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圣唐
字体: 16 + -

第31章 有生皆苦,灵感皆杀

    乐游原自隋便是游览胜地,直至唐末,仍然是长安居民游玩的好去处。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李商隐有诗云:”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此处的古原便是乐游原。

    长孙冲在得知所谓的灵感寺在乐游原后,心情十分复杂,看来灵感寺便是后世自己曾去过的青龙寺了。

    一年之前,或者说是一千三百八十七年后,他在穷游陕西时曾去乐游原怀古,在青龙寺拜过佛。彼时的青龙寺有樱花千株,据传都是从日本佛寺跨越万里移植而来,每年四月樱花怒放,风景堪称一绝。

    “这灵感寺什么来头?你们查过了没?”李承乾面色阴沉沉的不说话,长孙冲觉得气氛有些沉闷,便把头探出马车,向前面驱车的侍卫问道。

    “回禀公子,任统领已查过这灵感寺上上下下的来头。此寺始建于前隋开皇二年,十年前因藏匿谋反的妖僧志觉和尚被废。那日入宫的和尚法号慧覠,是这灵感寺的第二任方丈。”那年轻侍卫恭敬地回道。

    “那老和尚在禅林声名如何?”长孙冲皱了皱眉,凡是和谋反沾边的事,都不是小事。

    “禀公子,据查慧覠和尚本是南陈人,初从释教,后入道教,前隋时遁入空门,可算一代高僧,学问深厚。但令他为禅林所知的事迹是收道宣为徒,道宣此人,禅林皆认为是佛子。”侍卫不假思索的说道。

    “佛子?他可在灵感寺中?”道宣的大名,长孙冲这种禅门之外的人都听说过。

    道宣被称为中国律祖,传闻是南朝高僧僧祐的转世之身,如果在穿越之前,长孙冲必然以为这是后世佛家给自己脸上贴金,但经历了穿越这种事情后,他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至于道宣在佛门的成就,单说一件事就可见一斑,日本佛学之祖,有着“天平之甍”之称的鉴真和尚便是道宣的再传弟子!道宣此人被称之为佛子,长孙冲并无多少意外。

    “回公子,道宣去年秋便出长安游学讲法去了。据地方上的兄弟呈的条子来看,道宣今年春天曾去过相州拜访法励和尚,而后便下路不明。任统领已经派兄弟们去查了。”青年侍卫犹豫了一下,还是向长孙冲说明了实情。

    长孙冲暗自心惊,太子出事还不足一月,都水监就已经将事情调查到此般地步了。要知道这可是唐朝!信息交互极其不便,基本上只能靠快马信使来沟通...道宣虽然在后世佛教名声显著,但此时还只是个三十来岁中年和尚罢了。

    看来都水监的力量不容小觑啊...

    长孙冲定了定心神,对眼前的侍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人看面相不过二十来岁,身材挺拔,面色白皙,问答之间条理清晰,进退有据,看样子是读过书的。

    “不知兄台名讳?”长孙冲整理下衣襟,抬起手拱了拱。

    “公子抬举标下了,某本是洛阳内一乞儿,圣上收复洛阳后,某被任统领收养,赐名金磊。而今添为都水监校官,平日负责太子仪仗。”任金磊先是为难的看了太子一眼,见李承乾摆手后,才对长孙冲和盘托出。

    “英雄不问出处,我观任兄仪表堂堂,想必日后定有一番大作为。”长孙冲看见了太子的手势,并未多说,只是摇摇头便结束了对话。

    反正日子还长,灵感寺的老和尚才是当下的大问题。

    ...

    当马车停下时,慧覠老和尚以及一应僧众已经站在门口迎接了。长孙冲跳下马车后,想接李承乾一把,李承乾面色还是如在路上一般阴沉,只是摆摆手,自行跳下了车。

    “慧覠法师是吧?孤来了,你还有什么话说?”李承乾走到慧覠面前,一切无需多言。

    “阿弥陀佛。”老和尚双手合什,默默念了一句佛号。

    长孙冲下车后便默默打量着周围的风景,始建于前隋的灵感寺楼宇众多,一应大殿俱全。也许是因被封禁的缘故,看起来有些荒凉破败,僧侣也不过寥寥十数人。

    “法师,当日你在皇宫妖言惑众,提什么因果报应,现如今太子完好无损,你作何解释?”太子断腿一事给长孙冲的冲击很大,使他并没有如之前一般性格跳脱,反而沉稳了许多。

    “今日殿下与公子携兵勇前来,想必老衲无论如何也逃不脱今日这一劫数了。公子又何必出言讥讽?”老和尚并没有临死之前的恐惧,只是摇头合什。

    “方丈,孤无意与佛门结怨。只要法师告诉孤那日东宫刺客究竟是谁,其余人等,孤可以放他们一条生路。”李承乾沉声说道。

    “太子,老衲已经说过,此乃业报,还愿太子劝谏皇上,日后多行善举,敬畏神佛。”慧覠宣一声佛号,便闭目不言。

    “老和尚,你太放肆了!我大唐之皇族自有天佑,善恶福报,何时轮到你一外教指手画脚?”长孙冲见多了后世顶着宗教的名号招摇撞骗的小人,对佛教本就没什么好感,老和尚再三谈及业报,终于使长孙冲忍不住了。

