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记事
字体: 16 + -

7

    晚秋时候,有一群贼寇流进奉天城内,奉天城南部受损最为严重,圣上愤怒异常,让人搜捕贼人。

    朝中老臣提议彻查和搜捕贼人同时进行,圣上觉得有理,与朝臣讨论的工夫,内殿的小太监跑上朝堂,说是王贵妃忽然跌入水池中。

    圣上不顾朝堂商量到一半,立即跑回后宫,留下朝臣面面相觑,留也不是,走也不是。

    有两位老臣兴许是年纪大,早晨吃的少,到了下午时候便饿的有些发晕,惊动了张皇后,然后再惊动了太医院,请示了圣上,这才想起将朝臣放走,于是当天下午,奉天之内便都晓得了王贵妃掉入水池中的事。

    三哥早晨也吃的不多,现在狼吞虎咽,跟母亲讲朝堂上各个大臣脸色多不好看。

    不过这天之后,圣上便连续半月没有上朝,亲自照看病重的王贵妃,谁都不见,朝中年迈的官员仗着年迈,吩咐下面先缉拿流寇,至于失职之罪,没有圣上的意思,便不了了之。

    我在陈家听着沈国的山川地理,陆路运输,海路运输,各行各业的知识,也觉得快活,跟着陈家叔叔,总是有听不尽的知识。

    奉天城内的贼寇终于清理差不多,圣上言明今年皇子三岁生辰,一定要大操大办,以震慑宵小之徒。

    听三哥说户部的老头给圣上禀报一下今年的收入,表示沈国连续五年干旱,十年三面环绕敌寇征战,户部已经拿不出钱了。

    等到我回到家的时候,消息已经变成了圣上抄了户部老头的家,说他贪污,将国家的钱都贪污到自己的口袋。

    抄家最终只抄出来家几件旧衣赏,三哥去看过,他说户部老头还有他夫人只有朝廷发的衣服是好的,其他的都是破破烂烂的。

    秋后发落便是入冬,老头没等到北城就冻死在半路上,二哥来信说他将老头的尸骨与北城的将士埋在一起,他的家人也没几个,都留在北城做奴隶。

    新上任的户部头头厉害的紧,应承了圣上举办寿宴之事,皇城里面敲锣打鼓,三哥坐在看台下面手指骨捏的发白,我拍一拍三哥的手,指了指看台之上,与圣上一同举杯,祝贺皇子生辰,祝贺沈氏王朝千秋万代。

    我见在场诸位少有人下筷,都是圣上举杯才跟着举杯,美酒珍馐一盘一盘的在我们面前过去,王贵妃心肠慈善,担心在场老臣吃凉消化不好,每隔一刻钟便让宫女重新布置菜品,一茬接着一茬的端上去,扯下来。

    圣上已经尽欢,由小太监传话“贵妃娘娘素来体恤百姓,今日宫廷宴食,所剩之物均分给奉天城中贫苦百姓!”

    从头到尾,三哥一口没吃,只是喝了几口酒,“小五,你可知晓这次庆典,花了多少钱?”

    我对这东西向来没有概念,只得摇头,三哥嗤笑一声。

    “花了镇北军,镇东军,镇西军,三面军队一年的粮草。”他趴在马车窗口,指着天上,“你看,天上的烟花多好看,从晌午一直到夜半,这是镇北军的口粮;今天吃的宴席美酒,是镇东军的口粮;台上那些又唱又跳的,还有打赏的玩意,是镇西军的口粮。”

    我知道真正的口粮可不止这些,天上的烟花也就是镇北军口粮里的三分之一,其实还有三分之二,需要镇北将军,也就是我的爷爷自己想办法。

    除了陈家老太爷出面那次,户部是唯一一次给足了粮食的,其余的时候,经过一层一层的搜刮和克扣,说好一半的粮食也只剩三分之一。

    天上烟花绚烂,街上乞者无处御寒,我对三哥道“三哥,你喝多了。”

    “是啊,我喝多了,我不知道这样的世道什么时候到头。”

    镇北军在户部的粮食已经被圣上支走,二哥书信讨要,新的户部官员只说是圣上下令支走的,他也无法。

    每当入冬,我一家人便提心吊胆,陈家二姑娘三天两头的给我打听我二哥哥,我却也觉得大哥说的对,我家的儿郎不配找这么好的姑娘。

    戎族和胡人像是商量好的,一起进攻。我每天一早比门房起的还早,就是想要打开大门,看那里是不是摆了一口棺材。

    军报一封一封的从北城和东城传来,东城的赵将军不用敌人断口粮,自己早就已经断了口粮,接连失了三座城池。

    我知道二哥还没有写信给白家,就是口粮还能支撑的住,不过却也失了一座城池。

    面对圣上的责骂,赵家人差点被入狱,因着有赵家顶着,三哥还好,不过回家之后倒头就睡,已经多日不再钻研他的连弩。

    又是腊月,大哥走的第第三个年头,昨夜下雪,走到大门处,门房已经习惯于我替他开门,外面站着整齐的四人,雪地上还有脚印,应该是刚来不久。

    没有看见黑色棺材,我心略微放下,转而一想,若是尸骨无存也不会有什么棺材,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门房晃晃悠悠的起来,看一眼外面便冲进院里,三哥衣裳没有穿戴整齐,光着脚踩在雪上,雪不厚,他的脚底板融化处不少水渍。

