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记事
字体: 16 + -

20.

    陈家叔叔抱着石头不放手,三姑娘不停的踢踹我,“都怨你家,都怨你家,嫁去你家的没一个善了的,原以为最多是个寡妇,现在倒好,我二姐连命都没了。”

    陈家叔叔将石头递给陈家大姐,道“老三,别怨李家五郎,咱家没了一个姑娘,他家不光没了一个儿媳,李家二郎和三郎都没了。”

    我吃着馒头,白面馒头,任由陈家三姑娘打骂我,还是将馒头往嘴里塞。

    “陈叔,把石头留在陈家养着吧,有我祖父在,姓李的都是短命。”

    陈家叔叔点头,“昨天圣上亲自上朝,让李家人带兵支援西城,才发现李家在朝堂已经无人。”

    我知道陈叔在宽慰我,让我不要记恨祖父。

    母亲见我一人回来便已经猜到七八分,晕过去隔了一天才醒过来,李家整个院子都是二婶和二姐打理。

    听闻石头养在陈家,母亲也点头,抱着女婴道“这个孩子活的越久,咱家石头活的便越久。”

    算了算日子,在路上足足走了三个月,二姐已经掌管了李家的书房,朝廷的事情便去刘侍郎家里打听。

    “朝廷上有什么事情?”

    “白斩最近好怪,与我像是生分很多,见到我便绕着走。”

    “是不是发生了大事?”

    “咱们后院地窖中粮食还有不少,干菜也存了很多,你看你瘦的和外面饥民差不多,可要多吃点。”

    “二姐,李家就剩你我,到底有什么事情?”

    二姐哇的一声趴在桌子上便哭起来,“镇东军没了,赵家军没了,赵家的人头被挂在东城上一个月,身子被戎族吃了!”

    “你是不是道听途说?赵家军多少万人,岂是三个月就没的?”我是不信的,只觉得女子惯爱夸大其词,或许只是吃了败仗。

    “全奉天的人都知道,没人肯相信罢了。戎族来犯,赵家又失了两个城池,却杀了戎族首领的儿子,戎族首领声称只要赵将军一人拿来复仇,便不再侵犯沈国。”

    “荒唐!”我心中愤怒,戎族就是烧杀成性的种族,“这种条件岂能答应?能杀戎族一人便已经是英雄,哪有将英雄献给仇敌之理?”

    “朝堂上大臣都坚决不肯,却没有人能扼制戎族,赵家没了粮草后备,求到了大皇子面前,王家人便上奏说赵家已经效忠大皇子,而非陛下,正打算逼供篡位。”二姐说到此处便停了下来,继续哭。

    “然后呢?太子就算有心篡位,也不会选在这时候,难道圣上会相信?”

    看着二姐点头,我一下瘫坐在椅子上。

    我李家此次失去北城,二哥三哥战死沙场,祖父生死未卜,刚刚还在想着去找大皇子想办法,若是有人说我李家如此,人头挂在城上的可是我李家人?

    “大皇子何在?”

    “被囚禁调查。”

    “朝堂之上,圣上重新执政?”

    二姐摇头,“无人执政。”

    “昏君,昏君。”我早就知道他是昏君,可是还抱着半丝期望,尤其大皇子执政后,还期望着能够有些不同。

    第二日一早,刘侍郎家中派了马车请我二姐姐,听见马蹄声,耳中又响起大黑马被上百人生生活吞的嘶鸣声。

    奉天城刚刚过年,街上却没有一家挂着红灯,只有皇宫处有灯光,摘星楼上人影舞动,街上的行乞者仰头向上张望。

    刘侍郎一见我便道“从北城单枪匹马杀回来,还带着你二哥的骨血,少年英雄,真不简单。”

    “刘侍郎消息真是灵通,不用戴高帽,赵家军的事情我也听说,怕是再没有和亲之说,我也正打算作罢婚事。”

    “其实我是想的,毕竟我那个庶子已经没了,这项婚事作罢也好,只是我那闺女却不肯。”

    未曾蒙面便非我不嫁?难不成真是虎背熊腰嫁不出去?

    “额,为何不肯?”

