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大唐
字体: 16 + -

第57章 财迷的唐侯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大风。

    长安今夜风起云涌,朝野上下暗流涌动。

    昨夜,唐不弃一夜没睡好,辗转反侧,思前顾后,难以入眠。天刚一亮,他便起来了,披着件衣裳跑到了老余那,敲起了门。

    门应声而开,露出了老余那张睡眼惺忪的脸。

    “余叔,快去早市街上打听打听了,街面上可有在流传一首诗?如果有,你记住了,回来后读给我听。”

    唐不弃说完便走,急匆匆的回屋子去了,都二月了,这天还咋是这么冷呢!

    老余听了很是糊涂,侯爷这又是咋了,莫不是昨日参加魏王府晚宴,受了那些个文人墨客的刺激?不然怎么一大早就跑来叫我去探听诗了呢!管他呢,只要是侯爷说的话,他老余就一定照办,立马回屋穿好衣裳出了门。

    那一声余叔,早就让老余把唐不弃当成了自家侄儿,死心塌地的跟随他一辈子。

    朝堂內,李二端坐殿上,面向百官,仔细聆听着殿下出列之人的奏报,却是一言不发,眼光从那些出自世家的大臣身上一一扫过,观察着他们的神色举动,心里对其表现感到很是满意。都当不知道的样子,不说是吧!好,那朕也就当什么都不知道。无暇,朕昨夜已经派出,至于你们那点勾当,朕就看你们自己如何收场。

    有疏才会通,世家这一味打压做法,是李世民最乐于见到的。得民心者得的天下,这可是老李一贯贯彻的方针。民心,这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商讨了几件小事后,朝会就在李二的背影中结束了。

    谁也没有提及昨夜唐不弃所作之诗,都一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如同往日般一样,各自为营,谈笑着离去了。不过讨论的人还是唐不弃,明日就是那小子的婚期了。

    祝贺,那是一定得去的,这份热闹这些个老狐狸怎能错过。

    岑文本跟在孔颖达的身后,说着话。

    “昨夜我可是第一期间就将此时禀明了圣上,可今日大殿之上陛下却只字未提,还有那些个世家老臣,焉能有不知之理,却暗自沉默不报,看来如今这朝堂我等是越来越看不透了。”

    孔颖达闻言忽的停下了脚步,转过身叹道,“景仁,有些事还是看不透才好,看的透了反倒是种桎梏了。像老夫这般,如今身陷皇储之中,难以自拔。”

    “学生受教了。”岑文本闻言恭敬的对孔颖达行礼到。

    李靖为首的武将们也是一个个笑嘻嘻的,尤其是程咬金那个老匹夫,拍着手,呵呵的傻乐。

    “明天就是唐不弃那小子行迎娶之礼的日子,老夫能好好的喝顿酒了,听说唐候府的菜那可是长安一绝呢!好酒配好菜,也不枉老夫我替那小子传旨一场。”

    李靖却是不理程老憨货的话,闷头沉思,心有千虑。

    明天,真的会如表面上看到的般喜气洋洋吗?

    唐侯府偏厅,唐不弃正陪着唐小小和徐慧在吃早饭,对于朝堂的诡谲尚且不知,唐不弃虽有官身,却是无需上朝的,议事还轮不到他这一个七岁的小屁孩。唐不弃自然求之不得,闻鸡起舞的生活,他可不喜欢。

    唐小小和徐慧这两个小丫头还是如往常一样谁也不理谁,各自低着头吃着饭,神情冷淡,弄的唐不弃更加没了好心情,所幸扔下筷子去门口等待老余了。可还未走出内院的门口,迎面就碰上了着急赶进来的老余,两人险撞上。

    “余叔,可是得了消息?”

    “侯爷,大喜事,老奴在归来的路上正巧碰到了前来候府传旨的內监大人,便先行一步来向您好禀报了,至于您吩咐的事,老奴也打探清楚了,今日街面上并没有诗从魏王府流传出来。”

    老余扶着唐不弃,一五一十的说道。

    “好的,有劳余叔了。”

    唐不弃站定,真挚的同老余道谢。

    “说什么有劳不有劳的,这都是老奴应当做的。老奴知道侯爷心善,打心眼里不看轻我等奴仆,待我等又如同家人一般,大恩大德,老奴感激涕零,无以回报,唯有以身……”

    “好了,余叔你想说的我都知道了,现在快快随我出府迎客。”

    唐不弃立马出声打断了老余的肺腑之言,生怕他接着说出个以身相许来,那就让人浑身不自在了。

    老余也从激动的情绪里清醒了过来,知道贵客将要临门,可万万怠慢不得,那可是大事啊!

    今日来传旨的是李二的贴身近侍王元,人还未下马,就笑呵呵的同唐不弃报喜。

    “唐侯,你可是好福气,陛下今日特命小人带着一箱珍奇异宝来向您道喜呢!”

