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明末帝
字体: 16 + -

第6章 早朝

    第二日清晨五更末,朱由校被赵通义叫了起来,今儿个身体状态恢复的差不多了,也不好意思再赖在床上,是时候上朝了。

    准备妥当之后,朱由校细声和赵通义说道:“通义,给朕往太和门布上两百锦衣卫,在殿侧藏好。”

    “是,皇爷。”虽然赵通义也搞不懂朱由校要干什么,不过皇帝叫自己干啥,照办就完事了。

    带上两百锦衣卫,还不是为了镇镇这帮酒囊饭袋的大臣,要不是魏忠贤、田尔耕的报告没送上来,哼,再给你们多活几天,过几天就有钱花了。

    一想到抄家之后会有一大堆银子流入国库,朱由校心里一阵美滋滋,有了钱,自己的小算盘总算可以动起来了。

    走着走着,朱由校不禁哼起了小曲,身旁的太监宫女看朱由校这样:呼,看来陛下今天心情不错,昨天可是吓死我们了。

    钟毕,声静,门开,臣进,上朝!

    朱由校坐在大殿龙椅上,面无表情,看见满朝文武大臣从门外进来时,自己那小心脏就在“扑通扑通”的跳,必须威严点,拿出皇帝的威风来。

    心是这么想,做起来是真的难,也只能装装面瘫,说话的语气冷点,摆出一副“有本事就干我啊”的模样来掩盖而已。

    “上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赵通义喊了一嗓子。

    赵通义话音刚落,就有人发声了。

    “臣,吏部右侍郎,罗叶德,有事启奏。”

    “允。”

    呵呵,就知道会有人来找事,朱由校心里冷笑道,昨天刚把三营营帅办了,估计是后头的人来求情了吧,朱由校只猜对了一半,这人不是来求情的,而是来隐弹自己的。

    “昨天听闻陛下把吕、傅、陈三位营帅入了诏狱,这是为何?据臣所知。三位营帅为了大明可是鞠躬尽瘁,尽心尽力,这事满朝文武大臣都是知道的,陛下是不是听了小人之语?可切莫走上英宗之路啊!”

    明英宗即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大明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为什么是第六和第八呢,这就要细说了。

    朱祁镇不知道,那土木堡之变总知道吧,就是朱祁镇听信太监王振,御驾亲征打瓦刺去了。

    结果呢,可想而知,三大营外加零零散散的军队二十万上下,全部败光,朱祁镇还被瓦刺抓了,后面他弟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称明代宗,号景泰,成为大明第七任皇帝。

    再后来朱祁镇被也先(瓦剌太师)放回来了。可惜啊,一朝不能二帝吧,况且朱祁钰当皇帝当上瘾了,会让位置?给朱祁镇封了个太上皇,直接锁进南宫,说白了就是幽禁。

    这一锁就是七年之久,后来太常卿许彬、都督张辄、左副都御史徐有贞(这人是最主要的人物)、武清侯石亨造反,反了朱祁钰,拥立朱祁镇,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镇再次上位,即第八任皇帝。

    王振,和魏忠贤差不多,为祸朝廷,扰乱大明,杀了不少忠臣良将,也是个奸人,不过魏忠贤智商和品行可比这王振高多了。

    这罗叶德的言下之意不就是说自己和朱祁镇早年时一样,听信奸人之言,说劳资蠢?哎呀呀,诋毁皇帝啊,这罪该判几年呢。

    见朱由校不说话,罗叶德更狂了,心想:“切,不就是个小皇帝么?回去玩你的木头去吧,这朝廷还是靠我们就成了。”

    对朱由校的这种想法很多大臣都有,毕竟朱由校两年多不上朝,一天到晚玩木头,给人的印象和个无能君王似的,哪有什么皇家威严一说,自然没人多怕这位木匠皇帝。

    这时,又一个人站了出来:“陛下,臣,右佥都御史,陈道鸣,有事启奏”

    “允。”朱由校靠着龙椅,一脸淡然,又一个作死的跳出来了,右佥都御史都敢出来装,貌似是个四品官,胆子挺肥啊。

    “陛下,罗侍郎所言极是,而且那满桂既无政绩也无才识,有何德何能担此重任!还请陛下收回成命,与臣等商讨一番!”

    陈道鸣说的感慨激昂,声一次比一次大,搞得好像是朱由校不和他们商量,大明明天就要亡了一样。

    而陈道鸣则是这样想的:都这样说了,这小皇帝肯定吓坏了,回去玩你的木头吧,朝廷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嘿嘿,这功劳可不能让罗叶德抢了,那满桂又算个什么,敢和我们抢位置,呵呵,不自量力。

    “两位说完了?”

    “臣等言尽,请陛下定夺。”

    “假如朕说不允,你们又会怎么样?”

    朱由校冷冷的说道,双眼盯着陈道鸣、罗叶德二人,一脸“咋地,奈我何?砍我啊”的表情。

    “陛下圣,额,啊?”

