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故园长忆秋千索
字体: 16 + -

二十六 绿水仙踪 (一)

    今夜的寿阳山庄之中分外热闹,彼时正是上元灯节,山庄之中绫罗锦绣,张灯结彩,合家团圆,温馨气派,聚义厅中,群豪痛饮,珠箔青楼,花团锦簇。



    寿阳山庄中的群豪,自然不是此刻正在舟山脚下围追堵截南华真经的中原武林群豪,那些人既然是江公子的敌人,自是一个也不能放进门来,现在正在聚义厅中分宾主落座,举杯同庆上元的各路英雄豪杰,悉数都是隐身海宁的九华神教各路首领,舵主,九华神教昔日曾是李玉先人一手所创,至父亲李忠继任九华教主之日,九华教已经是纵横江南江北,威震中原武林的第一大魔教,隐隐有与天下第一的炽月神教分庭抗礼之势,只是九华教众自来以大唐后裔自居,并不甘心永世臣服于大宋天威,所以一直以来与中原武林群雄泾渭分明,从不轻易结交,来往,中原武林群雄因为一心匡扶宋室,一直以来也将九华教众尽皆视为妖孽,不屑与之交往,在江湖上还是以异教狂徒称呼他们,甚至暗中相助官府围剿他们,所以江榣在舟山上的行踪才一直没有被李玉泄露出去,毕竟大唐的子民,为何要去管大宋子民的闲事?



    今夜正是上元灯夜,李玉在山庄聚义厅里大开筵宴,款待九华教众各路忠心耿耿的铁血英雄,九华教麾下共分三十六堂,七十二舵,通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统领,今日这一百零八位堂主,舵主悉数从江南各地赶来舟山,与少主一起共度上元灯节,顺势也是斟酌商议一下今后的行事和打算,毕竟现在,教派之中为了联金还是抗金纷纷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所以最后只得一同来觐见少主,请少主深思熟虑之后,最终替众人斟酌定论出一个最好的出路结果。



    李玉白日间在青松崖上因为听信了江榣的一番由衷谏言,正打算说服手下各路统领独善其身,两不相助,但是骤然听得金军在金陵境内残忍屠城,金陵城内无辜百姓惨遭血劫,死伤殆尽,城内城外荒城白骨,血流成河,心中不禁有些犹豫,反复思量自己今生到底是该成为一个乱世英雄还是乱世枭雄?



    所以上元灯夜之上,李玉并未久留聚义厅中,吩咐庄内下人将各路首领送入后院之中好生安歇之后,即已身体尚未完全恢复为由回转到山庄后园之中,与家中众亲朋女眷一起猜酒行令,共享天伦之乐。



    李玉是家中唯一独子,但是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幼妹,几位姐妹平日里除了读书习武之外,生性最爱行酒猜谜,今日正是上元灯节,几个姐妹纷纷命身边丫鬟婢女将自己亲手所制的灯谜悬挂在屋内高梁之上,只等着李玉完结了聚义厅里的俗务,回转到府邸后园中来与众姐妹们一起猜谜玩乐。



    大姐李辉生性好客,在命令贴身丫鬟于屋梁之间悬挂灯谜时蓦然想起昨日被李玉自山崖之下带回来的一个蒙面怪客,当日这个蒙面怪客自称在山崖之上采药时失脚跌落崖下,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几乎送命,是李玉偶然路过将他救下带回寿阳山庄来延医调药,休养疗伤,自此后这个怪人就一直独居在山庄后院中一间清幽静室之内,极少出来见人,姐妹们因为好奇,曾想用迷香将他迷倒,悄悄取下他脸颊上那副青藤面罩来一睹他的尊容,但是却被李玉断然阻止,斥责姐妹们无知任性,可知江湖之中但凡以青藤罩脸,轻纱遮面之人,必是因为有不可言说的难言之隐,如果有人胆敢擅自揭开他的面罩,无异于是去触碰他的蛇中七寸,鱼中逆鳞。



    姐妹们后来自是没有再去打那位蒙面怪客脸上青藤的主意,后来因为忙于上元灯节,也就渐渐将那位怪客忘却,但是今日即是上元灯节,乃是合家团圆的日子,想来那位江湖怪客此时孤身一人,身在异乡,心中必是无比凄凉悲怨,所以李辉当即命令贴身婢仆去府中后院将那位怪客接到前厅暖阁中来,与大家一起行酒猜谜,共度上元灯节。



    丫鬟领命之后当即前往后院之中将那位怪客领来,此时恰好李玉也自聚义厅中归来,大家分宾主落座之后在案上摆满茶果,开始猜酒行令,李玉知道彼时方才想起一直以来只顾忙于九华教中俗务,忘记请问贵客尊姓大名,家在何处,如果思念家乡,又唯恐家乡路途遥远,山高水深,李玉可以派人将兄台一路护送返乡,回归故里,不知尊客意下如何?



