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圣唐
字体: 16 + -

第42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下)

    长孙冲心头一横,准备对老长孙说出实情。自己拥有两世记忆,偏偏关于长孙冲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模糊的不成样子,自己可能不仅不是他的儿子,反而是杀害他儿子的凶手。

    话还未出口,却听见老长孙说道,

    “为父老啦。可能人越老越认命,当年你祖父去世的早,我与你姑母一道被赶出家门,吃尽了人间的苦。那时候我便发誓,以后我的儿子,一定要享尽人间所有的荣华富贵。”

    老长孙说道这,深深地看了一眼长孙冲,

    “你是聪明人,为父相信你知道该怎么做。夜深了,你好好修养吧。”

    长孙冲听完长孙无忌一席话,却没了一开始的激动与紧张。这些话,仿佛有着更深层次的涵义啊...

    老长孙的话虽然大有深意,但是当务之急是疏通自己的记忆,想通自己突然涌出三世记忆的因果。

    荀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思想礼法并用,儒法并举,受到历代学者所抨击,不受重视,不入孔庙。其著作经西汉刘向删改,十不存一,注者寥寥无几。现在研究荀子著作的学者较多。

    这便是孙冲的现代记忆中关于荀况的全部描述。

    孙冲虽自幼失孤,但聪慧过人,博闻强记,即使大学专业选择了物理,但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远在一般的现代人之上!

    可是关于这位可以比肩孟子的大儒,竟然只留下这些皮毛记载。毫无人物成长轨迹,只有干巴巴的著作名罗列,以及那篇青出于蓝的劝学...

    甚至,在清代乾嘉学派那群考证狂人手中,都没有能考证出荀况的籍贯在哪里...

    ....

    然而,在荀况的记忆之中,自己的人生经历却与历史上的描述完、全、不、同!

    荀况出生于赵国邯郸,其父早薨,家道中落。其母是士族出身,知书达礼,学问不浅。自幼教导荀况读书识字,对他的学业要求甚为严格。

    奈何荀况幼年资质鲁钝,直到八岁才会写自己的名字...

    他的母亲大为失望,将荀况托由叔父抚养,自己改嫁给齐国的一位老年卿大夫。

    叔父对他甚厚,荀况发奋读书,誓要出人头地报答养育之恩。奈何...天资所限,年近二十,却还一事无成...

    事情的转变便要从及冠的那一天说起。荀况在行冠礼时,脑海之中却突然多了一大段记忆...

    飞机、大炮、摩天大楼...

    阿里、qq、比尔盖茨...

    一名青年醉死在陕西青旅...

    他那无论如何也忘不掉的女朋友...

    荀况得到两千年后的记忆,自然今非昔比,对学问的理解多出了两千年的见识后,便开始了华丽的逆袭之路。

    二十四岁,荀况准备完毕,将以《尹文子》为根基,夹杂魏晋玄学的《天论》三册投于年已六十的宋钘。宋钘大悦,以荀况为忘年交,荀况遂声名鹊起。

    二十八岁,发明指南针、冶铁术、耧车、白酒等后世黑科技,辅佐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使用新式铁器、马蹄铁等跨时代产物的赵国弓骑兵西破楼烦,北灭中山,力挫强秦。一时为诸国之雄。

    三十五岁,与荀况素有恩怨的赵何即位,称赵惠文王。对其多次排挤打压,暗杀荀况,未果。荀况大失所望,以李代桃僵之计脱赵去齐。

    五十五岁,发妻亡故,又逢兄弟背叛,心灰意冷,不再过问政事。于齐成立稷下学宫,三任祭酒。将自然科学之道融入儒学,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唯物主义史观。

    .....

    八十七岁,苍老的荀况对世道大失所望,回归赵地,死于故土。一生著述《荀子》300篇,多讲述科学之道与唯物主义哲学。于汉亡轶,十不存一。

    融合了荀况与孙冲记忆的长孙冲在将那份八十七年的经历重新回味一遍后,甚至震惊到大脑有些宕机...

    为何荀况一生推崇与儒学大相径庭的性恶论...

    为何在读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时会有那种古怪的感觉...

    为何荀况一生的经历没有流传后世,他的弟子却名垂千古...

    因为,荀况也是一个拥有现代记忆的穿越者啊!!!

    自己在大唐想要做的事情,原来早在八百年前就做过了...

    而且还失败了...

    那么,现在在大唐的自己,面对着更为强大的佛门道宗,五姓子,甚至皇权...

    真的可以杀出重围吗?

    ......

    长孙冲的别院里有数株红梅,乃是长安玄都观中最负盛名的张天师在当年建府时指点所栽。红梅将开,天气有些凉了。府内的更夫睡眼惺忪的走过,刚刚才打过四更的梆子。

    从长孙冲房内却传来一阵张狂的笑声,仿佛有魔力一般,穿过重重院墙,透过池边的假山,传到整个府内。

    家丁与侍女的房间内一阵鸡飞狗跳,不过片刻,灯火便逐一亮起。家丁们揉着惺忪的睡眼,便套衣服便向长孙府别院跑去。

    当本就没有睡熟的长孙无忌带着府内医师以及一干家丁来到长孙冲的房门时,长孙冲已点燃了烛火,衣衫整齐,瑾瑜跪侍在一旁,向长孙无忌低声请安。

    长孙冲则是笑津津的望着眼前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眉头一皱,开口问道,

    “我儿何故深夜发笑?府内尚有女眷,还是莫要轻扰才对。”

    长孙冲则是先行了个拜礼,毫无芥蒂的叫了声父亲。而后出人意料的往前跨了两步,一把抱住了长孙无忌。

    “父亲,我已经明悟大道,而今念头通达,再无桎梏可言。”

    长孙无忌有些懵,几个时辰前从长孙冲房间走出去的时候,长孙冲可是愁眉苦脸的...

    怎么几个时辰而已,这就念头通达了?

    该不会是吹的吧...

    长孙无忌勉强笑笑说道,

    “我儿明悟了什么?说给为父听听。”

    长孙冲并未松开他的父亲,而是侧过头来,对着长孙无忌说,

    “孩儿一梦二十载,常常思量,蝴蝶是我?还是我是蝴蝶?”

    “孔圣庙内孩儿睹物思人,一时气急攻心便昏了过去。”

    “而今...我已明悟,我就是我。”

    是啊...我就是我。在现代我为孙冲,在战国我是荀卿。

    而今天大唐锦绣万里,百废初兴...

    我,便是长孙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