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危亡录
字体: 16 + -

第85章 信王赵榛

    辞别了狄风,我沿着黄河水道到洛阳,然后从洛阳北上,云中郡就是我的家乡云州,这两个名字一直流传下来,宋人习惯称云州,辽人习惯称大同,金人习惯称云中。在我临行前,狄风着重叮嘱了,一定要说云中免得被人怀疑,我们就我以什么样的身份过去比较合适进行了讨论,狄风认为现在虽然是战争时期,但必要的商路还是存在的,而且因为金人本身的手工业比较薄弱,他们对大宋所产物品的需求还是十分旺盛的,所以我听从了他的意见,以贩布为名,招募了几个脚夫,马匹奇缺,只好以驴代替。我采购了三大车的布匹,招了六个人轮流赶车,自己骑着岳飞送给我的马,招摇过市的往云中进发。

    此去云中,为公是为了见洪皓,为私是想回去祭拜一下我的族人。一晃已经五年过去了,现在是大宋的建炎四年,大金的天会八年,西夏的正德四年,辽国的延庆七年。在所有的势力中,大宋虽然不是最惨的,却是根基最不稳固的,三个月之前湖南武陵的农民造反,建了大楚国,占据洞庭湖,声势日渐浩大,正是他们的天载元年。韩世忠正为大楚国的事头疼,以至于被他们牵制住了北上的步伐。

    自赵构登基以后,这是我第一次踏上黄河以北的土地。之前中原与江南是断了联系的,只有偶尔的逃难过去的人带来一些碎片化的消息,大宋的情报网在北方失了耳目,我从不知道,河北已经变成了义军割据的形式,四处揭竿而起的农民,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号,占山为王,同金人作战。我到五马山寨的时候,不仅感慨曾经在这里与狄风并肩作战的情形,再回来已经物是人非。

    正行进间,突然山林处钻出一队义军,拦路问我们:哪里人,去哪里?

    我花重金聘请的六个伙夫看到这个情形,居然扔下车就逃了,只剩我一个人坐在马上苦笑。我报拳说:商人,去云中做些小本生意。

    一个喽罗过来用刀挑开我车上的帐篷,看到一卷卷的布之后眼睛发了直:这么多好东西,这得值多少钱呀?

    我听他说话的口气,就知道他没见过大世面,还保留着农民的淳朴,于是心里稍稍的安了一下,对他们领头的小首领说:我也是宋人,如今兵荒马乱勉强养家糊口,还望军爷行个方便。

    小首领说:如今太行山都被我们占了,你要过去没有我们的批条是不行的。

    我笑:军爷说话莫要托大,太行山几百里,你们怎么能占得住?

    小首领仰起头来,得意洋洋的跟我说:我们有十万之众,连金人都不敢小觑我们,打不过了,还来议和,你说我们站得住站不住。

    我心里一凛,没想到河北之地还有如此规模的义军,不禁对他们五体投地,也想见一见他们的头领,看看是什么样的人。于是我下马跟小首领说:我是御前禁军秉义郎,此番乔装打扮,是为了去云中办一些军中大事,现在我雇的民夫已经跑了,军爷能否帮忙先把货物拉到你们营中,我想见一下你们的头领。

    小首领纠正我说:不是头领,是信王殿下。

    我揉了揉我的耳朵,证实我没有猜错。如果真的是信王的话,那是一个不亚于赵构的存在。徽宗的长子是钦宗,这是名正言顺侧立的,继承了大宋正统。赵构作为第九子,于乱世中自立为皇帝,缺少了从上一任皇帝手中继承的手续,虽说有隆佑太后加持,但隆佑太后毕竟是被废入冷宫的人,也只有兵荒马乱的时候,大家才不去计较赵构的得位是否符合法理,天下人默认赵构就是皇帝,是因为金人把皇家血脉都掳走了,只留下几个小儿,靖康之耻那年还在嗷嗷待哺或者牙牙学语中,然后唯一一个能够主持大局的就是康王赵构。

    如果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能够登基的话,第十八子信王赵榛为什么不能登基呢?

    我敏锐的感觉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姓王的旗号,可以招来十万义军,但也可以招来赵构对他的不信任与防范,我现在迫不及待的想见信王,于是陪着笑请小首领领我回营中。

    小首领又盘问了我一些关于大宋军队的其他问题以及南方的战事,觉得我大致靠谱以后,才带我去他们营中。没想到我竟然在营中遇见了故人--保州路廉访使马扩。当年我在保州从军,就任职于马扩手下,保州一战,伤亡殆尽,自此与马大人失去了联系。他见到我以后也是一愣,忙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好久没见了,云先生。

    我说: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马大人,真的跟做梦一样。这支队伍是你拉起来的吗?

    马扩腼腆的笑了一下:是我与武翼大夫赵邦杰赵大人一起立起抗金大旗,然后听闻信王赵榛流落民间隐姓为秦氏,到处去访才寻到,以信王名义招兵买马,天下英杰纷纷归附,才有了如此规模。

    我叹道:果然是大丈夫,我想与信王见一面,不知道合适不合适。

    马扩笑着说:太合适了,我们在北方与朝廷失去了联系,数次派人南下,都杳无音信,正好朝廷来了一个人,此时不见更待何时?

    说完他就迫不及待的引我去见信王。姓王的府邸离这里还有十余里,在太行山脉一处相对安全的山间平原,我的布匹被马扩拿来分给部下做衣服了,我只做了短短的几天商人,就又成了一个孤零零的独行客。

    信王比我想象中还要年轻,他听说赵构手下的人过来了,忙出门迎接,马扩引荐以后,信王问:我九哥可好?

    我能说什么呢?我说他被金人追的都逃到了海上?那不是涨敌人志气吗?所以只能捡好听的说:那是自然,我们在陛下的带领下,与金人浴血奋战,大小仗数百起,长江以南还是保得住了。

    信王呆了一下问我: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土地都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