    我堂堂华夏,自强独立,有诸子百家,大道三千,有良才万万,何须弯腰礼拜,肃言祈求你保佑?

    “长孙小施主,良田美玉,皆是过眼云烟。王权霸业,也早晚沧海桑田。你身具佛性,何不早日放下执念?入我佛门,普度众生,方能早登极乐。”老和尚睁开眼睛,慈悲的望向长孙冲。

    “老和尚,小爷如何不需你来指点!尔等消极避世,抛弃妻子,难担半点责任,所求不过是一心圆满,也配提普度众生?”长孙冲怒火上涌,接着说道,

    “不过是一群抱残守缺的可怜虫罢了!你一生修行佛法,可知何为佛?”长孙冲深知慧覠佛法深厚,也不打算与其探讨佛理,反而准备取巧将这老和尚说服。

    “诸相非相,我即如来。”慧覠见长孙冲与自己谈佛理,不由得面露微笑。

    “佛是认识到尘世种种,皆由心而起。世人均具佛性,性却如金刚,易怒易躁,因为生活在尘世,本心被外物所扰。因为有了七窍六识,才觉得好看,好听,好闻,引发了种种喜怒哀乐。老和尚,我说的对否?”长孙冲肃穆说道。

    “施主慧根深种,犹如佛子。”老和尚笑的越来越开心。

    “错!佛门消极避世,高尚者意图教人向善,脱离苦海,低劣者不过以佛之名,骗人钱财。老和尚曾说你自己问心无愧,果真无愧否?人人觉悟,人人成佛,便可吸风饮露,从此不食五谷?在我眼里,两者皆是一般无二,对世人有害无益!”

    “佛法一味追求内心圆满,可人终究活在现世,不事生产,人人念经礼佛,岂不是在追求族群灭亡吗?”

    “若佛法传遍一地,便使一地亡国灭种,那老和尚传的是佛法还是魔道?”

    “亡国灭种,佛门便是如此普度众生?”

    长孙冲连发数问,根本不给老和尚反驳的机会。

    “施主何必咄咄逼人,老衲并无此意,引人向善终究是好事。”老和尚面露苦笑,若说自己研究佛理数十年无法反驳眼前这小儿,那才是怪事。只不过这小儿奸诈狡猾,明面上在谈佛法,实际上谈论的却是治国牧民的道理。

    “若依施主的想法,人人摒弃佛法,乱造杀业,这人间岂不成了炼狱?”

    “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只有解决生存问题,人才会思考道德问题。从人类群居开始,就有无数先贤要引人向善,可这人间何曾真正向善过?只需要使人不作恶,便堪比上古圣贤时代了。”

    “施主,佛是杀不尽的。你枉改天数,早晚会承担这份业报。”老和尚摇摇头,席地而坐,不再与长孙冲交谈。

    长孙冲并未把老和尚的话弃若敝履,虽然面色不改,但太子一事终究使自己心境巨变,来到这个时代,自己能给它带来什么改变?

    领军作战,征服外族?历史上原本大唐得版图西至中亚,东临海洋,南欺交趾,北灭突厥。只不过一场内乱便付诸一炬,远远称不上长盛不衰。

    改朝换代,甚至推进民权?长孙冲心中苦笑,此时的李二陛下英明神武,简直称得上千古名君,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成这样英明的帝王。至于推进民权更是笑话,没有阶级基础的理论,全都是空想罢了....

    也许为人师表,将后世的科技与思想一点点渗透到大唐,才是自己的归宿吧?

    “和尚,孤不是表哥那种能言善辩之人,眼中没有佛理,只有道理。你要么交出那日宫内刺客,要么引颈就戮,往生极乐去吧!”

    李承乾目光阴冷,看在表哥的面子上,容忍老和尚活到此刻已经是他忍耐的极限,仇恨与痛苦无时无刻不在啃噬他的心灵,身为一国储君,若不能报此大仇,甚至哪怕仅仅是推测中的大仇,他便怨愤难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