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明末帝
字体: 16 + -

第7章 到手的银子,飞了?

    朱由校以前没看过熊廷弼的画像,在他的印象中,熊廷弼应该是个皮肤黝黑,五大三粗,身材雄壮的大汉。

    现在见到真人了,可以说是有些小惊讶。

    熊廷弼长的还算清秀,五官端正,穿着一条宽大的深红色武官朝服,显得俊朗又不失成熟,放在现代,好像叫对比美,还是承托美来着。

    熊廷弼要是仔细打扮一番,以他那副面容,勾搭几个京城里的富家小姐,大家闺秀应该没什么问题。

    熊廷弼虽是武将,但是文化程度不低,还是乡试第一来着,这什么概念,放现在也是可以上北大清华的学霸啊,膜拜膜拜,当文官的料跑去当武官,居然还当当不错,算得上文武双全了。

    可惜熊廷弼的脑筋太直了,在政治上的手段可以说是一窍不到,当初若是选择走文路,怕是更无出头日,也难怪熊廷弼后来会冤死。

    纵使你手握重兵又如何,为一方大将又如何,不得皇帝信任,那帮背后捅刀子的文官分分钟搞死你。

    “陛下,这熊廷弼擅自退兵,令我大明千里土地沦陷,王巡抚自知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为了保持生力军,便退居山海关,说到主因,还在熊廷弼身上!”

    “你胡说!明明是王化贞先跑的!”

    “熊廷弼,你可不要临死前反咬一口,王巡抚的为人,诸位,陛下,都是清楚的。”

    “你!娘的,要不在朝堂之上,陛下御前,老子非打死你不可!”

    “哼,气急败坏了么?还请陛下。”

    朱由校坐在上头,一脸玩味的看着熊廷弼和何宗撕比,典型的看戏的不嫌事大,和以前看菜市场大妈菜商争论那几毛菜价一样模样,要不是这是在朝堂之上,你俩吵到明天都没事,自己看着还乐呵呢。

    “够了!你二人可知这是哪?”朱由校故作愤怒的说道。

    “陛下恕罪。”

    “陛下怒罪!”

    二人这才想起来自己在哪,敢在太和殿上吵闹,还是在圣上御前,若是在明太祖、成祖面前,肯定免不了一顿重罚,搞不好还会丢了官职。

    朱由校也想杀鸡儆猴,可惜的是这两只“鸡”有点肥,而且算是众“鸡”之首了,怕出什么愣子,过几天准备好杀鸡刀之后,再动手也不迟。

    “哼,王化贞可在?”

    “禀陛下,王巡抚因失辽东,自觉无颜见圣,托臣于交“愧心卷”,请陛下一观。”

    何宗从怀中掏出一个长木盒。

    “嗯,拿上来。”

    朱由校示意让赵通义拿上来,这王化贞心里打的什么小算盘,朱由校早就清楚了,迫于形势不好当面说破而已。

    朱由校接过木盒,拿出“愧心卷”,故作认真的看了起来。

    虽然朱由校看不懂全部意思,但是大概还看得懂的,自己还没渣到这种连文言文东看不懂的地步。

    果不其然,也就是卖卖惨,什么痛心疾首,愧对朱由校对他的信任,扒拉扒拉的一大堆,全部都是废话,没一句写到点上,辽东的事一字没提,其中还不忘诬陷熊廷弼两句。

    朱由校装出一副若有所思,难于抉择的样子,坐在龙椅上好一会之后缓缓说道:

    “此事事关重大,朕在想想,今天就这样吧,退朝。”

    “陛下,此事不能拖啊!”

    “朕说了,退朝。”

    “可。”

    朝毕后,大臣们才陆续走出太和门,只见何宗身边跟着好几个大臣,正交头接耳的在讨论刚刚在朝堂上发生的事:

    “何兄,你觉得这次?”

    “应该没问题,这次一定要把熊蛮子拉下去。”

    “可陛下那怎么办?我总感觉陛下和往日不一样。”

    “赵兄说的不错,我们最近还是小心为妙吧,万一陛下突然开窍了,也不用死的那么快。”

    “罗兄你多虑了,没这么严重,这十几年不都这样过了么。”

    “哼,小心驶得万年船哦。”

    “先别理这个,城郊那块林地处理的怎么样了?”

    “没什么大问题,就是......”

    在众臣队末,有一个穿着深蓝青纹朝服的白胡老者,慢悠悠的走着,看模样应该年过花甲了。

    老者的脸上完全没有那种该有的严肃和庄重感,好像正在自家庭院里散步一样,身上也没有那种老态龙钟的幕气,反而看起来精神的很。

    老者身后跟着三个大臣:叶向高、高攀龙、左光斗。

    “光斗,你觉得陛下和往日有何不同啊?”

    “孙老,这就不好说了,凭一次早朝是看不出来的,不过陛下和往日有几分不同,就那种气势和心境,是装不出来的。”

    “嗯,向高,攀龙,你二人呢?”

    “同左兄同意,陛下今天确实有些怪异之处,不知孙老以为?”

