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危亡录
字体: 16 + -

第86章 重返故乡

    我被信王问得哑口无言。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确有些不争气。他们从一个小小的农民起义军中脱颖而出坐拥太行山脉,在金人的重重包围下自力更生发展到十万之众,而我们有着朝廷与官兵,还有绵绵不绝的税收,竟然被金人肆虐了一年多。

    我只好避重就轻:金人出动了主力意图一举消灭我大宋朝廷,他们能征善战的将领我们在江南基本上都见识到了,大宋根基在于中原,无论兵源和战马都丢失殆尽,能守住江南之地,最后将金人击溃,已经很不容易了。

    赵榛叹道:的确如此,我九哥比我的压力大多了。如果云先生南下,我手书一封还请云先生带给我的九哥。

    我作揖:乐意效劳。

    赵榛领我进了书房,关上门,才露出一副紧张的表情:从小我九哥就是比较谨慎的人,我知道当年他在应天府登了基,但是至少应该有我大哥的口谕才能在法理上讲得通,现在他应该不知道我的存在,如果他知道我拥兵十万,会不会对我不利?

    我安慰他说:信王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高宗手下有几个将领,已经拥兵超了十万,现在是非常时期,大宋祖训武将不得带兵,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天下之要是抗金的军队,都是陛下拉拢的对象,更何况您与陛下有血缘之亲,我回到江南以后,一定面见陛下,如果将来能打通你我双方的沟通渠道协同作战,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赵榛点了点头,说:也有道理,我这就手书一封。

    他将八仙桌上的书籍都推开,拿出一张上好的宣纸,想了想之后,在上面奋笔疾书。写完以后他将信仔细的折叠,放到一个信封里面,又有火漆将信封封住,郑重的交给了我:我在信中还有一事,还望云先生多多替我说。小王起兵完全是为复我大宋,没有一丝一毫夺取江山的念头,如果我九哥怀疑我会拥兵自立,请云先生一定替我证明。

    我拱手道:信王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金实属我辈楷模,我一定把您的话带到。

    信王又叮嘱了我几句,才带我离开书房。我把他的信贴身放着,以免遗失。马扩见我们出来了,引我去喝酒,我也不好推辞。这一夜他们难得的痛痛快快饮了一场,我因为有任务在身,只喝了半醉。没想到第二天马扩起的比我还早,一边催我起床,一边给我介绍去云中的捷径,他就像一个老妈子,絮絮叨叨婆婆妈妈个没完。我半开玩笑的说:马大人现在怎的变得这么事无巨细了呢?

    马扩随口接过去:金人近日一直在增兵,你说你们牵制住了金人主力,其实前几日我才见到了完颜宗弼,只是没有跟信王说罢了,可见你们江南的日子也不好过。或许这一次相见,就是我们最后一次相见了。我不趁现在跟你说说话,怕以后没有机会了。

    说完他笑了笑,我却突然难过起来。我们一路向南逃亡只为活着,他们一直抵抗不畏死去,只有在对比中才能发现伟大与渺小。

    我起身抱住他,不知道说什么。马扩拍拍我的肩说:好了,快些收拾,吃完早饭还要出发呢。

    临行前我对马扩说:马大人,如果以后有机会收复河山,我希望在安家的时候能与马大人做邻居。

    马扩笑了:一定,一定。

    辞别马扩,我按照他说的路线轻装简行。过了赞皇城道路逐渐变得曲折,蜿蜿蜒蜒向上。太行山在这边大部分是土山,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山都支离破碎,从河北到山西,海拔陡然上升,往上爬起来非常消耗体力。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秦能统一天下,而天下征秦却不曾成功。只因居高临下的冲击与自上而上攻打完全是两个概念,只爬这土山,就已经累得没了半条命,更别提作战了,金人久攻不下信王,也与他们的骑兵实在适应不了这里的地形有关系,就像是他们适应不了江南的水路一样。

    虽然是捷径,也足足走了三天,到达云州以后,我先混过了守城的军士,直直奔家的方向走去。我们家族在云州显赫四百年,于云州繁华之地坐拥一个大宅院,远远的就能看到。

    街边熟悉的场景,唤醒我儿时的记忆,这里是我的童年,我的成长,我关于家的所有怀念,如今云州还在,云家却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我的内心百感交集。

    终于能看见了。朱红的大门已经斑驳不堪,门楣上挂着的云府二字也在风雪的侵蚀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整座宅院被一圈铁链围住,不允许任何人靠近。来来往往的百姓在街上走,没有一个人抬头看这座宅院。我站在府前,伸手想摸一下门前的石狮子,还没有触及,眼泪就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忽然后面一个声音响起:不要碰,官府禁地你不知道吗?

    我忙擦干眼泪转身看,一个衙役走过来说:不要让我们为难。

    我挤出一丝笑对衙役说:实在是不好意思,我是外乡人,看这么一座宅院,孤零零立在这里,好奇罢了。

    衙役打量了我一下,说:外乡人,怪不得呢。每一个外乡人对这里都非常的好奇,我们本地的百姓都习以为常了,毕竟也过去五六年的事情了。

    我问衙役:小哥可知道五六年前发生了什么?

    衙役说:在这城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如果你要听详细,还是到茶馆听说书的吧。

    衙役说完便自顾自的走了。我分了神愣了一下,抓住一个百姓问:您可知道这附近哪里有茶馆?

    百姓打量我一下:云中楼啊,本城最大的茶馆了。

    他说完给我指了一个方向,我道了谢,抬腿往云中楼去了。

    云中楼以城市的名字命名,说明他不仅背景深厚,还是这城中的地标性建筑。云中城最繁华处也不过是三层楼,这云中楼足足有五层,雕廊画柱,好不气派。一楼的大厅就是说书处,我坐在大厅的角落,足足听了小半天,一个老先生上场,先给大家鞠了躬,然后说:今天要说的,是这云州云家的故事,也是今天的压轴节目,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