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圣唐
字体: 16 + -

第43章 欲以儒学近圣道(上)

    如果说拥有荀卿的记忆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少走弯路,以免重蹈覆辙的话,那最直接的好处便是那本已经拖拉了近两个月的儒学正义终于可以动笔了...

    关于圣学三册中的第一册,必然是解决儒学问题。只有解释了儒学之中有哪些缺陷,才能顺理成章的改造儒学。

    如果儒学像乾嘉学派那群杠精认为的那样——完美无缺,无需更改。那还提个锤子圣学?大家命短的投胎,命长的等着一九二一年去游船上开会就完事儿了。

    所以长孙冲在关于改造儒学的最初设想之中,准备以科学为骨,儒学为皮,奠定一科接近完美的学问。它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方法论,将自然科学移花接木在儒门之下,以改造自然、探索未知为己任。同时,它还拥有着现代社会最为缺少的品德——仁义礼智信德诚雅孝等等等等等..

    开个玩笑。

    但我t朝经济发展与道德水平成反比却是公认的事实。经济越发达,道德越败坏。不信你随便找一老大爷问问,大爷,您觉得现在和您年轻的时候比,道德水平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老头儿能一口茶水不喝揪着你给你讲仨钟头...

    扯远了。长孙冲原计划改造儒学应当分成三步来执行。

    第一步,先以宋朝大儒的学术成果——气与理,将隋唐儒学中所谓的三教合流按在地上摩擦。这个很好办,二程、张载、朱熹等宋儒珠玉在前,朱老夫子为了铺垫自己重注四书五经的必要性,将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挂在墙上两开花...

    这一步自己照抄一份便是,宋儒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先以天理灭唐儒,这是长孙冲原计划中的第一步。

    至于第二步,便是再以科学替天理。

    长孙冲计划将天理解释成人类未格之道,格物致知,应该是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而不是瓜兮兮的盯着竹子看,还怪竹子上面没有字...

    这一步,长孙冲只能解决一半。

    儒学二字与华夏民族是分不开的,它本身就是一门生命力极强的学问,不断地发展、进化。

    如果将孔夫子扔到清朝,可能老爷子都未见得能中个举人...

    或者说一定中不了举,因为科举考的东西肯定不是老爷子当时想的内容。就和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做阅读理解,原文作者也得不了几分是一样样的..

    孔孟时代的先秦儒学更像是二十一世纪小学课本中的思想品德,注重的是个人修养。至于个人修养与如何治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孔孟两位夫子含含混混就糊弄过去了。什么礼乐治国啦,浩然之气啦,虽千万人吾往矣啦,将国家治理期待在个人品德的完善上,简直比乌托邦还乌托邦...

    汉儒经谶,魏晋谈玄,唐儒佛老,宋儒格天理,明清求己心。从孔圣人到熊十力,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正确的告诉过儒生们,儒学,到底应当如何治国。

    提高个人品德,提升个人修养,算命,问天理、问自己的心。这就是各代儒学给儒生们的答案。

    问题是,这些回答真的能治理国家么?

    发洪水了,儒生们说这是因为君王不修德行,所以上天才会降下灾祸,要不您下个罪己诏吧?

    来蝗灾了,地方县令不思抢收避灾,救济灾民。张口一句,非我之罪!转身便洗洗干净抹了脖子。

    外族入侵了,抱着兵书指挥军队,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完全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势。打赢了,我有再造乾坤之能!打输了,我留取丹心照汗青!

    所以儒学式微,真的是必然。连带着其中的优良品德都一起发生了崩塌式的滑坡,即可悲,又可叹。

    长孙冲能解决的一半,便是阐述研究自然科学的必要性,因为儒学只讲治国,却不讲怎样治国。不能解决的那一半,就是该怎么把自然科学和治国联系起来...

    总不能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吧?这时候离马圣出世可还差个千八百年的呢...

    至于第三步,改造自然识万物就真的只剩下个名字了...其他的毛都没有想好。

    ....

    当长孙冲苏醒了荀况的记忆,有了在先秦改革彻彻底底的失败经验之后,便对自己的圣学三册有了新规划。

    荀况进行的革新虽然名盛一时,在当世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却如同镜花水月,昙花一现后终成绝响。随着荀况老去,著作大多失散,到了唐代,甚至被刘禹锡之流指着鼻子骂,荀况也配与孟轲并论?

    长孙冲思虑再三,认为改革失败、学问失传的主要原因还是上一世的荀况有点着急了...

    在那样一个七国争霸,百家昌盛的年代。各种学硕如同雨后竹笋,各有优劣。儒学还有成为其他学派的爸爸呢,这时候论管理吧,你不如法家;论辩论吧,你不如名家;论干仗吧,你不如兵家;论人多吧,你不如墨家...

    荀况当世可能受到了大汉朝董叔叔的误导,觉得儒学一统八荒六合已成必然,我直接统一儒学就完事儿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在这总想接一句两开花..)

    可惜,随着荀卿老去,学问失传,苦心孤诣将自然科学改造进儒家之内的计划,也彻底没了下文。

    所以,长孙冲决定更改一下自己的计划。不再是简单的以儒学为遮羞布,将自然科学置于首要地位,而是以儒学为根基,再逐步将科学引导进儒学之中。

    就如同人首先要活着才能考虑繁衍后代,作者要先扑街才能考虑赢得读者喜欢一样,等自己改造后的圣学成了显学,才能谈论如何影响国家发展。

    提着笔浑然不知墨水已经滴到纸上的长孙冲忽然想起一句话与自己的心情出奇的符合,

    无钱莫入众,言轻莫劝人,待到成功日,把久话初心。

    长孙冲摇头而笑,不再考虑这些杂事。换了沓纸提笔写到,

    何为儒?

    说文称儒,柔也,术士之称。

    班孟坚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者为儒也。

    吾以为不然,儒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