    满朝文武懵了,这剧本走向不对劲啊,不应该是皇帝同意,撤了满桂的职吗,皇帝什么时候如此强势了。

    陈道鸣、罗叶德二人更是尴尬,低着头站在原地,他俩也没料到朱由校会反驳他们。

    就在这时,有人出声打破了这份尴尬。

    “臣,礼部左侍郎,叶向高,有事启奏。”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想着又是一个作死的跑出来了,结果听到叶向高三字时,本来面无表情的脸终于有了些变化。

    叶向高,东林党人,三任内阁首辅,为人忠良,有抱负有能力,可惜最后还是被魏忠贤给坑害了,朱由校知道这些东林党人的为人都不错,清廉正直,勤勤恳恳。

    不过崇祯年间的那些东林党人就算了,十个里有一个好的都是老天爷开眼,简直是大明的毒瘤,说是他们毁了大明也不为过。

    礼部左侍郎,好像是三品官,不应该啊,叶向高好歹也是东林党知名人物,就混到这位置上?而且天启二年时,貌似朝廷还是东林党为主,别的东林党人呢?现在的政治格局有些奇怪啊。

    “允。”

    “臣认为,满桂有才,可任此职!”

    叶向高话毕,满朝哗然,叶向高这这不是作死么,平日里默默无闻,谁知道今天会来这么一出,而且一出声,就重重打了某派人的脸,看来过几天就要回家养老去咯。

    朱由校看出来了,很明显,这个时候独掌朝野的既不是东林党,也不是阉党,反正不可能是个好东西,朱由校寻思着退朝后叫魏忠贤查查,是哪个党派,准备妥当后,全部抄家,入狱。

    不过,今天自己要是不发话,这叶向高日后日子就不好过了。

    而叶向高心里紧张的很,他这是在赌,他觉得朱由校今天和往日很不一样,无论是做法还是气质。

    按道理说,朱由校并不认识满桂,可自己知道,那满桂算个人才,可大用,就是没人推举而已。

    还有朱由校的神色:淡然,微微眯着眼睛,靠着龙椅,好像眼前满朝文武不存在似的。

    总营帅,按道理应该是那党派的人来担任,毕竟朱由校不长期不理政事,任命职务早就被那一派掌握住,只要他们上个奏折,皇帝立马同意,都不用等第二天。

    而且京营三帅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听闻昨日就被朱由校抓了,难道朱由校是故意隐藏自己么?其实早就在暗中调查好了?

    赌,只能赌了,自己有满腔抱负,胸怀大志,奈何无处施展,且早就看不惯这帮人了,如蛀虫般啃食着大明,今日也难得皇帝上朝,今天不上,搞不好下次上朝就是猴年马月了。

    “臣,太常寺卿,高攀龙,附议!”

    “臣,光禄寺卿,左光斗,附议!”

    好家伙,又两位东林党人。

    高攀龙,左光斗,两个东林党的大佬,好像也是尚书、内阁大学士之类的大佬级别人物。

    可现在担任的官职,不知道说什么好,太常寺卿,光禄寺卿,没一个接触到中心权力的,一个负责装饰,一个负责饭局,说白了不就是打杂的。

    看来,你们东林党人混的都不咋地啊,怎么就你们三,别的人呢?不会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吧。

    “哼,臣,兵部尚书,何宗,附议陈道鸣、罗叶德。”

    “臣,户部尚书,赵达国,附议陈道鸣、罗叶德。”

    “臣。。。。。。”

    这样一对比,东林党大佬们的阵容完全就是渣渣,人家都是尚书什么的,个个朝廷重臣,你这边也就一个叶向高看的过去。

    事情闹到这一步上,朱由校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了,自己是想把这些人抓起来,抄家,然后整顿朝廷。

    可惜魏忠贤他们的情报还没回来,动不了手,毕竟要整就直接大洗牌,也不能冤枉好人。

    而且直接对这些重臣下手,保不齐会发生什么事,万一他们和他们的小弟来个造反,到时候自己皇帝位还没坐热就别人踢下去了,岂不是凉凉,别说大臣们没这胆,把人逼急了,皇帝又如何,照样宰了,这事在历史上还少么。

    “那,此事日后再议,朕问尔等,辽东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该如何处理?”

    朱由校决定把这事搁一搁,他们要是上书弹劾,自己不同意,那堆大臣也没什么办法,最多就是满桂、叶向高他们的工作和日子难过点而已,顶过去了,好日子也就来了。

    见皇帝不想提这事,大臣们也不好接着说,而且今天皇帝和平日里有些不一样,还是谨慎点好。

    说到辽东,这两位真是“国家栋梁”啊!

    大敌当前,两个人在搞内斗,最后一仗没打就跑回家了,蠢的不行,朱由校是真的不觉得熊廷弼有多厉害,最多算个良将,没历史和网上说的那么神。

    兵部尚书·何宗抢先开了口:

    “以臣之见,辽东之败,完全是辽东经略熊廷弼之过,理应关入京狱,择日问斩,以告慰辽东战死之将士。”

    “臣附议。”“臣附议。”

    朱由校瞧了一眼,那些附议的大臣差不多都是刚刚那群人,呲呲。

    果然,和历史上差不多,熊廷弼因为没人保他,没三、四年就被杀了。

    王化贞因为有魏忠贤保他,活到崇祯五年才死,现在不是阉党保王化贞,而是另外一个党派保他。

    “陛下,臣有冤,请陛下明鉴啊!”

    突然,一道浑厚有力的声音传入朱由校耳中,看来是正主来了。

    熊廷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