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岳父叫董卓
字体: 16 + -

第二十八章 对谈

    满怀心事的牛辅却有些难以忍受。

    索性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而后找了个如厕的借口,悄然离开了这之地。

    “呼~”

    离开了正堂,在廊道中迈步前行,感受着这清风徐徐,方才饮了不少酒的牛辅顿觉得清爽了不少。

    以至在不知不觉中,他便不由在这太尉府中散起步来。就这样漫无目的的走着,随即,风中却是不由传来了一阵桂花独有的清香。

    抬眼观瞧,却不由发现,自己竟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位于太尉府西侧的花园。

    而今正值九月,花园中的几株秋桂开的正盛。淡黄色的花瓣显得极为典雅,伴着四周传来的阵阵清风,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故看着这幕,牛辅也不禁想起了首很有意思的诗,“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将这大诗人所写的打油诗诵出口,可再想起他此时的身份,牛辅便不禁自嘲一笑。

    可没想到,就在此时,身后忽的传来了一声赞,“哈哈,好新奇的诗句。却没想到,将军竟还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这样的文采。”

    “恩,贾先生。”那熟悉的声音一下就让牛辅认出了来人。所以不慌不忙的将头转过头,牛辅便不由看着贾诩道“先生怎么也出来了,可是身旁侍女不貌美,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说着,牛辅便不由朝贾诩的下身扫了两眼。

    “这家伙走路怎么没声,吓我一跳。”

    “哈哈,将军玩笑了。”被牛辅这样打趣,素来城府深沉的贾诩神情也不禁有些不自然。

    故在轻咳了声后,他便不由笑道“只是觉得宴会太过喧闹,便出来透透气。却没想到能遇到将军。

    难道是因为夫人明日便会抵达洛阳,将军害怕内宅不宁。”

    “哈哈哈,先生还真是一点都不肯吃亏。”牛辅摇头一笑,接着扬了扬手,便道“我看那有个亭子,不如去那歇歇脚。”

    “善”

    两人随即走进亭子相对而坐。

    而后两人闲谈一番,牛辅便不由看着贾诩道“听说大人准备举荐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并让豫州牧黄琬入京为司徒?”

    “正是”贾诩点了点头,却也没有隐瞒,“汝南袁氏如今是指望不上了,弘农杨氏自就成了明公霸业上的好助臂。

    毕竟,自安帝时起,杨氏一族便未绝三公之位。如若杨彪为司空,那弘农杨氏便也是四世三公之家。声势上,并不亚于袁氏。”

    “可那杨彪之妻却是袁家女,而且还是那袁本初的堂姐!”

    “大户之间互有姻亲实属正常,杨彪到底姓杨。”贾诩顿了顿,“没了袁绍那等后辈,袁氏衰落已成必然。”

    袁二代中最优秀的便是血脉庶出的袁绍,比其他来,余下的那些袁家子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这样的能力,太平年间倒还可以靠熬资历拉关系等法子身居高位,可在这动荡时期,那些袁家子的能力就实属有些德不配位了。

    这点,了解袁氏的人都可以说是心知肚明。

    也正因此,对前不久袁术逃离洛阳前往南阳避祸一事,牛辅及董卓等人都未曾在意。

    一个被宠坏的纨绔子而已,纵然离开洛阳,又能掀起多大风浪。

    故在接下来,贾诩便只是道“先帝时,为保国家重设州牧。天下各州,处明公外,尚有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及豫州牧黄琬。

    其中,刘虞、刘焉皆为汉室宗亲,坐镇边疆不可轻动。如此一来,坐镇天下之中的豫州牧黄琬,自就不可继续做那封疆大吏。

    豫州距离洛阳近在咫尺,以此人之威望,若趁机作乱,天下局面怕是会一发不可收拾。”

    是了,幽、益、豫这三大州牧如今也正是董卓最忌惮的外部对手。

    毕竟,相比起不过六百石的州刺史,中两千石的州牧掌一州军政大权,实际权力足以和战国时的诸侯王相媲美。

    董卓如今想做权臣,像昔日的周公那样把持朝政,外部的稳定便不得不考虑。

    幽州和益州虽是边疆,可因坐镇者是汉室宗亲,反而构不成什么威胁。因二人若在此时举起讨董大旗,最后的目标肯定就是废掉小皇帝,自己做皇帝。

    可这就不是讨伐叛贼了,而是谋朝篡位。如此,将置洛阳群臣于何地?

    从这个角度上讲,天下士人就不可能会支持这些汉室宗亲。

    如此一来,名士辈出、人口密集的豫州自就成了最大威胁。

    豫州牧黄琬乃是海内皆知的大名士,党人中绝对的老一辈,年轻时因弹劾宦官被党锢二十年。至于家世,他的曾祖黄香乃是天下皆知的孝子,祖父黄琼更是官至太尉,家世也是无比清白。

    这样的人要是竖起讨董大旗,天下的郡守豪杰定会闻风响应。影响力,绝不下于袁绍担任关东盟主之时。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将其调入洛阳做司徒,自就成了董卓最好的选择。

    对此,灵魂穿越重生的牛辅也是挑不出半点毛病。

    “可这样做,真的就能执掌天下吗?”牛辅依旧不相信。

    “哪怕自己那岳父已经开始拉拢能与汝南袁氏媲美的弘农杨氏,又将豫州牧黄琬调入洛阳,并准备为故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初代党人平反。

    可放眼地方,到底还是世家掌权!

    在乡间民间,董卓这个太尉的影响力几近于无。是奸是贤,全凭那些世家党人的一句话。这等情形下,偷取了世家党人辛苦斗争二十年才换来的胜利果实的董卓,又怎可能坐得稳那权臣之位。群雄讨董已是必然,天下大乱已是注定,无可避免。”

    脑中这般想看,牛辅便不禁看着贾诩道“如今的天下,便是烈日下的柴薪。就算没有黄琬,所缺的,也不过就是点火星。烈焰终会升腾,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