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风晋语
字体: 16 + -

第64章 东市风波

    仁寿四年四月丙辰,安邑坊杨宅。

    杨风伏案疾书,以极快的速度落笔行文,一旁的陈丽蓉一手提着宽袖,一手为他磨墨。

    杨风悬着手腕,笔走龙蛇,不过一个时辰,案上便多了厚厚一叠医稿。

    “小郎,你若是累了,不如坐下休息会儿!”

    陈丽蓉见杨风脸上热汗蒸腾,拿起丝帕,轻轻为他擦去额头的汗水。

    良辰美景,红袖添香,此诚人生一大乐事也。

    杨风长舒一口气,将笔放在笔架上,揉了揉自己酸疼的胳膊,见天色已经不早,便说道:“好吧,今天就写到这里罢!蓉姐姐,你把《黄帝内经》被熟了吗?”

    “背是背熟了,可毕竟不能完全通晓其意,也无法实践!”陈丽蓉脸色一红,轻声说道。

    杨风扭了扭脖子,将案上书稿整理一番。说道:“无妨,我把《难经》写出来,你就有个对照了。”

    “什么是《难经》?就是小郎现在写的这本书吗?”

    “《难经》又叫《黄帝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扁鹊所著,阐发了《黄帝内经》的疑难和要旨。全书包涵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我已写完前二十九难,内含脉学和经络,你先学着吧!”

    陈丽蓉拿过书稿,略略一翻,说道:“小郎,你的字迹看来又有进步,到是颇有些钟王之风。”

    杨风小脸一红,书法一直是他的弱项,经过干娘柳氏两年多的调教,总算是登堂入室了。柳芊芊是王右军的fans,杨风写的字自然带了些王右军的感觉。

    “到是让蓉姐姐见笑了,我这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不值一提。”杨风此时在陈丽蓉面前到是谦虚的很。

    陈丽蓉生在江左,正是王羲之书法影响最盛的地方。又是皇族,从小有名师指教,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在杨风看来,古之卫夫人也不过如此,他的字比起人家差远了。

    “不管如何,这部《难经》的字比起那部《黄帝内经》来说,好看了许多,小郎不必过谦。”

    杨风两年前背写《皇帝内经》的时候,字还写的非常烂,因此给陈丽蓉造成了不小的阅读障碍。这种糗事,他提都不好意思提。

    “蓉姐姐,天色不早了,我要先回家了。”

    “小郎,在我这里吃了饭再走也不迟呀。”陈丽蓉挽留道。

    “算了,再不回家的话,我少不了挨娘亲一顿打。若有时间,我再过来看你。”

    “噗嗤!”陈丽蓉掩嘴轻笑,每当看到杨风的囧样,她才会觉得眼前这人还是个小孩子。

    “好好好,依你便是,可不要让妾身久等哦!”

    杨风掩面而出,仰天叹曰:“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呀?好想快点长大!”

    李芸经营布庄之后,在常乐坊买了一座院子,全家搬到了那里居住。

    每日杨风都要在宣平坊,朱雀街和常乐坊之间来回跑,三点一线的生活,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两年过去了,他收集了不少灵魂碎片,凤体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小金也还是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活脱脱一个伪人工智能。

    魂数来的快,去的也快。他只留着五次魂力应急,其余的都用来学习兵法,医术和机关术了。

    杨风一边胡想,一边绕过东市,往自己家走,忽然听得背后响起一阵匆乱的脚步声。

    他回头一看,见是一队隋军经过,忙将道路让开,仔细一看,领头之人乃是韩士谔。

    韩士谔是韩擒虎的儿子,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是二世祖里面混的不错的一个。韩士谔和杨玄感是铁哥们。

    杨风时常跟着长孙无忌,杨积善等人在大兴城厮混,因此认得他。

    韩士谔带着数百个士兵冲到东市,惊得周围一阵鸡飞狗跳。杨风好奇,跟在他们后面,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此时已经到了快要宵禁的时候,东市仍有许多人围在广场上。杨风只见前面黑压压一片,他在后面根本看不见发生了什么。

    他拉住旁边一个汉子,问道:“这位大哥,前方有何热闹,怎得惊动这许多士兵过来。”

    那汉子见是个小孩,就草草说道:“前面有人聚众斗殴,好像闹出人命了。”

    杨风疑道:“就算出了人命,那也轮不到内衙宿卫来管此事吧!这不是京兆尹的事儿吗?”

    “嘿,你这个小屁孩,人家哪个衙门抓人,你管得着吗?”那汉子扭过头去,不再搭理杨风。

    杨风朝他竖了个中指,转头四顾。他看到道路旁边有一座酒楼还开着门,便蹭蹭蹭跑上二楼。

    东西市是大兴城最繁华的地方,人流量特别大。哪怕现在天色已晚,这里仍是聚着一堆好事者。

    韩士谔率领军队将数十个手持棍棒的汉子围在中间。他倜傥骁捷,有韩擒虎遗风,一下子就镇住了这些人。

    “统统给我拿下!”

    韩士谔发一声喊,让隋军把这些人全都捆缚起来。又挥手说道:“全部带走!”

    “将军且慢!”

    一个老汉走出人群,向他喊道。

    韩士谔坐在马上,举鞭道:“你为何拦本将?不要妨碍本将执行公务!”

    “回禀将军,即是捉拿犯人,为何不问首恶,反将一干小民收押!”

    韩士谔一甩鞭子,大声道:“光天化日,手持棍棒,集众拒捕,这是普通人干的吗?这是要造反呀!”

    他的话把那群人吓得不轻,胆子小的已经尿了裤子。

    “将军此言差矣!”那老头又说道:“此事因宇文化及兄弟强抢郝掌柜的宝贝而起,在场众人皆是见证。”

    “没错,先打人的是他们,现在他们跑了,你们抓这些义士,这不公平”

    “要抓就把宇文化及兄弟也抓起来,不然就放人!”

