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12章 后宫风波(二)

    李隆基闻言心中莫的一动。昨日夜里他留宿武惠妃宫中,不经意间听一小宫女小声议论佛家玉符一事,于是召来问起缘由,小宫女道,王皇后因为一直未生子嗣,因此向一和尚求来玉符,并刻上李隆基名讳,和尚有言,带着它可保佑早生贵子,往后将可与则天皇后相比。李隆基听后顿时犯了逆鳞。要知道,大唐自高宗李治之后就一直没有安稳过,武则天废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当上了皇帝,武则天死后,关于皇位之争也一直就没有停息过,你方唱罢我登场,就连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想像她母亲一样过把女帝瘾,对皇位虎视眈眈。最后李隆基这皇位也是发动政变得来的,因此对于政权之争一直是李隆基心中的一根弦,谁动谁死。现在听闻王皇后有效仿武则天之心,那还得了?再加上武则天时期扶持佛教排斥道教,李隆基登基后便反其道而行之,尊崇道教,打压佛教。王皇后却找和尚求符,以上种种,都令李隆基怒不可遏,简直罪不可赦。

    本来,李隆基今日率人搜查皇后寝宫之前也是将信将疑,待搜出玉符后看上面果真有自己名讳更是大怒,信以为真,也未及细看,一把将其扔在地上,质问王皇后,正要宣布废后,却不想被李亨闯了进来。现在听李亨之言才渐渐醒悟过来。看来自己刚才真是在气头上失去了理智,现在静下心来一想,哪还不知道自己可能是被人利用了。李隆基就是从一个小王子慢慢长大的,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年,深知宫中险恶,看来玉符之事或有蹊跷也未可定。于是叫李亨起来回话。李隆基道:“把玉符给朕看看。”李亨双手奉上,李隆基接过玉符细细打量,看其上布满道家阴阳符文,并刻有道家敕字,分明道家所求玉符无疑。又叫过高力士请来异人李泌,李泌看后对李隆基道:”此玉符乃是出自道家高人之手,为皇上祈福保平安甚有效果,应妥善保管为妙。“此时李隆基已是确信李亨所言非虚,看来是自己误会了王皇后,再想到今天若非李亨在此,王皇后必难逃厄运,宫中果然步步危机!

    看着王皇后哭的梨花带雨,我见犹怜,心中甚是不忍,自己是有废后的想法,但王皇后毕竟是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却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可以诬陷坑害的,今日王皇后险些大祸临头,自己真是错怪了她。看来宫里的妃子们都是心思不少,也是时候好好整顿一下后宫了。于是道:“皇后无罪,有容快快起身。”王皇后闻言却是眼神依旧空洞,麻木道:“臣妾一时糊涂,累得皇上忧心已是罪过,还请皇上惩罚。”李隆基闻言更是心怀愧意,但作为帝王是绝不会承认错误的。于是道:“今日之事朕自当给你做主,你快些起来。”说罢亲自扶起王皇后。李亨见皇后危机已解,知道再待下去怕是会露馅,于是道:“父皇,既然误会已解清,儿臣先行告退。”说着就要退出宫外。李隆基却是反应了过来,看着李亨意味深长的道:“你今天不是去国子监就读了吗?怎么会突然来皇后寝宫呢?”李亨听了暗自叫苦,嘿嘿一笑道:“今天贺博士身体不适,儿臣不忍心贺博士带病授课,于是提早下课,留忠嗣在国子监照料。正好心中挂念母后,特来拜见。”李亨却不知道在另一边,国子监内,正在为王忠嗣授课的贺知章突然连打了三个喷嚏,唾沫星子都溅到了王忠嗣的脸上,惹得贺知章一阵尴尬,长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丢这么大的人,真真是有辱斯文......

    李隆基将信将疑,却又不好说什么。看皇后站立一旁仍在小声啜泣,感觉一阵头大,于是对李亨道:‘既然你暂时无事,就好好在这陪陪你母后,安抚一下她的情绪,朕还有奏章要批阅,就先行回宫了。“说完挥一挥衣袖,说走就走,不带走一片云彩。李亨看着李隆基仓皇而出的背影,不由得心中暗自吐槽。这便宜老子把自己老婆给弄哭了,拍拍屁股就走了,留下自己给他擦屁股,果然光棍。吐槽归吐槽,李亨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次危机要不是自己见机得早,恐怕现在皇后就要被废为庶人,不久后便会郁郁而终了。当然,史书上是这么写的,至于是不是被后宫之人谋害而死,那就不得而知了。索性现在危机已除,李亨也算放下心来。再看此刻王皇后仍在痴痴发呆,眼泪从眼眶里不断涌出,李亨心中也是为她难过。王皇后毕竟年轻的时候为李隆基登上皇位出过不少力,且多年来一直深爱玄宗,不离不弃。方才玄宗口言废后终究伤她太深。李亨从衣袖中取出黄绢,轻轻递到王皇后手中道:”母后,危机已过,还请母后不要伤心了。快擦擦泪!“

    王皇后转首看着李亨,李亨虽然不是自己亲生儿子,多年来自己对他视如己出,这孩子也没让自己失望,从小就机灵,对自己奉若亲母,今天要不是李亨在此,自己的下场可想而知。于是道:”母后虽然此番躲过大劫,却是心已冷了,哀莫大于心死,母后毕竟老了,你父皇心思全在武惠妃那儿。此番若不是有你帮我,母后必然大祸临头。”李亨闻言哽咽道:“母后说的哪里话,你我母子一体,我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害你,再说母后现在青春依旧,容颜不老,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我姐姐呢!”王皇后听了不由得白他一眼,“这时候了还开母后的玩笑。”李亨想了想又道:“不过我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或是李亨开的玩笑起了作用,王皇后不再抽泣,轻轻的道:“皇儿有话但讲无妨。”李亨道:“孩儿观察如今宫内形势险恶,武惠妃仗着父皇宠幸嚣张跋扈,孩儿担心她迟早还会发难,倒不如母后暂避锋芒,主动向父皇请辞,从此不过问宫中之事,入道观修行为父皇祈福,表明心迹,或可躲过宫中劫难。“王皇后听后沉默不言。看今日李隆基打算废后之举,已是明白玄宗对自己没有了感情,至于想要求得皇子更是奢望。倒不如听皇儿之言,不再过问宫中之事,主动退避三舍,倒是图个清净。想到这里,王皇后对李亨道:”我儿言之有理,就这么办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