    “呵呵,就老夫说,此赌分七三,成几败几,不可说也,不可说也。”

    那位叫孙老的白发老者顺了顺自己的白胡,看了一眼不远处的熊廷弼,诡异一笑后,就再也没说过什么。

    朱由校下早朝后直接回了沉龙殿,困啊,五点就起来,还要和这堆不是什么好东西的大臣们演戏,一时间调节不过来。

    这和印象中皇帝的生活不一样啊,而且自己面前摆着一堆麻烦:

    好像天启二年还有场白莲教起义来着,几月份朱由校没了解,不过这场起义没半年就被压下去了,问题应该不大。

    还有天灾,这天灾可以说是大明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很主要,直接把明朝搞崩了一大半,好像各小说的穿越者都是种番薯、土豆来熬过去的,要不自己也这样?反正想不到什么好法子。

    没钱,主要原因,明朝的税收甚至是有问题,过于依赖农民百姓,可百姓哪有钱啊!都跑那堆富豪商贾身上去了,一个个家财万贯,财大气粗,拉一个出来怕是比国库里的钱还多。

    还有藩王,钱多的一批,肥的流油,明成祖朱棣削夺了藩王们的军事指挥权和干预政治事务的能力,藩王没事干啊,不就都搞钱去了。

    开商号抢地几乎是藩王必做之事,好像不这么干,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藩王原因,钱都被他们揽走了,中央一分钱都拿不到,而且每年养一堆吃白食的藩王,好几百呢!或者上千?

    想想就mmp,比劳资钱还多还要意思开口bb,等着,迟早收拾了你们。

    还有个人口问题,自己以前在某吧里无意中看见的,说是人口过多,百姓没饭吃,也可以说是吃不饱,然后加个天灾降临,直接gg,然后某吧大佬说是要去迁移人口来缓解,这点朱由校不大肯定,没研究过这部分......

    “通义,问问魏忠贤,事情办好没,速度点,朕急用,不过调查还是调查清楚的好,别到时候放了几个,那就,呵呵。”

    “通义这就下去催催。”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银子~~~

    满桂和田尔耕应该在整合清洗三大营和天统禁军了,田尔耕、魏忠贤、二十六卫、东厂都是忠于自己,整合起来应该不难。

    倒是那满桂,估计现在头都大了,手下那堆懒兵闲官都能烦死他。

    “陛下,陈公公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哦,让他进来。”

    “是。”

    朱由校在床上睡了两三个小时,回笼觉就是舒服,自己实在是不敢去摸那堆奏折,太辛苦了,而且自个也没那精力。

    陈安应该是回来汇报三大营整合的事的,看样子遇到什么瓶颈了,靠!不是又是那堆贼臣在使绊子吧?

    “臣,见过陛下。”

    “嗯,陈安,三大营的事办的怎么样了?”

    “请陛下过目。”

    陈安从怀中掏出两本厚哒哒的册子,恭恭敬敬的放在朱由校面前,册子上写着“三大营官兵册”“收缴册”

    “嗯,那收了多少钱啊?”

    比起还剩下多少兵,朱由校更在乎收了多少钱,估摸也有个几万两银子吧。

    “禀陛下,共得四十万三千二百两银子,按陛下吩咐,抽了三成,十二万三千二百两银子入内帑,剩下的银子都入了国库。”

    四十万两银子?嗯,我好像没听错吧?

    四十万!朱由校知道明朝银子换算比,一两银子好像算六七百人民币,明朝末期好像也有五百以上,这么算下来也有两亿打底。

    要知道明末,国库一年才入三四百万银子,就这些人就有四十万了!什么玩意啊!要是算上古玩珍宝,良田房屋,怕是更多。

    “陛下,还有一千六百亩田地,京城房屋宅府六十七间,陛下打算如何处理?”

    “留下六百亩地,剩下的都卖了,所得银子拨八成给满桂,让他发发军饷,扩扩兵,捣鼓下武器,剩下二成入国库。”

    “是!陛下、其实这数目远不止四十万,还有二十余万两银子不知去向。”

    “什么?去哪了?”

    二十多万两银子,那可是一亿多人民币,放在面前可以叠小山高,现在你告诉我飞了?我想砍人,真的。

    “臣托魏公公帮忙追查,查到了几个人,好像银子最后是流到那几人手里。”

    “谁?说。”

    陈安走到朱由校耳边,细声说了几个人名出来,还附了一段话。

    听完陈安的话,朱由校“腾”的一下子站了起来,怒气冲冲的看着陈安,低吼道:

    “给我查!陈安,你全权负此事!这些个狗奴才连劳资!咳,连朕都敢卖!怕是活的不耐烦了!”

    见朱由校发了这么大的火,陈安赶紧把后续道了出来,多亏自己机智,不然朱由校怕是要把整个内宫都掀了。

    “禀陛下,为了防止消息进一步泄露,臣已让锦衣卫把他们抓起来了。”

    听到这句话,朱由校才消了火气,尽量用淡定的说道:

    “哦,干的不错,那现在就过去吧。”

    “陛下,现在?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