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记闻
字体: 16 + -

第十章:(三)

    第十章:少林未平江湖风云起,一心赶路怎料误他途



    天湖大师自幼出家,一身少林功夫出神入化。在武林成名已久,为人谦卑有礼,且又是少林住持,被推为当今武林第一人绝不为过。江翰徽成名于战场,然中年行走江湖,无一败绩。二人......。”“哎,您老就不说说这江翰徽使得哪路功夫。我们也得听听啊。”“着什么急啊,老头子我这不是在后边要说吗?他妈的,乖乖坐来听着。老头子我继续啊。这二人打的那叫个天昏地暗啊。最后江翰徽凭着手中长剑侥幸赢了半招。天湖大师本无大事,然其终究为有道高僧,不愿二人再以性命相博,自动认输。



    



    自此御陵庄声名大振。那在江湖上,直追少林之威啊。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江翰徽一生名利双收。在其四十五岁时,长子江华因病早逝。中年丧子,使得其悲苦不已,病倒卧床不起。由于其长子无后,太宗下昭由其二子江实入京袭爵,赐文图阁大学士。其三子江蓁为御陵庄庄主。前边老头子我说过,这江翰徽天赋异禀,当年游历杭州时,便闭关自创武功。其根据多年打仗行军之经验,加之马上功夫,形成以快为基,以准,强力为标,力求形式简单明了。因而独创剑法名曰守御十三剑。守字十三式,御剑十三式,一共二十六式。其招式之简单,皆为一般剑式。其招式杀伐之强,招招力求毙命。守字十三式以守为战,多与重器,长兵相交时使出,讲求以力御力,补己之短。御剑十三式讲求以心驭剑,重人剑配合,因而为御。多与轻器相交时使用。当年江翰徽大小七十余战,未有人逼其使出御剑十三式。与天湖大师一战,终使出御剑十三式之中的十式,小胜半招。然欲练此剑法,必要一基础,便是轻功卓绝。江翰徽以马上功夫为主,而后又以蜀人攀藤附壁时所用的动作为辅,摸索出来一套轻功,名为流矢飞絮,意为其快若流矢,静若飞絮。守御十三剑与流矢飞絮二者相辅相成。守御十三剑必须以流矢飞絮为基本方才能发出其原威力。然御陵庄之中威力最大的却不是这守御十三剑。



    



    前言所表,江翰徽长子去世,给其巨大的打击。其哀痛不已,病倒卧床不起,带到病好后,心中悲愤,悲上天不见可怜,白发人送黑发人。愤苍天无眼,让人肝肠寸断。与此之时,江翰徽以此心情草创一套掌法,名为渡悲掌。此套掌法刚被创立,江翰徽便心力交瘁而亡,后由其子江蓁逐步完善,而这套掌法成名时,当时江蓁已是暮年。



    



    那时西夏国刚刚立国,与大宋相安无事,却总有挑衅之意。因此西夏派使团带着二十二位西夏武士出使汴京,名为两国交好,实为扬威中原。所到之处,与本地帮派交手,每战皆胜,更放狂言曰中原武林已是落寞,再无人才。这二十二位西夏武士于下榻馆驿闻天阁前打起一擂台,扬言众人无人能在此台上胜出一场。消息传到,中原武林震惊。少林诸派为此,齐聚汴京,打算一消前耻。御陵庄却并未进京,据传江翰徽有遗言:不准御陵庄过多干预江湖之事。然而如此众多的江湖人士涌入京城,一时间京城混乱不堪。护国公江实上奏皇上请旨让御陵庄派人进京以为保全之策。仁宗皇帝亦知此事,因而准奏,让江蓁进京。一者,江蓁在江湖行走,以御陵庄之名,可以协调各门各派,以免滋生事端。二者,亦是以江蓁为最后打算,以保中原名声。



    



    江蓁入京后,前几日一直待在护国公府里。江湖上众人知道御陵庄庄主亦在京城,便陆续有人来访,以探听虚实。前文所表,御陵庄主具为皇帝亲封,且无召,不得入京。如今江蓁入京便应是朝廷之意,因此众人前来探听朝廷对于此事看法。来者众多,对于国公府终归不妥。为此江蓁与几大门派商议,约定于十日后齐聚擂台处,轮流打擂,以镇武林声威,并派人提前告知了那西夏国人。转眼间,十日已到。



    



