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17章 有女公孙,剑舞倾城

    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珠光雅致,阁楼幽幽。一曲琵琶抒胸臆,四座宾客荡愁肠。李亨坐在窗前,遥视远方,几点火把隐隐而动,似是几名武侯在街上巡逻。来到唐朝已是半月过去,自己似已完全融入了唐朝人的生活之中。前世生活犹似当年旧梦,在眼前拂过。本以为来到唐朝,就会马上面临安史之乱,承受兵祸之灾。却不想提前来到三十年,福祸相依,自己这只小蝴蝶会不会挥动翅膀改变历史的轨迹却是不得而知,李亨只想用自己的后世记忆改变大唐未来的走向,让盛世唐朝走向繁荣,而不是天宝大乱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今晚夜访青楼除了好奇,更多的是几分乏味。来到唐朝以后,宫廷的生活单一苦闷,与自己的前世生活格格不入,同时,李亨也想好好整理一下思绪,考虑一下未来的安排。如果按照历史的发展,李亨会一直做一个太平皇子,直到太子被废,李亨被册封为第二任太子,然后一直战战兢兢坚持到安史之乱,即位后没几年也就去世了,这不是李亨想要的生活。李亨宁愿快意生活,做点有意义的事,哪怕不做这个皇帝,也好比过做一个几十年的傀儡太子。这正是李亨想要习武从军的原因:远离政治中心,带兵驰骋天下。

    惜春见李亨陷入沉思,盈盈起身,为李亨添了一杯酒,掩口笑道:“看来公子心中藏了事,喝杯酒解解愁,了却烦恼事吧。”李亨接过酒杯,看怜香一曲已是唱罢,两腮竟是泛上红晕,便道“怜香姑娘果然音律不凡,在下方才却是被姑娘音声所震撼,不由自主沉浸在悲伤之中,在下敬姑娘一杯。”说完一饮而尽。怜香依依回礼,衣袖遮面,与李亨对饮。李亨见惜春在旁边跃跃欲试的表情,于是笑笑道:“却是不知惜春姑娘可否再为我二人献技?”惜春倒也不扭捏,从袖中取出一支玉笛,轻轻搭在唇间,笛声悠扬,婉转动人。李亨不禁暗自点头。古代的青楼女子大都从小被买来培养,不仅要习文弄墨,更要琴棋书画样样皆会,此外还要培训礼仪规矩,真可谓比当时真正的名门千金更知礼节。因此文人骚客、达官贵人们才会乐此不疲,尽管家中已是妻妾成群,还要去勾栏里面寻欢作乐。这位惜春姑娘所吹奏的乃是名曲《落梅花》,真可谓笛管悠悠声远扬,寒梅落花几处春。也亏得李隆基喜好音律戏剧,李亨从小耳濡目染之下才会懂得一些。但见她朱唇轻动,眉目含春,竟是风情无限,看得李亨浑身一阵燥热。

    正值此时,那老鸨走了进来,满脸含笑道:“两位恩客对我们姑娘可是满意?”李亨微微一笑,喝了口清茶,道:“二位姑娘音律不俗,且花容俊美,我二人甚是喜欢。”那老鸨捂嘴一笑:“二位公子果然是好眼光呢,怜香惜春可是我们这儿的头牌,琴棋书画皆是不俗。”顿了顿又说道;“两位恩客,公孙娘子要表演舞剑了,是否有兴趣过去观赏?”也许是两首曲子奏罢,王忠嗣终于放松了过来,看看李亨道:“公子我们快过去看看吧?”王忠嗣是武人,因此对舞剑很感兴趣。盛唐时期是中国舞蹈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乐伎舞蹈的全盛时期,能歌善舞的乐伎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当时的舞蹈有健舞、软舞之分,两大类舞均有十余种。健舞矫健刚劲,如《剑器》、《胡旋》、《胡腾》、《柘枝》,软舞则柔婉有致,如《绿腰》、《春莺啭》、《凉州》、《回波乐》等。健舞中的《剑器》舞,由民间武术逐渐发展而成,可不单纯是舞蹈,里面蕴含着武术的真功夫,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那老鸨带着李亨二人穿堂上楼,来到了一处圆桌旁。李亨好奇的打量着四周,只见此时楼上已是人声鼎沸,还有不少人正在涌入,从楼上向下看去,一楼是一间大厅,上面铺着羊绒红毯,边上有几名女子身着粉色花裙跪坐在席上,手拿乐器,四周已是宾客就坐,有些急不可耐的客人,正扯着嗓子催促公孙娘子快些出来。

    正观察间,突闻周围渐渐安静了下来,只见一位貌美女子身着红色锦服,头戴金钗,脚蹬革履,手执三尺青锋,款款走到大厅中央,分别向四周宾客行了一礼,方才起身道:“小女子唤作公孙大娘,今日来都京城,有幸为各位恩客表演《剑器舞》,还请各位恩客多多照拂。”唐朝时根据家中辈分呼名,因为公孙大娘在家中姐妹里排行老大,所以被称作公孙大娘。李亨闻言后心里一动,真的是公孙大娘?公孙大娘是唐朝开元年间著名舞人,尤善于《剑器》舞,其舞姿英武,气派宏伟。唐代一位诗人郑嵎在《津阳门诗》描写唐明皇生日千秋节宫中举行盛大乐舞表演时也说:“公孙剑伎方神奇”,并自注:“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李亨定睛看去,只见这公孙娘子顶多十七八岁,粉面玉额,口若含丹,眸若秋水,一头乌黑秀发挽着发髻,身着锦衣却显得身姿格外窈窕。随着音乐响起,公孙娘子随乐开始舞剑。

    李亨作为后世人,印象中女子舞蹈自然是柔美居多,公孙大娘舞剑则是不然,甫一开始,竟是英姿飒爽,舞姿雄奇。但见公孙娘子舞剑配仙乐,歌舞共鸣云,真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令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唐代大诗人杜甫曾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描写公孙大娘舞剑景象:“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曤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颖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急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此诗豪迈,仍不能描述公孙大娘剑舞风姿之万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