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奉祠
字体: 16 + -

第178章 此西辽非彼西辽

    对于边境的袭击,夏国一方面与金国通信,要求进行调停,另一方面鹞子军准备,动员兵力部署,保护不会对内地造成混乱。

    从兴庆发来的消息,金国已派使者进行调停,与蒙古部落代表人物,聚集在金中都,准备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

    很快,调查人员进驻扎西与格东,对当天受到伤害的商人与一些在场的人员进行询问,蒙古部落里有锦衣营暗探送出消息,对每天调查结果进行监督。

    当出现某些有实质揭露真相的人员出现,不是采取暗杀,就是以袭击方式,对整个调查组进行毁灭打击,受伤人员皆是被胸口穿洞,火器所伤。

    每次袭击都很顺利,实在是火器威力强过于弓弩,更别提原始的刀枪,还没见到人会面,杀人于无形。

    火器成为整个调查组恐惧的物证,在这时,郭京发起对夏边境某城的攻击,以此激化矛盾,进一步消弱调查组的稳定意义。

    很快,调查组缓慢的取证过程,受到来自夏国与蒙古部落的置疑,他们更愿意采用过激的行动,两军交战的方式,以决定彼此的胜败。

    只是这一切,还处于一种双方并不敢直言当中,还差一点火候。

    与此同时,西辽最后一个皇帝,被太阳可汗袭击,整个西辽陷入混乱中。

    郭京收到锦衣营副总统领罗婉儿的消息,发动对西辽军的进攻指令,很快把军队指挥权拿到手中,锦衣营如破竹般的声势,引起金国中都的关注。

    相同的火器,再次出现,他们终于把疑心转到远在大西北的西辽身上,而此刻的西辽,却已经被一个叫罗婉儿的女子统治,国号依旧为辽。

    罗婉儿扩大火器生产,增加锦衣营配置,经过短暂休养后,发动对乃蛮太阳可汗的反叛的战争。

    来自中都的消息,让罗术的愿望提前完成,为了配合西辽的行动,郭京带领三千人锦衣营,对西蒙古乃蛮部落东部的包围。

    这次大战,依旧是势如破竹,号称铁骑下的蒙古兵,在炎器的打击下,几乎无任何反抗,胆敢反抗者,皆被消灭。

    为了维护西蒙古的统治,罗婉儿又收到驸马罗术的新指示,向东对蒙古进行扩大性侵略,以破坏金国分治的策略,形成一个大蒙古。

    整个行动当中,以蒙古乃蛮兵及西辽为主力,一千人的锦衣营为黑骑军,加上十几门火炮为武器中坚力量。

    一步步整个蒙古小部落,慢慢被吞并,直到夏与金的边境区为止,至此,形成东蒙古克列部,金,夏,辽四国相交地带。

    巩固内部统治,成为战后,罗婉儿的最大要点,在得到罗术建议下,把大量蒙古部落人员迁入内地,守边人员,屯田开地为生,开始在四国边境形成商业往来。

    整个辽国进入新的鼎盛时期,至于西部大食等异域国,依旧以属国方式,每年上贡给辽,作为一种表面合解礼仪,西部又形成一种新的平衡。

    自然,在这个过程当中,罗术发挥民族融合政策,把大量人员迁入城市,守边人员,则充满使用原西辽已融合的汉族人员。

    尚在金国中都的驸马罗术,每天跟个闲人一样,出入于公主府,遇到兄弟赵汝愚,只说公主曾是旧交,生意往来的朋友,商议宋金之事,才久居于府。

    而外间谣传,却又是另一种声音,不少人都说,这个叫完颜金妮的公主,是把罗术当成一个男宠,虽然没有肌肤接触,却是某种精神暧昧的关系。

    这种涉及到皇宫之事,一般也不敢大肆传言,否则早被金世宗查出,杀头治罪。

    郭京在这次行动中,再次立功,并没得到罗术指示,成为灵州及周边区域统一的大将军,近两万余人守卫军的指挥官,也仅维持锦衣营统领一职。

    至于物质的赏赐,不会少,实际上,守卫兵分别被毕清君、李瑞把持,郭京及罗金妮负责灵州的的锦衣营守卫。

    这种权力架构,实在也是一个小国最大的力量维持,当然,郭京也可以去西辽,在最后斟酌后,他还是继续留在灵州,这片相对安宁的土地。

    这次攻击蒙古的结果,不少来自蒙古族的美女及美食进入灵州,在这里,与宋人、夏人及金人通婚融合,都得到罗氏产业的政策支持。

    这一切都是在罗术细心周密的安排下进行,民族的融合,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民族战胜另一个民族,实际上,通过这种人员交换与强迫流动,对地域和平,却是利大于弊。

    为此,罗家还出一个民族通婚的优惠政策。

    凡是不同民族结合,可得到罗家的一定补贴,用于家庭生活,孩子培养。

    宋人的文化是最丰富的,反而在战力上讲,蒙古兵及西辽兵,因久经战势,成为当时兵力最强的两只民族军队。

    为了改变和适应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罗家又大量生产出适合不同品味的罐头,一时之间,这些人不用跑马圈地,就能吃到适合自己品味的食物。

    除了极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人都接受下来。

    金国把刺杀事件,转到西辽,与宋的人边境矛盾得到暂时缓和,罗术再次得到孝宗的赏赐,只是这时候,连皇帝佬也不知该给他什么。

    逍遥王罗术可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东西可以不要,但某些非物质的东西,不能不争取。

    “吾皇,臣只有一个要求,把大散关圈为一个自由商业区,大量兵力退居二线,开放更多的商品与市场。”

    接着就是朝内两常的争执,反对的说这是一种变相领土割让,支持者则认为,有利于三国的往来,长期和平。

    对于反对者,逍遥王分而治之,对每个参奏大臣分别进行调查,哪怕是芝麻小粒的事,都要找到证据,以此为要挟,每个反对大臣的小辫子,都攥到他手中。

    一时之间,支持大散关自由市场的建立,终于顺利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