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明末帝
字体: 16 + -

第11章 徐光启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一脸冷漠的看着下面舔狗模样的陈思民,说道:“陈首辅,朕想问问你,关于奏章的事。”

    “陛下莫不是想说奏章过多的事?”

    “对,你也知道啊,那为何无论大小事皆是送来乾清宫,你不知朕很累么?”

    朱由校最后那个累字的语气说的很重,这是朱由校的第一轮示威,让我看看你这内阁首辅有什么本事。

    结果这陈思民一点都不慌,语气微妙的说道:“这不是陛下的本意么?臣只是顺应陛下的本意而已。”

    这可把朱由校说住了,好像说的没错啊,反驳也不行,不反驳也不行,这姜果然还是老的辣,人也还是老的贼。

    “那也不用全部都呈上来吧?陈首辅不觉得太多了么?”

    “这是在磨砺陛下啊,像太祖、成祖、宣宗等先帝,哪一个不是日理万机,勤政爱民,陛下您说是吧?”

    朱由校很想上去给陈思民一脚,这么狂,还有没有君臣之分了,你当我和你同位么?就这态度换别人我早把你关进牢里了。

    不过这陈思民来路不简单,这可是他那便宜老“爹”泰昌皇帝亲自指示的内阁首辅,算是顾命大臣一类的了,自己还不能正面干他,要慢慢来,找个机会才行。

    “哼,陈首辅,朕觉得还是不必要给朕上这么多鸡毛蒜皮的事比较好,不然要是朕累倒了,这责任就不知道谁来担了。”

    “那是那是,臣以后,一定认真检查。”

    虽然这轮算是朱由校输了,但也展现出强硬的一面,提升了不少皇威,皇帝还是皇帝,只要皇帝想干,大臣们还是没什么办法,但是皇帝太过强硬,那会出问题的,除非你很牛逼。

    可惜朱由校并不牛逼,自己只是个普通高中生,还指望一上来就各站提拔人才,抓贪官,什么都懂,呱呱呱就是一堆政策下去,没几天大明就变好了,不可能的,朱由校没那智商,更没那胆子。

    上早朝,无非就是那几个握权的大餐在那唧唧歪歪的,弹劾熊廷弼,让满桂等人下位,叶向高等人贪污受贿,谁谁谁有才,想提拔上来,而熊廷弼今天居然不吵了,实在是百般无聊。

    朱由校一脸不耐烦的说道:“若诸位爱卿无事启奏,就退朝吧。”

    留在这听你们瞎比比,还不如回去睡觉,批两本奏章都好过在这。

    就在赵通义准备叫退朝时,一个长着茂盛胡须,面容沧桑的老者开声了:“臣,礼部右侍郎,徐光启,有事启奏。”

    徐光启?大,大佬啊!农政全书就是他写的,徐光启精通天文,数学,历史,特别是农工上研究颇深,对中西的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贡献,明代名人之一。

    “允。”

    “陛下,臣苦研农业多年,发现这稻米,小麦等粮食的产量颇低,各地已出现小幅度饥荒现象,臣听闻在西洋传来几种新奇的蔬菜,叫玉米,土豆,番薯,经臣实验,这三种蔬菜不但产量高,而且无论在什么地形都可以种出,保存期也算长,所以臣想提议,能否在我大明大幅度种植这三类蔬菜,以备不时之需。”

    朱由校很想说一句,不用备了,小冰河时期的前期就快来了,现在不种更待何时,这徐光启也是有些眼光,居然可以看出饥荒会扩大。

    玉米,番薯,土豆,这三样蔬菜在小冰河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没有玉米等蔬菜,大明还要死更多人,现在开始推广耕种应该还不迟。

    “这三种蔬菜朕也有所听闻,确实如徐爱卿所说的这般,推广种植的话也不错。”

    朱由校此话一出,满朝哗然,众大臣:你听闻个屁咧,一天到晚在宫里玩乐倒是真的。

    更惊讶的是那句爱卿,爱卿是什么意思,只有和皇帝亲近,被皇帝信任的人才有被这么称呼的资格,他徐光启有什么资格,莫非徐光启暗地里和皇帝有来往?

    “那,那陛下的意思是?”

    “徐爱卿,朕封你为大明耕农巡使,官至二品,主管全国的农业,务必好好推广,朕对徐爱卿你可是给予了厚望啊。”

    徐光启一脸激动,陛下居然同意了,简直不敢相信,陛下居然同意了!

    一旦大力推广种植,日后糟了灾就不用饿死那么多百姓,还可以使大明的粮食翻上好几倍,简直是一箭双雕。

    “陛下,臣觉得略有不妥。”

    “嗯?有何不妥?”

    这次开口的是户部尚书,赵国达,和何宗一伙人,混迹朝廷四十多年,城府极深,为人奸诈阴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反正不是个好东西就对了。

    赵国达想的是,这耕农使虽然只管农田耕作,只能管管那些泥腿子的田,不过这可是二品官,而且这耕农使管的是全国的田地,其中的油水肥的很,自己正好是户部尚书,算是能和这耕农使扯上点关系,若是把这位置抢过来,简直是不敢相信能收多少银子。

    “臣以为,徐大人过于老迈,不能当担此职,况且徐大人对于大明农业的了解,未必就臣深,所以臣斗胆,恳请陛下让臣担任此职,臣定尽心尽力为陛下管理大明田地,不负陛下厚望。”

    朱由校一脸懵逼的看着赵国达,厉害,我今儿怎么就见到这么个不要脸的,真是刷新我对不要脸的认知。

    更可怕的是,下头的大臣居然还一副“说的好啊”的样子。

    叶向高等人一脸鄙视的看着那堆大臣,奇怪的是他们居然没有出声,按以往的“规矩”,何宗,熊延弼,东林党人,还有几个何宗边的大臣都是早朝话最多的,总是要吵一架才行,这次怎么有两位正主都不出声了。

    “赵卿有这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是朕还是觉得徐爱卿更合适,这事就这么定了,还有,若是谁敢从中捣乱生事,诸位,都懂的吧,退朝!”

