的祈愿,雨还是一点没下。

    帝释天回到高台,找来了钦天监澹台妙高,很是直截了当地问道:“倒底什么时候能下雨?”

    澹台妙高沉吟了片刻,有些无奈的说道:“陛下,这祈雨,不仅仅是心诚则灵,还要看上天的意思啊!”

    帝释天冷笑起来道:“澹台爱卿,你可别给朕打马虎眼!心诚则灵,哼,这龙尊王境几乎年年大旱,难道朕真的如此无道吗?”

    澹台妙高冷汗都要下来了,偷眼看到帝释天脸色很不好看,最后他很干脆的回答道:“回陛下的话,臣与诸位同僚夜观天象,此次旱灾当持续五月之久,真要降雨,应该是入秋之后了!”

    帝释天沉默了片刻,最后长长地叹了口气道:“就算朕真的有什么过错,百姓何辜啊!”

    澹台妙高说道:“陛下乃是千年一见的圣明天子,只是,只是那个,时运问题!”他也说不下去了,这时正是龙帝盛世,偏偏这龙尊王境时不时的有旱情生,实在是对他们这些崇尚天人合一的道家信徒的讽刺。

    帝释天握紧了双拳,最终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道:“朕深信,人定胜天!就算老天爷不肯下雨,龙尊王境也饿不死人!”

    澹台妙高能说什么呢,他低头说道:“陛下圣心仁厚!”

    帝承乾在旁说道:“父皇,龙尊王境各郡县已经打了近百眼深井,都有水出,起码,龙尊王境之民喝的水是不用担心了!儿臣以为,可以将粮食调入各郡县,以工代赈。既然今年龙尊王境的收成是不指望了,正好趁着这个时机,让各个郡县动青壮打井,只要每个村庄都有足够的深井,就算来年依旧大旱,也不必担心了!”

    帝释天呼出了一口长气,最后说道:“没错,正是如此!承乾,这事,就你去办吧!”

    “儿臣遵旨!”

    帝释天在广场高台上等了几个小时,祭天祈雨,仍然不见雨下,等得有些不耐烦了,问钦天监澹台妙高不见有效的答案,十分不满,正欲发作。

    此时,一个女巫师鲜虞姬卜了一卦,跑到帝释天座前道:“陛下,我想到一种好办法,保证会一定成功,那就是以活人祭祀上天,祈求他能够下雨”。

    帝释天听完巫师的话,无奈地道:“本来求雨就是为百姓谋福利的,怎么能让百姓牺牲呢,还是让我来为百姓谋福利吧”。

    于是,帝释天不顾众位大臣的反对,毅然决定将自己当做贡品,祭祀上天,祈求上天能够下雨。便命人再搭起高高的柴堆祭坛,并发誓:“祈雨限一个时辰,无雨则点火以身祭天。”

    帝释天跪下对上天说道:“我自知自己罪孽深重,不该反叛自己的国君,您要治罪就治我一个人吧,不要牵连到无辜的百姓”。

    说毕,帝释天就坐上了早已搭建好的柴堆。旁边的女巫师鲜虞姬根据卦象显示的时间,点燃了柴堆,围在旁边的僧侣、文武大臣、民众,都在大哭。

    突然,只见水池中央的铁塔剧烈的一阵晃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