    “多谢李公子厚爱,”蒙面怪客轻轻的抱抱拳说,“在下夙殒,家住岳麓山下,因在山中采药,不慎落崖,幸得恩公出手搭救,免于一死,夙殒已经感激不尽,怎敢再有劳恩公舟车劳顿,护送在下回家。”



    “采药?”李玉微微有些好奇的看着他问,“在下自幼玩耍于舟山林野之中,从未听说舟山界内能有什么灵芝仙草可供入药,兄台不远万里,自岳麓山下孤身一人来到舟山,到底所采何药,可否告知李玉,也好吩咐手下门人弟子一同帮助兄台寻找。”他说。



    “李公子不必客气,在下所采之药,其实着实算不得什么灵芝仙草,奇丹妙药,只是一株再寻常不过的忘归草而已,江南遍地皆是,寻常人家四季皆用它来调制羹汤菜肴,一文铜钱,即可于山野间采得一箩筐之多。”夙殒淡然苦笑的看着他说。



    “既是如此,兄台为何……”李玉心中甚是疑惑,强烈的好奇心掣肘着他莫名其妙的继续谆谆追问。



    “但是天地间生有灵气的忘归草,天下却并没有几棵。”夙殒落寞之间忍不住微微讪笑,“忘归,忘归,自然是忘记过去,永失归路的意思,但是这人世之上,又有谁能真心知道忘记归家之路的孤魂心中的无比心伤和苦痛。”



    “但是有时候,忘记过去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李玉黯然的俯下额头,自言自语的摇着头说,“今日李玉若是也能一举忘却李唐,忘却自己身为李唐之后,恐怕此生此世,也能如寻常百姓一般无忧无虑,快活一世。”



    “但是李唐毕竟也只是汗青黄卷之中一页匆匆过客而已,并非是谁的终身归路,在下所说的是天地众生最终的归家之路,就如同这世间生人,生不知从哪里来,死却终知要往哪里归宿。”



    “众生愚钝,只知世间有西天地狱,六道轮回,一生恐惧于此,惶惶不可终日,却不知苍天在上,一早就已将天地众生尽皆玩弄于股掌之间,何为天做孽犹可为,自做孽不可活?难道上天真的要比众生高贵?只许苍天无辜放火,不许众生有缘点灯?”李玉忿然冷笑的摇摇头说。



    “但是常言道,天意难为,公子,李唐天下翻然覆没,着实令人惋惜,但是三百年时光流逝,天下百姓又有几人,愿意走回头路的?”



    “那是因为他们不知自己还能回头,”李玉深深无奈的叹着气说,“当日李唐覆灭,李氏子孙不忠不孝,贪图淫乐自是难辞其咎,但是覆灭的东西,必定罪恶,这却是宋室皇朝自幼愚弄百姓的荒唐说辞,李唐曾经的盛世繁华已经永世被淹没于黄尘古道之中,永无机会再见到天日了,汗青古卷上可曾记载过李唐当日的盛世繁华?至多只是记载下几幅饿殍千里的流民诗画,怎能不让人激愤?”



    “公子这就错了,”夙殒微微戏谑的看着李玉,“宋室子孙又不姓李,为何要在汗青古卷中替李唐说话?”他戏谑的看着他问,这一问几乎直问到李玉脸上。



    “这……”李玉顿时语塞,脸上微微泛起一丝绯红,呆滞良久之后,终于言不由衷的缓缓自口中吐露出一句深埋胸中已久的肺腑之言,“其实,只要能够让大唐盛世再见天日,汉地百姓不再身陷水火,李玉本不在意那个最终端坐于皇廷帝位之上的人,他姓不姓李。”他说。



    “不,是此生姓不姓李,”夙殒微笑的看着他说,“想必公子亦是知道,此生姓李之人,前生可不一定也是姓李。”



    “但是必定与李氏有些纠葛渊源,就如那位江公子一样。”李玉寂然苦笑,“只可惜,他今生却偏偏并不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