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剑曲
字体: 16 + -

第一章 托孤

    伏羲历九七六年夏至,四方兵马兵临安华城,天空黑云密布,战火四起,分不清白天黑夜。



    太和殿内,一中年男子立于龙椅之前,透过殿门看着远处的火红的天边。



    “众位爱卿,我李家天下二百余年,其间战事不断,历代先帝开疆拓土,几近一统天下,虽此留下了无数的隐患,然自朕掌国以来,广施仁政,立天下郡三十六,建民道,开辟可用之地,平息战事,朕何错之有?为何还有如此多的人反我?”



    “朕愿的是天下无战事,求的是百姓安宁啊!”



    殿内群臣默然。老太师颤颤巍巍,不禁涕零,沙哑地道:“臣誓死守护李国!”此声一起,殿内群臣齐齐跪下:“臣誓死守护李国!”,“末将誓死守护李国!”



    已在位十二年的皇帝李至善,转过身,没有人能看清他的表情,“今日退朝”。



    ------



    正仁宫内,没有了以前的莺莺燕燕,偌大的院落看着分外的凄凉,只有一对母子在院内的海棠树下乘凉,这海棠树高三丈,枝叶繁茂,花季已过,海棠就少了些味道。树下的母亲衣着绿裳,眉眼弯弯,风姿绰约,正是大李第一美人,也是当今国母。怀中的婴儿是李国唯一的皇子,出生于丙辰年辛辰丙辰月丙辰日,皇帝李至善便以丙辰为其做名。



    “辰儿,我知道你天资聪颖,出生就开窍,你快快长大,你可是大李唯一的皇子。以后可是要当皇帝的。”



    “辰儿,君子坦荡荡,你以后一定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海棠望着男婴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谁使告女”



    一曲唱罢,名为海棠的国母已是泪流满面。恰巧一阵风吹过,当年李至善初见海棠时亲手种的海棠树,枝叶晃动,如哭如泣。



    海棠怀中的刚满一岁不久的大李皇子李丙辰望着母亲,正在用力的记住这一切,微不可见的手指一抬,一片海棠叶悄然落入婴儿的襁褓之中。此时下朝回来的皇帝李至善恰巧看见这一幕,心中震颤,知晓自己的儿子不同凡人,没想到竟这般灵智早开,能勾起自然之力。



    李至善走过去接过婴儿,三人立于海棠树下,微风吹过,这一刻哪怕头顶黑云翻滚,宫外鼓声震天,画面似乎定格在这一幕,天地间唯有一家人而已。



    李至善带着妻儿走到阳学宫,将婴儿递给海棠。整理衣襟,以学生之礼拜了拜屋内老师。



    “老师,弟子求见!”



    宫内缓缓走出一人,头戴纶巾,身着青色长袍,手握竹简,腰佩古朴长行玉佩,发丝略灰,面色红润,眼神空明,使人一见如清风拂面。此人正是帝师季守国。



    对着当朝皇帝还了一君臣之礼。



    你以师徒之礼敬之,我以君臣之礼还之,君子之交莫过于此。



    李至善开口道:“师父,弟子有一事相求,今日求师父无论如何带海棠与辰儿到李家祖地帮弟子守住李家祖山。”



    “老臣答应陛下。”



    “陛下,海棠不走,哪怕明日便是宫门破开之日,海棠也要跟随陛下。”海棠决然地说道,说完李国国母看着自己怀中的婴儿,将婴儿交给季守国。对着季守国重重一跪,这一跪是对季守国的感恩,是对自己儿子的愧疚。一旁的季守国也只有沉默不语。



    李至善明白,人活着总免不了辜负别人,世间根本无双全之法,海棠选择了活着便辜负了当初的生死之约,若选择如此,便辜负了还在襁褓中的那个婴儿,海棠总得做出一个选择。季守国怀中的婴儿睁着眼看着自己的父皇与母后,片刻后用小手捂住自己的眼睛,转过头。



    “师父,弟子还有一事,辰儿灵智早开,出生便能记事,可感受天地,引导自然之力,免不了以后会惹人注意,请师父封印住辰儿与生俱来的能力,包括记忆。”



    李至善说完之后,那出生就不爱哭的小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哇哇的哭了起来,那是自己的父皇母后,他知晓即将发生的一切,拥有一年灵智的他能努力的忍受,可是竟然要将自己的记忆都封印,如何不伤心。哇哇的哭声穿透了在场三人的心灵,海棠已是泣不成声。



    “季守国听朕旨意,朕乃李国第八朝皇帝,天命所归,朕今日将传国玺托付于你,送至李家祖山,镇压天地龙气。”



    “老臣接旨!”季守国抱着婴儿跪下以后接住传国玉玺。



    李至善双手并指指天,一股气息从身体奔腾而出,双手并拢,指向季守国抱着的婴儿,此气乃天子之气。



    做完这一切后当今天下皇帝与皇后转身离去,一家分离。      



    李至善突然回头道:“师父,弟子做的一切真的错了?”



