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唐风云录
字体: 16 + -

第10章 初临国子监

    如此十日过去。这天,李隆基派小太监过来传话,让李亨早日回国子监就读。李亨想了想,择日不如撞日,于是叫来李辅国一番吩咐。然后叫灵儿为自己收拾妥当后,便出了宫门,门前古树下立着一匹枣红马,李辅国牵马侍立一旁。这匹马是李辅国两个月前亲自到皇宫御马监为李亨挑选的,上等的河曲马。河曲马是一个古老而优良的地方马种,只见它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马鞍马镫早已配齐,李亨翻身上马,轻扬马鞭。枣红马一声嘶鸣,缓步迈出,李辅国亦步亦趋,紧紧跟在李亨身后。

    国子监在大明宫南侧,位于务本坊,途径太子东宫和皇城。李亨带着李辅国从东侧绕行,因此路程算不上近。走在路上,李亨回忆前身李亨记忆中的国子监。国子监最早是由隋朝成立的,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唐朝建立以后用隋制,设立国子学。后将国子学改称国子监。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同时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问题也很是关注。李亨从小聪明伶俐,有过目不忘之能,六岁那年,玄宗特意选派了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彬等名士为侍读师傅教其学业,因此,国子监内李亨等几位皇子是由专人授课的。作为后世之人,李亨对于贺知章可算是耳熟能详了。《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千古传诵,而潘肃、吕向、皇甫彬三人也是饱学之士,四人都在国子监任博士,再加上李亨聪明乐学,师徒几人倒也相得益彰。

    一路上穿宫过殿,绿树成荫,花草芬芳,来来往往的宫女太监行色匆匆,看到李亨打马走过,纷纷上前施礼,李亨面带微笑点头,热情与宫女太监们打着招呼,倒使得宫女太监们面面相觑,难道是今天忠王殿下吃错了药,怎么会变得如此的和蔼可亲。李亨要是知道他们心中所想,定会仰天大呼冤枉。哥可是二十一世纪来的四有新人来着,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皇子好不好......

    李亨在宫女太监们的小声议论中来到了国子监。国子监在务本坊西侧,也就是说,将整个务本坊一分为二,西半部全都是国子监的范围。国子监占地面积也算是非常大了,除了皇子贵族,还有朝中官员的子嗣们在这里就学,当然日本派遣唐朝游学的遣唐使也都在国子监学习。这个世界的大唐是世界最繁荣的帝国,日本作为大唐王朝的附属国家,深深迷恋着唐朝的文化,每年来唐朝学习的遣唐使团就有百人以上,有时甚至会超过五百人。国子监内人才济济、学士如云,正是他们吸收大唐文化和经验的乐土。李亨下马,把缰绳扔给李辅国,然后进入国子监,早有王忠嗣迎上前来,似是来了已经有一会儿了。

    李亨与王忠嗣同行前往国子学就读。国子监设立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监内设祭酒一人,为最高教育行政长官。设丞一人,主簿一人,负责学生学习成绩和学籍等具体事宜。李亨的学习情况由李隆基亲自过问,因此倒与国子监内官员相交甚少。王忠嗣小时候常与李亨一起相伴,简直好到没朋友,李亨读书时王忠嗣就是伴读,只是王忠嗣一直志在沙场,自打两年前离开长安到现在,这还是第一次来国子监。李亨一想到学习没有这个好兄弟怎么行,于是叫李辅国提前通知王忠嗣到国子监等自己。两人轻车熟路来到国子学,其间路过太子李瑛的教习室,听到一阵朗朗读书声传来。自己这个兄长倒也刻苦,李亨轻轻一笑,和王忠嗣转入自己的教习室。

    只见一位老者身穿素色官服坐于室内,面容坚毅,眉宇间却露着狂放不羁之气,自是贺知章无疑。贺知章,字季真,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原来贺知章已然得知忠王今日就学,故此准备停当,静待李亨的到来。李亨和王忠嗣一起上前拜见:“见过贺博士。”贺知章还礼,双方坐毕,贺知章问道:“忠王殿下身体可是无恙了?”“多谢先生挂念,已经无碍了,倒是养伤耽误了功课,还需先生劳心。”李亨恭谨道。贺知章笑笑道:“忠王殿下果然好学之心大善,但还需注意身体要紧。”转首又看向王忠嗣道:“倒是有两年没见忠嗣了,现在看来比两年前更加俊伟雄壮了。不知可曾有读书?”王忠嗣道:“忠嗣惭愧,只读了孙子兵法十三篇。”贺知章抚须笑道:“忠嗣果然无愧将门虎子。”

    诸人寒暄罢,贺知章开始教授功课。今天讲的是《尚书》,贺知章道:“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李亨正听得津津有味,李辅国突然小跑而入,先向贺知章施了一礼,而后凑近李亨耳边悄声道:“皇上有旨,彻查后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