    母亲走到一半,我便馋住了母亲,“只是重伤,没有姓名之忧。”

    母亲一下瘫坐地上,抱着我便又哭起来,哭了半天,自说自话道“活着就好。”

    三哥刚让小斯替他去请假,陈家二姑娘便到访,母亲刚刚服药,我与陈家二姑娘相熟,有时候会跟着陈家孩子一同喊她二姐姐。

    只见她身穿抹布,头戴白花,手上捧着一颗大红的红球,我与三哥皆是一愣,陈家二姑娘道“我爹说他不来送我了,让我自己嫁过来。”

    二婶带着二姐将她迎进屋,听完二哥还没死,陈家二姐姐羞红了脸,找了大姐之前穿的衣裳换下了孝衣。

    从此,我便改口喊她二嫂。

    听到二哥设计胡人,将那失去的城池又夺回来,腿部受伤,以后只能是瘸子,陈家二姐姐脸上欣喜,“瘸子好,瘸子好。”

    祖父那里始终需要副手,二哥生病,三哥没等过年,便收拾了行囊准备离开,母亲扶着丫鬟走到大门口已经气喘吁吁,哭的伤心,出气多,进气少。

    三哥道“我现在希望小五天生就是个瘸子,若是不行我现在就将小五打瘸。”

    母亲哭着被逗笑,然后又哭又笑,“要是当初我生一个瘸子多好。”

    我想不到我瘸腿会是什么样子,生怕我耿直的三哥真要将我打瘸,赶紧到“哥哥和母亲放心,如有需要,我完全可以自残。”

    母亲被逗乐,终于止住了哭声,我送三哥出奉天城,城门外面积雪深厚,刚一出门,便有好些人身着单衣,体型瘦弱,哆哆嗦嗦的向我们伸出手。

    三哥手已经摸到了钱袋子,随行中有来的四人,那人道“这还是能动弹的,越往北城走,可怜人越多。”

    骑马走了一段,那些行乞者便不再跟随,三哥松了一口气,“你的体型尺寸我已经上报,过两天就能给你送来新的官袍。”

    其实三哥是个耿直又善良的人,我真担心他在北城会如何的活下去。

    “朝堂上还是不要站队,万事隐忍,”三哥说了半天,叹气道“哎,其实我觉得你和二哥都比我懂,有你在朝堂上周旋,我们在北城打仗的时候才能更安心。只有一样我要嘱咐你,若是能给咱母亲留个孩子,她就能多活两年,我是不打算祸害别人家姑娘了。”

    将三哥送到老地方,当年送二哥就是送到这里,我道“你放心,我没你们那么好心眼,我肯定祸害别人家姑娘。”

    三哥走远,我才转身回城,放慢马蹄,上次出城还是几年前,不晓得路边竟然多了好多野坟,有的有木牌刻了名字,有些只有坟头,而有一些,坟头也被平的差不多了。

    行至大悲寺岔路口,好笑的可以,又遇见一波劫匪,多年前的劫匪还是蒙面,现在的劫匪都是明目张胆,十个劫匪,抢劫一家子,看这一家子明显是刚刚上香回来,也不知道大悲寺是什么寺,怎的总有人在他脚下抢劫?

    难道现在连慈悲的菩萨都闭上了眼睛,不管他的信徒了么?

    这群劫匪拉扯这家人的女眷,家丁也算是忠心,死死的围着女眷。

    我背上背着三哥研制的十二连弩,马上挂着钢枪,轻轻安抚我的坐下马匹,连弩对准那劫匪,只要对准劫匪然后按动发射按钮即可。

    几人各种一箭,我右手扣住挂钩,钢枪立即弹出落在手中,腿上一紧,缰绳一抖,坐下黑马便立即向前冲去。

    就算在雪地中,黑马也跑的飞快,那劫匪一面有家丁不能得逞,还中了我弩箭,见我只有一人过来,拿着朴刀看来,被一下子挑开,朴刀飞出几丈远。

    借着黑马向前冲,钢枪一挑又中了这人心窝,再有几人,仗着胆子向前,皆不能近我的身,还有两人见不好,身上插着弩箭逃离。

    我哪里肯放他们走,走了就叫放虎归山,恰好还剩两只弩箭,想起三哥教我的骑射,要预测那些行动物的轨迹,然后照着他的轨迹放箭,刚好,两人都命中了后心。

    这家人一定要问我姓名,声称要上门道谢,我多留一个心眼,是大悲寺脚下每日都发生这样的劫掠事情,还是单单我李家送人的时候会遇见。

    岁月不太平,出奉天城门烧香的人已经不多,若真是想寻我,倒也能打听出来,于是道“不用客气,学武之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也是自然。”

    车里传出小姑娘声音,“你用的是枪和弩,不是刀。”

    小姑娘听着声音年岁不大,却能认出我的连弩,就连陈家二姐姐之前见我带着连弩,只问我为何用的弓看起来比别人的笨重。

    “确实不是刀,总不能说成拔枪相助吧?听着不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