    “陛下没有错,老臣惶恐,在老臣看来,陛下的愿是在很久以后,朝代更替,总有那么一天,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现在的错是天上面的错,是人心的错啊。”



    这位在位十五年的皇帝终于露出了在天地间的最后一个笑容。挺直了腰板,大喝一声“善”。



    丁巳年夏至第二日,李国皇帝李至善与在朝诸臣战死太和殿前,无一生还,正仁宫庭中海棠树树叶纷纷掉落,天下四分!



    史称丁巳之变。



    ------



    季守国带着李辛辰来到了安华城较远的清林郡,此时怀中的婴儿两眼泪汪汪的看着季守国,明显是已经饿得忍受不了,这可难住了季守国。



    “想我堂堂十重楼的大圣人居然要学养育小屁孩,果真是学无止境,把他抚养长大,约莫着我的境界又会更深一层吧。”季守国摇头自嘲道,宛如一个书院先生。



    继续赶了一段路,两条大道的路口有一家酒肆,四周无墙,仅有一个茅草盖着的屋顶可以勉强遮雨遮日,一个中年男人正在家伙煮着茶水。在这乱世之中能开着酒肆的自然不简单,季守国作为天下境界最高的几人之一,自然能够看透一切,不过有些事情明白就行,不用道破。



    “酒家,来壶茶水”,正当季守国准备叫一壶酒水时有人捷足先登。来人是赶路的一家三口,男子剑眉星目,左手持剑,走路时左手丝纹不动,显然剑道已经登堂入室。另有一女子怀里抱着一名一岁上下的女婴,煞是可爱。



    来者三人与季守国二人擦身而过,各坐一桌。坐毕,只见一岁多的李丙辰双手伸向三位赶路人,嘴里咿咿呀呀。



    “这孩子的母亲呢?看小孩好像是饿了。”妇人毕竟也是一个小孩的母亲,于是不忍的问道。



    季守国感慨道:“这孩子命苦,父母刚刚去世,将其托付于我。正准备带着他赶往江南李山郡。”



    “如果老先生不介意,让我喂他一顿吧。”



    有些人有些事,看见的第一眼喜欢便会喜欢,厌恶便是厌恶,妇人对于李丙辰自然是前者。



    季守国欣然答应,李丙辰身体前倾,求之不得。说罢妇女便将自家千金交由握剑男人。接过李丙辰,转身喂乳。在场酒家与季守国纷纷看向它处,此谓君子非礼勿视。



    李丙辰填满肚子后,只见轻轻一抬,怀中海棠叶便飞向那名女婴手中,此时男子左手微微振动,手中的剑嗡鸣不止。李丙辰更是伸手摸向旁边男子怀中女婴的脸蛋。女婴咯咯的笑了起来。



    相看两不厌。



    季守国扔下三个铜板过后便转身告辞。



    缘分就是这样,如李丙辰与这一家三口,可能会萍水相逢后再无瓜葛,也有可能是牵绊终身。



    ------



    道别过后,继续赶路,出了清林郡跨过 横天江才是李山郡,李家祖山正是在李山郡内。李至善掌国以来,分天下三十六郡,对应三十六地煞。各郡从本郡选出贤德之人作为郡守,当时无人不称赞。



    来到横天江边上,此江宽约一百丈,江水浩荡,由西向东奔腾而去,战乱年代,江边舟船都被军队扣押作渡江之用一直季守国无舟船可用,只见季守国把李丙辰捆在胸前,身体腾空而上,飞向江心,脚尖触水,身体再次腾空而上,飞往对岸,一步五十丈,波澜不惊。



    季守国带李辛辰出宫至李山郡,耗时一天。季守国来到李家祖山前。向着此山一拜,无论自己境界多高,始终忘不了自己当年是被救济的寒门书生。



    踏入山中,一队一百人兵马飞奔而至,下马以军礼单膝下跪“末将恭迎殿下!”



    此队兵马正是李至善留在李家祖山守卫的兵马。李家祖山有着墨家巨子布下的机关,才能以一百人之力抵御四方兵马的围攻,不过也是兵马不算太多,主要的兵马都去攻占那座宫殿去了。



    丁巳年夏至过后第四日,两万兵马齐聚李家祖山。



    季守国自山中一脚踏出,“在这天地,我无法守下这一国,可这一山,所有兵马齐至,耗尽天下金铁,休想踏入一步。”说完此山拔地而起一尺,重重落下,尘土漫天如真龙穿梭在四路兵马之中,无人敢动一步,片刻兵马皆退,无人知晓的是在山落下的一瞬,山里一股泉水如丝线一般至山中心往下向方圆天地渗透,与天地气息想通,生生不息。



    “至善,你是我最得意的门生,这是我能为你,为李家天下守下的最后一山,此山不亡,李国犹在。”季守国看着皇宫方向,空灵的眼睛带泪。



    这看不出年龄的老人头发似乎白了许多。襁褓中的婴儿直直的睁着眼,没有一点哭声。



    君子重诺,我辈书生也能一力撼山。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