    这一日,满京城都知道了此事,皆来观看此次比武。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将一条街围得一个水泄不通。擂台最前边分别拥立着武林响当当的门派。而江蓁亦在里边。约莫正午时分,那西夏国人跳上擂台,说了些台面上的话,便被擂台下的人嘘了下去。那西夏二十二位武士飘落在擂台上。众人一言不发,周围一片死寂。过了些时候,周围逐渐有了些骚动,似乎是忍受不了这种氛围。突然人群当中,一个身影飞快掠过众人头顶,直扑擂台,嘴里大喊道:“让我铁掌门会会这些高手们。”,众人定睛一看,此人亦是西北一小派,但是江湖传闻其派武功有些独到之处。那二十二人看到有人来挑战,一人面向铁掌门的人,其余二十一人闪向四角。然而不一会儿的功夫,铁掌门的人便败下阵来。群豪见此情景,怒火暗生。一时间纷纷上场挑战,然而却无一人胜得。随着挑战那人随意踢下台去。众人的目光落在了最前面的各大门派。然而已是江湖英豪的那些人却并没有上前比试。众人心中不解,心中亦有些鄙夷在内。被传的江湖尽知的大侠们,如今只能做的一个缩头乌龟。然而此时这些大侠们的心中也是思绪起伏。那些人只看到了表面,却看不到实际。这二十二人看似每次只是一人上前应战,然而每次应战那人在某时刻会突然实力精进,如若有数百年功力一般。且这些人所使武功全然不是中原功夫,似有西域之风,又带几分诡谲之意,着实难以对付。如若不知此中底细,贸贸然上前挑战,必会向前面之人一样,落得个败仗。且他们各自都代表着各自门派,一旦落败,门派名声受损,更是难堪。因此,只盼得有人能够出头,接下这差事。一者,可以更仔细观察,二者,可以缓解此间尴尬之氛围。一时间,各人各自打算,却始终未能有主意。台上那二十二位武士见得此情景,纷纷发出怪笑,“人人皆称中原人才辈出,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其中一人讽道,其余二十一人也打算嘲讽之时,江蓁跳上擂台笑道:“中原地大物博,卧虎藏龙,天降奇才时有之。我等只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既然诸位远道而来,又摆下擂台,以武会友。那老夫就免不得腆着这张老脸,与诸位讨教一下了。”“老前辈既然赏脸,那我等必然得兜着。少不得与老前辈讨教几招了。”其中一人说道,“那就让我来看看中原武林能奈几何吧。”江蓁笑道:“老夫年老,跟不上诸位体力喽。我看就诸位都上吧。也省的老夫一个一个较量了。”听得此言,台下一片叫好。而前边那些人面露难色,对付一人,已是极难。二十二人一起,岂不是自找苦吃。听得此言,对面武士亦是诧异。接着却又笑了,此次出使,他们早已将中原武林打探清楚,江蓁一上台便被识得,而作为御陵庄,与少林已然齐名,而江蓁在江湖上威名远播。只要将其打败,更是无上光荣,中原将颜面尽失。“看来老前辈果然武艺高超。既然如此,我们只好得罪了。”江蓁向台下一人借了一把剑。双方站定。而其中发生何事,早已不可考。只知见过此场比试的人,都会说此次是其平生所见,最精彩之一战。此战之传奇,此战之精彩,此战之诡谲,此战之疯狂,早已超脱人之境界。而据传最后,江蓁以掌法取胜。而最后江蓁使得掌法便是渡悲掌。



    



    此套掌法现世三百年,据闻只有寥寥数人见识,或是领教过。每一个无不都是江湖上一代英豪。真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那说书人口中唏嘘不已道。众人中有人问道:“您老这么推崇这套掌法,是不是见过啊?”,“老头子我可没这个眼福,要是见过这套掌法,恐怕也就不会在这里给你们说这些东西了。自此以后,江湖上“御陵三绝”开始流传起来。第一绝:流矢飞絮,第二绝:守御十三剑,第三绝:渡悲掌。而同时江湖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御陵三绝,见一绝者,天下英豪。见二绝者,武林称雄。见三绝者,神鬼莫测。其意思是能够见识到流矢飞絮,必然是天下最出名的英雄豪杰。能够见识到守御十三剑者,已是称雄武林之人,当世之最。而能够见识到渡悲掌的人其武功早已出神入化,神鬼莫测。”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