    正说着,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丫鬟,端着石锅上来,“听闻李五郎从北城千里而归,一人一骑一枪,护送兄长唯一骨血,真乃是当世英雄。”

    小丫鬟说道我心坎里,心里想着我李家怎就没有这样的好丫鬟。

    “不是一枪,其实还有一把二十连弩。”

    一说到二十连弩,便想到大黑马,耳中忽然又响起大黑马被活吞时的嘶吼,刘侍郎在说什么便听不真切。

    小丫鬟道“我现在已经学会组装二十连弩。”

    耳中嘶鸣声骤停,原来这就是刘侍郎老来得女,我名义上的未婚妻,还是个非我不嫁的姑娘,长得也挺好看的啊!

    “鸡汤挺好喝的,你尝尝我的手艺。”

    果真是好喝的鸡汤。

    刘侍郎脸上得意,道“我家姑娘样样都好,你小子捡到便宜了。”

    “没错,眼光特别好。”

    “那是!”刘侍郎刚说完,脸色便沉了下来,“说正事,一会儿有个人要见,你若是不回来便不带你,你若是回来还是带上你的好。”

    工部侍郎果真擅长修建,从刘侍郎的花园密道中进入,拐了不知道多少弯,终于又看见太阳,不仅见到了太阳,还见到了朝中大臣,除了王家的,几乎全了。

    今日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张皇后,出身好,长相好,样样都好,唯独就是不招圣上喜欢。

    血誓的酒喝下去,有的大臣双腿都打颤,刘侍郎倒是闲庭信步,没想到我过了年才十三岁,竟也参与了一项谋逆的计划。

    刘侍郎问我可害怕,我摇头不怕,“只要静等到正月十五花灯节,王贵妃烧死在摘星楼上就好,只是不解为何是要王贵妃?”

    “不是王贵妃是谁?祸国殃民的妖女。”

    “没了王贵妃,还可以出来个陈贵妃,杨贵妃,周贵妃,不在于哪个贵妃。”

    刘侍郎在密道中环视一周,踢了我一脚,“不要命啦,小心点,若不是我家闺女看上你,我才懒得管你死活。”

    李家人都是命不长的,早死晚死都一样,不过刚刚张家人特意寻我,说是七月份的时候祖父便请张家出兵支援,张家人八月就开始派兵,不过后来下雪,那只队伍便没了消息,若是当真如此,说不定那老头还活着,我家两个哥哥和二嫂嫂的尸首还能找到。

    刘侍郎家的姑娘是个好的,我自觉配不上,这样的姑娘最好的下场也就是与我母亲或二婶一般成了寡妇,不好的下场就是和二嫂一样,尸首都找不到。

    而长到这个年岁,第一次有姑娘直白的表示心悦于我,心里还是欣喜,却在考虑等张皇后事成就去退亲。

    结果中间出了问题,退亲的事情便一直搁浅下去。

    大皇子在收押调查期间,旧病复发,医治不及时,已经没了。

    王贵妃脱簪请罪,一病不起,摘星楼也不去了,等会也不办了,圣上日夜守在王贵妃身边伺候。

    宫里的张皇后也病倒,谋逆的计划自然胎死腹中。

    朝中已经停了早朝,众位朝臣都靠着私下里商议大事小情,暗地里都在看张皇后是否有下一步打算。

    张皇后的打算没有出来,圣旨却下来,说是王家保卫沈国有功,原本镇东军和赵家的东西都归了王家。

    正月十五那天下了一场大雪,奉天城比北城要暖和一点,大雪也过了膝盖,奉天城中大半的乞者都已经冻死,听说城外的饥民几乎没有了活口。

    二月时候积雪开始融化,奉天城的守卫军集体出动,将城里城外的尸体都运送到城外一起焚烧,大火一直烧了三天。

    户部开始重新普查人口,有些被起义军占领的小城池也派人去诏安,按照人口重新分割土地。

    镇北军也传来消息,张家人赶到及时,北城还在,祖父也还在,胡人见有援军,便迅速撤离。

    大部分流民都已经冻死,三月份开始,奉天城内的女眷们便开始结队去大悲寺上香,回来时候都念叨寺庙像是换了一批僧人。

    当我到达奉天城后,便派人去大悲寺送粮食,还是晚了一步,大悲寺里面已经没有了活人。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