    “凭什么抓他们,他们是无辜的!”

    老者带头,周边众人群情激奋,东市只瞬间便沸腾起来。

    “干什么,你们也要造反吗?”韩士谔“铿锵”一声,拔出刀来,怒喝道。

    他身后的士兵有样学样,也纷纷拔刀,数百手执钢刀的隋军,气势汹汹,把人群撞开。

    老汉见局势不妙,赶紧出来劝道:“大家都冷静点,不要冲动!让老汉一个人去说。”

    老汉稳住众人,还待上前说道。

    韩士谔刚弹压完人群,哪里给他机会,当下大声喊道:“太子有令,杀人者有罪,他们打死市监,自有国法定罪。至于宇文化及兄弟,太子会亲手处置。尔等刁民,还不速速退下!”

    人群又骚动起来,眼看就要酿成民变。

    “大家安静,不妨听我一言!”

    杨风扯着嗓子喊道,尖利的童声竟把鼎沸的人群都压了下去。

    “哪里来的顽童,速速让开道路?”韩士谔看见杨风闪出来,挡在众人中间,便出言喝道。

    杨风不以为意地说道:“韩将军,你不认得我,我可认识你!”

    “哦?既然认得本将,为何阻拦于我?你是谁家的孩子?”韩士谔对眼前的小孩起了兴致。

    杨风拱了拱手道:“我是陛下亲封的保义郎杨风,你的顶头上司是我的师父,故此认得将军。至于出面阻拦将军嘛,也是为了太子殿下。”

    “此话怎讲?”

    保义郎不过是芝麻绿豆大小的官,不足为惧,但是长孙晟的面子不得不卖。韩士谔只略一思考,便收刀入鞘。

    “此事是非曲直,想必将军也是心里有数,我就不多说了。我替将军分析一下你的处境。”

    杨风轻瞟了下韩士谔的脸色,知道有戏,便缓了口气,走到跟前对他小声说道:“如今陛下在仁寿宫中养病,委托太子殿下监国,而将军为太子殿下办事。若是让东市之乱传到陛下的耳中,他会作何感想?若因此事迁怒于太子,将军又是何下场?蜀王杨秀被废之事殷鉴未远,将军难道就忘了吗?到时候陛下厌你,太子怨你,你当如何处之?”

    杨风连恐带吓,却又言之凿凿,把韩士谔惊出一身冷汗。

    他赶紧下马,悄声问杨风道:“不听你言,我祸不远矣。可是太子有令,命我捉拿一干人犯,我若是徇私,太子那里还是过不了关!”

    杨风见韩士谔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便说道:“我知道你和杨玄感是好朋友,而我和杨积善关系很好,今天就帮你一把”

    韩士谔大喜,原来还有这层关系,算是半个自己人,忙问道:“还请保义郎教我!”

    “此事易耳。太子命你拿人不过是因为东市闹出了人命,对吧?”

    韩士谔点了点头。

    “小弟略通医术,可以把那人救起来,你到时候只需回禀太子,这是一场普通的斗殴事件。不是皆大欢喜吗?”

    “不可能啊,我刚才派人检查过,那人都没气了,你如何救得活?”

    韩士谔本来还对杨风抱有期望,可见他越说越离谱,终究忍不住发出质疑。

    “成与不成,让我一试便知。无论怎样,韩大哥的情况都不会比现在更遭了吧?”

    韩士谔仔细一想,也对,死马权当活马医,不妨让他试一试。他让士兵把市监抬过来,摆到杨风面前,又皱着眉头说道:“别说哥哥不给你面子,成了咱们皆大欢喜,要是不成,我也不敢违抗太子的命令,这群人我还是要带走的。”

    杨风点点头,走到市监面前蹲下,翻开瞳孔看了一眼后,他心中有了更大的把握。

    “没死就好,没死的人怎么也能给你救回来。”

    杨风用拳头轻轻敲击那个市监的胸口,给他进行心脏复苏,又让人扶他坐起,拿出手中银针刺向他的百会穴。

    过了一会围观的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醒了,醒了!你们看,那个死人活过来了!”

    “神医呐!真是扁鹊再世呀!”

    韩士谔惊得嘴巴大张,足可塞下一张大饼

    “好你个保义郎,竟有这般手段,我算是服了!”

    如今市监没死,他也不需要做那得罪人的事情,自然是喜出望外。

    韩士谔接着说道:“你叫杨风是吧?今天你帮了我大忙,从此刻起,你就是我韩士谔的兄弟了,以后在大兴城我罩着你。”

    杨风挣开韩士谔的熊抱,说道:“既然哥哥赏脸,小弟自无不从。现在可以放人了吧?”

    “把人都放了!”韩士谔立刻挥手下令。

    韩士谔上马对杨风,抱拳道:“我收兵复命去了,杨风咱们日后相见,哥哥再好好谢你!”言罢,韩士谔骑马向西而去。

    “多谢保义郎大恩,我等没齿难忘!”

    松绑后的几十个大汉齐齐向杨风行礼,刚才实在是把他们吓坏了,造反的帽子真要戴上,那可不是死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事情。

    “不敢当诸位如此此大礼,既然事情已经解决,大家就都散了吧!”杨风说道。

    那个老汉这时也出来劝道:“宵禁的时间快到了,大家伙快点回家吧!”

    有韩士谔领军开道,人群很快就散去了。

    今日事毕,保义郎急公好义之名不胫而走,迅速在大兴城中传开。扁鹊复生,华佗在世等称号也安在了他的头上。

    好在杨风留了颗心,没有直接回家,将家门地址暴露出去,不然今后可过不得安生日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