    刚刚还在想李二又出什么幺蛾子的唐不弃,立马跑到了王元身后的大车旁,看着那车上的大箱子,激动的大笑了起来。

    那笑声,险些惊吓到了王元胯下的枣红马,将王元颠下马来。还好王元眼疾手快立马抓住了缰绳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不过心里对唐不弃自然一阵抱怨,这唐侯莫不是听得赏赐,高兴的疯了吧!就没见过他这么贪财的孩童。

    唐不弃可不疯,而是得意。从来对他吝啬无比的李二今日竟然给他送礼来了,而且手笔还挺大。要知道李二封他为安远县男,可是半点封地都没给,食邑五百户也是空有噱头半点拿不到好处,他那开国侯爷也就是个虚称。如今得知李二送礼来,能不让唐不弃兴奋吗?看来,这都是《励学篇》中那首诗的功劳啊!

    “王大人,快进府,本候今日请你喝茶。”

    唐不弃笑罢,立马对王元笑脸相迎。

    “不了,小人还有事,得回宫了,就谢过唐侯的好意了。”

    王元拒绝了唐不弃的好意,乘马而去了。他可不想被唐不弃那疯杨给传染了。

    唐不弃见王元上了京华路,立马招呼老余过来,带领那押车的卫士将那箱子抬进府內。

    唐小小和徐慧在院里从刘婆口中得了消息,便急忙赶过来凑热闹了。

    抬着那箱子的两个卫士在老余的带领下来到了唐候府的金库,按老余的照要求摆好后,便告辞了。跟进来的唐不弃见人一走,立马奔向了那大箱子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打开了箱盖,顿时一阵珠光宝气亮瞎了唐不弃的眼。

    “哇哈哈哈……”

    唐不弃又开始乐得抽风了。

    这一世,老子再也不是个穷光蛋了。从未见过如此多奇珍异宝的唐不弃顿时在心里咆哮了起来。

    紧接着唐小小一行三人也赶到了金库门口,一入眼,看到的就是唐不弃疯乐的样子,以为唐不弃得了魔怔,急忙跑进门,好生一顿叫唤。

    乐够了的唐不弃才发现家里的人都来了,一时感到有些难为情,自己可真是有点见钱眼开了。为了以证人品,唐不弃立马豪气同他们说道,“你们自己各挑件喜欢的,拿去吧!”

    唐不弃的话乐的唐小小和徐慧满眼的小星星,老余和刘婆更是喜的说了无数恭贺的话,听的唐不弃头疼。

    好事并没有结束,李泰这小胖子来了,身后还跟着一群力士,抬着几口大箱,进了唐候府。

    “大哥,大哥,弟弟我给你送金子来了。”

    李泰一路叫唤着走进了内堂,寻了位子,一屁股坐了下来,并示意那些力士将箱子放下,摆在了内堂里。

    唐不弃闻声而来,那速度,岂是风可比拟。

    “金子呢?金子在哪?”

    人为至,声以闻。

    当唐不弃入得内堂,看到那摆着的几口红木大箱后,眼睛便再也离不开了。李泰是谁?身边站着的这些人又是谁?统统抛掉。

    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唐不弃想着,立马走到大箱子前,用力的打开箱盖,顿时眼珠成了一片金黄,看的唐不弃口水都快就了出来,接着唐不弃快速伸手从箱子里拿出一块金砖,咬了下去,一个清晰的牙印就出现在了上面,是金子,真的是纯金。

    被唐不弃忽视了的李泰等人此刻都惊愕的张大了嘴巴,一幅不可置信的模样,卧于棺,这还是侯爷嘛!

    “大哥,你没事吧!”

    惊呆了下巴的李泰终于弱弱的出声问了起来。

    “没事啊!这么多的金子摆在这,大哥怎么会有事。”

    唐不弃傻笑着回到,丝毫没发现自己话里的问题。

    “金子,我看就是金子在这你才有事。”当然这话李泰是打死不会和唐不弃说的,谁叫自己是人家的小弟呢!一堆的把柄握在人家手上,能不怂吗?

    唐不弃看够了,立马吩咐赶来的老余带着那些力士将金子抬到金库去,然后自己凑到李泰身旁坐下,贼兮兮的说道,“酒呢?我要的酒呢?”

    李泰泪崩,面对如此财迷又无耻的唐不弃,他想回家。

    “酒在王府,你自己派人去经管拿,不要来烦我。”

    李泰站起来,扔了一块令牌桌上,便飞也似的跑了,胖胖的身体如同球一样滚飞快。

    唐不弃之所以要这么多酒,皆因为程咬金当日留的一句话,迎娶那日同他不醉不归。丫的,那个天杀的混世魔王,可是说道做到的人物,唐不弃可不想被他灌酒喝死,为了自己的小命,唐不弃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蒸馏提纯,将酒的度数提高,然后嘛!你懂的。

    说干就干,唐候府的后院院子里出现了一个蒸馏用的“天井”。在青砖搭建的基座上架着巨大的天锅,锅分上下两层,下面的锅里装酒母,上面的锅里装冷水,基座上柴火旺盛,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气体被上面的冷水冷却,凝成液体,从管道流出,这就是蒸馏酒。

    唐不弃带领那些力士忙活了整整一天,才好不容易做出了20坛蒸馏酒,却足足用了两车从李泰那拉来的酒。没办法,技术不成熟,工艺也是半调子,能作出20坛,唐不弃已经心满心满意足了。

    唐侯酒也就此诞生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