    朱由校大手一挥,宽长的衣袖在空中转了半圈,转身离去,好生威风。

    大臣明显感觉到朱由校的话中透着满满的威胁感,那意思谁都懂,要是敢捣乱,弄死你,尤其是朱由校说完后的表情和眼神,让大臣们不寒而栗。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太阳最后的霞光照射在紫禁城上,反射出片片异光,混杂的颜色中别有一番美感。

    朱由校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切伸了个懒腰,中午吃完饭之后朱由校就回沉龙殿睡觉了,睡到现在起床,朱由校特别吩咐了,除非有什么急事,不然都不要进来打扰自己。

    能睡的这么舒服,好像这还是穿越过来的第一次。

    自从穿越过来,整天脑子里都是奏章和那堆大臣,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生活真是让朱由校累的不行,根本没时间来享受什么,一闲下来,满脑子都是有没有什么好政策可以发下去,历史是怎么样的,下一步该怎么办,朱由校真是有心而力不足。

    朱由校走出沉龙殿内殿,两个看门的太监见了,赶紧弯腰说道:“陛下”

    “朕饿了,准备些吃的来。”“是,陛下。”

    看着一盘盘美味佳肴抬放到桌子上,朱由校顿时食欲大开,赶走了几个在旁的太监宫女后,狼吞虎咽了起来,这副德行可不能让外人看见,不然有损威容仪表。

    “额,好饱,嗯?怎么还有这么多菜。”

    朱由校摸了摸被撑的鼓起来的肚子,粗略扫了一下桌子上的才,好玩意,起码有三十道菜摆在桌上,不皇帝吃完的饭菜应该都是丢掉,这也太浪费了吧。

    朱由校坐着想了一会,把赵通义叫了进来:“通义,朕决定了,以后每餐不得超过十五道菜系,后宫各嫔妃也一样,每月给的银子也减少两成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朱由校这才想起来,朱由校好像是喜欢自己的乳娘客巴巴,外加喜好木匠活,所以后宫妃子的数量在历朝历代算是少的了,不过也应该有一百左右,后宫一天的花费仔细算下来,怕是也有二三千两银子之多,或许自己还算少了呢。

    现在大明是有些小穷,有很多地方,尤其是军饷这类,拖欠严重的很,有钱就先把军饷发了,等有空闲银子的时候再浪也不迟。

    想到这客巴巴,朱由校又有了想法:这客巴巴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和魏忠贤祸乱朝廷,只手遮天,在崇祯年才被干掉,好像张嫣还被她弄流产以致永不能生育,后宫不少妃子都被客巴巴害过,必须除掉客巴巴,再不行也不能留在宫里,打发回乡也不错。

    “陛下,这怕是不妥啊,减少后宫娘娘们的银子和您的膳食,这。”

    “去办就行,若是有人不悦,叫她来找朕便是。”

    “那也不用减少陛下您的膳食啊,这似乎不大合礼数啊。”

    朱由校有些懵,这和礼数有什么关系,少吃两顿又不会死,做这么多也不吃下,还不如不做呢。

    “朕说合就合,你话怎么这么多,快去。”

    “是”

    打发走赵通义,朱由校在内殿一层看了会书,洗个澡,早早就爬上了床,因为每天都要五点左右上早朝,不早睡的话第二天起来会很困,自己总不能顶着一副没睡醒的样子去见百官吧。

    沉龙殿的内殿中有四十五十间中型寝房和各类房间,分布在二、三层,负责服侍皇帝起居的宫女太监最多只能到达内殿一层,更上的楼层是不能进的。

    那二三层的打扫和整理是谁来负责呢,靠皇帝一个人打扫,对,没听错,就是皇帝来打扫。

    这是沉龙殿建造者,也是立这规矩的人,明武宗朱厚照设下的,从正德年到现在都没有皇帝破过这个规矩,不过大多数大明皇帝为了方便,都是固定在几间房间中睡觉。

    朱由校哪会费这心思去想,不就是整理一下么,又花不了多少时间,所以朱由校每次都是随缘找房,哪家顺眼就哪间。

    “陛下!陛下!不好了!”

    “陛下,您在哪啊!”

    朱由校睡的正香呢,结果被叫声吵醒了,一脸不爽的表情:

    “靠,哪个二货瞎叫唤,不知道现在是大半夜么。”

    但是仔细一听,这好像是赵通义的声音,而且好像很慌张和着急的语气,大半夜这样叫唤,肯定是出了什么事了,朱由校没多想,“腾”一声从床上蹦跶下来,套上衣架上的外衣就走了出去。

    赵通义一间房一间房的找,可这内殿的房间太多多了,一时间居然找不到朱由校,便叫了起来。

    见朱由校出来,赵通义直接冲了过来,满头大汗,一脸慌张,气还没喘直就说道:

    “呼,陛下,不好了,有,有人造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