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记闻
字体: 16 + -

第八章:(一)

    第八章:少林未平江湖风云起,一心赶路怎料误他途



    “天茫茫,地仓惶。



    



    人在他乡,愁断肠。



    



    若问故乡在何方。



    



    不知指向哪一旁。



    



    铃儿响,灯笼高。



    



    江南有个御陵庄。



    



    屋犹在,人没了。



    



    千古奇冤第一桩。



    



    若问此事谁人知。



    



    去找西南乐三郎。”



    



    少林寺里一天一夜之间发生许多事,然而江湖上一天一夜间也发生些事情。上面的这首谣在短短一天之间传遍大江南北,似乎一夜之间孩子们在梦中学到的一样。一曲歌谣,被孩子们唱的欢乐,被大人们听出了悲伤,也被其他人听出了点儿别的意思。同样的时间一件神奇的事情,也发生了,御陵庄八月十五邀少林,峨眉,武当几大门派于御陵庄观赏重宝这件事也在一天之内传遍江湖。一下子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年老的一辈,谈着御陵庄,年轻的在想着那重宝究竟是什么。



    



    还是回到少林吧!咱们再讲讲这儿的事。因为这儿也在谈着这件事情。



    



    离八月十五还有一个月,离胡南死的时候也是一个月。



    



    “峨眉,昆仑,崆峒,华山,泰山,几派这几日都传书信,信中都在询问少林八月十五去不去御陵庄赴约?”慧如看完地上的堆积的书信,对着一旁的慧善说道。“他们在信中怎么说?”“峨眉与昆仑两派只说他们与御陵庄交际不多,但当年也算有一些共事,如果少林要去他们也回去的。华山,泰山两派自不必说,信中力劝少林共赴江南。崆峒没说,也应该是看少林怎么办。”“华山,泰山,二派当年与御陵庄交情匪浅。这原本在理,峨眉两派,俱是实情。武当有没有送信来啊?”慧善道,“没有,”慧如道,嗯了一声,慧善便不再言语,“这段时间山下发现了万羽令,此次万羽令再次出现在江湖中,而且矛头直指乐三郎。江湖震动,现在的万羽令是真是假难以辨认,所有人如今都在看着少林。”慧如自顾自的说道。沉思半晌,“是真是假,都必须得去。是真的,得看看江家是何打算,是假,那就得弄清楚这些人的目的。”慧善说道,“这次就由慧林去吧,我知道凡是牵扯到御陵庄的事情,你口中不说,只是怕我二人难做。但你心中必然想弄清楚这件事。由你去也是最合适的。”慧如点头赞许。听的慧善如此说道,慧林也并未推辞。



    



    少林赴约被告知于诸大门派,几大门派亦皆同往。



    



    转眼离八月十五不足一月,七月二十这一天,长安城内醉仙酒楼。李太白当年醉卧于此,皆因此家酒好。



    



    “爹爹,咱们为什么不直接去江南,女儿还打算去那边多玩几天呢。”一女子抱着一中年男子说道,“此间是华山派的地方,华山派听闻咱们路过,特地派人来请咱们上山一叙,然后一同前往江南。而且早就听闻华山派掌门离先生一手剑法出神入化,我也神往,当然得请教一番啊。所以啊,耐着性子,再多呆几日。”说罢,中年人便上了楼去,独留那女子在底下。



    



    “待着也是无聊,不如在城里转转也好。”心中这样想着,那女子便踏出了门外。长安城,古时,帝王之所。十三个王朝,定都长安。如今虽然不是都城。但依旧那般热闹。走过几条街,一茶馆里边围满了人,心中好奇。这女子也围了过去,不想受那腌臜气,找了个二楼的座位,发现里边端坐一位老者,瘦骨嶙峋,手拿折扇,前放惊堂木,是一位说书人。女子心中暗道:原来是个说书的。这女子久居西域,只听过有这么个手艺。如今见着了,心中不禁惊奇,叫了一壶不甚好喝的茶水,三两盘点心,听那说书人讲讲故事。二楼还有一丝清闲,一楼则是闹哄哄。“好了,承蒙各位来捧老头子的场,大家静下来,那我就开始了。”那说书老头看似没精气神,但是声音中气十足,立刻便把那些吵闹的声音压了下去,见得周围再没有说话的声音,那说书人这才说道:“那么老头子我就开始说说了。原本老头子我呀打算说说三国志。但这个恐怕大家听腻了,那么我就给大家说说最近江湖上发生的事情,要说最近江湖上最震动的事情那便是西南首富,‘一剑破西南’乐三公子,因为一张万羽令弄得如今不知所踪。而少林,武当,峨眉等众多门派又都收到青衣女子委托五大镖局带到得口信“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御陵庄前,重宝将现。江氏之后,恭候尊前。”,因而全部准备前往赴会。这两这件事情都有一个庄园参与其中,这就是御陵庄。那么这个庄子到底有什么能力能够让得雄霸西南五省黑白两道的大剑客因为一张追捕令而躲避出世,能够让得当世如此多的名门正派参加观宝大会。如果问一问老一辈的,应该还有人知道,你们现在的年轻一辈估计就没几个人知道了。那老头子我就讲讲这个御陵庄吧。”茶馆里人起哄道:“好。”楼上那女子亦因那说书人所说深感兴趣,“爹爹临行前,也只说此次去往江南是因为一个武林世家,但并未说其他的,但是爹爹对那个武林世家讳莫如深,我问起来也闪烁其词。没想到竟在这能够探听到。”那女子心里想。心神一闪,底下的说书的已经开始了。



    



    “要说自唐以来,少林十三武僧保唐皇,使得少林从此逐渐成武林之首,天下各大门派亦尊少林。现在武当后起之秀,引领群雄,逐渐与少林争雄。虽如此,武林仍以少林马首是瞻。但是要论三百年来,谁是武林之首,估计没人会说是少林。有人会说,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这三百年里,武林之中出现了一御陵庄。当年大宋太祖皇帝在陈桥登基大宝,创大宋基业。又南征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诸国,终成一代明君。在这其中,有一人对太祖帮助极大,姓江名翰徽,长安人士。太祖少时,遍历天下,于长安城内遇着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二人一见如故,那是相见恨晚呐。此人便是江翰徽,江翰徽邀太祖在家一叙,二人秉烛夜谈,互诉衷肠。江翰徽对太祖说“小弟有一不情之请,平生未遇着赵大哥这样的人,如若不嫌弃,小弟愿与赵大哥结为异性兄弟。”太祖亦是性情中人,满口答应。二人杀牛羊,祭天地。两个头磕在地上,二人起身,“哥哥,小弟可就誓死追随哥哥了。”江翰徽道,太祖笑道:“从此这天下,任我二人去闯了。”。二人相伴游历天下,太祖一生征战无数,自幼爱好这个骑射和练武,一身武艺。这江翰徽跟着太祖以后,弃文从武,其练武天赋异禀,不仅习得太祖自创长拳,又习得一身马上功夫。后遇着后汉枢密使郭威,太祖便在其帐下效力。江翰徽亦跟随太祖同往。在此期间,太祖屡立战功,显德六年,那是官至归德节度使,殿前都点检啊。一时风光无两啊。江翰徽跟随太祖那也是战功赫赫,任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显德七年,太祖奉命领军,在陈桥驿驻扎时,江翰徽与后来太宗,赵普商议,天明黄袍加身于太祖。太祖最终答应,终创大宋基业。此后太祖攻伐各国,江翰徽一直跟随,战功赫赫,官至枢密副使,封护国公,领建军节度使。世人皆称江国公,此时江翰徽年不过三十五。万事到顶峰,最终落个空,这个道理江翰徽如何能不知呢?此时已天下初定,江翰徽征战南唐回来后,上表辞去枢密副使和建军节度使之职,并除护国公爵位,返乡归养。太祖不准,命其依旧奉职朝堂。江翰徽再次上表,太祖二次不准。没过几日,江翰徽再次打算上表,太祖却在朝宣旨准江翰徽前表。同意其卸去枢密副使和建军节度使之职,由其长子袭护国公爵位。留在朝中任职,江翰徽到杭州修养。”说到这里,说书的老头子抿了口茶,其中一个人插话道:“看来这太祖爷有些端不住了。”众人哄堂大笑,由于众人皆知当年太祖杯酒释兵权之事,如今一提,不免有揶揄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