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钦差
字体: 16 + -

第189章 特别篇 我不是一流(15)(第二更)

    特别篇我不是一流(16)

    张三保还没来得及细说张居正,话题就不知道被李四邺带到哪里去了,他抓住了这个可以提到张居正的机会,忙说道:“对对对,清廉无私,冒死诤谏,明朝这些官员,是文官不惜死,武将不爱财。比如说张居正那个时候……”

    钱欣捅了张三保胳膊一下,悄声说道:“你说错了吧?应该是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不患天下不太平,这是岳飞的名言。”

    张三保高声说道:“岳飞是哪个朝代的?”

    钱欣不理解张三保这么高声说什么,也放大了音量,答道:“宋朝啊。”

    张三保道:“对啊,我说的是明朝。明朝这些官,那些文官就是不惜死,比如说张居正那个时候,邹元标就敢抨击时弊,反对张居正夺情,腿都被打折了。”

    “有你的,那武将不爱财呢,又怎么解释?”

    张三保道:“比如说吧,袁崇焕和那个、那个大名鼎鼎的孙,孙……”

    钱欣见他都急得结巴了,试着问道:“孙承宗?”

    “对,就是他。”

    钱欣想起来《大明劫》,又说道:“是孙承宗,还是孙传庭?我实在分不清这两个人。”

    张三保也分不清谁是谁,问道:“费哥,你最懂这方面的历史,你说,到底是孙什么?”

    费一流心想:我都不知道袁崇焕是谁。

    于是,他说道:“你们应该是想说孙承宗吧,他当过天启皇帝的老师。”

    张三保摇头否认:“不是,我说的不是老师,是在辽东镇守的武将。”

    李四邺道:“用高三常用的排除法,如果不是a,那就是b了。”

    张三保道:“那就是孙传庭了,他们在辽东……”

    费一流又说道:“在辽东的是孙承宗啊,他教给皇帝最多的,就是边疆的军事。”

    张三保有些不耐烦:“不管是哪个孙猴子吧。总而言之,就是这个姓孙的武将和那个袁……他们花费多年时间和精力,对,还有大量的金钱,构筑了辽东防线。结果,辽东经略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明军易帅,匆忙撤军,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明朝放弃。这当然是不爱财了。”

    李四邺突然想起了什么,对杨嫣知说道:“你方才不是说李贽吗?个人享受生活的欲望与社会游戏规则的道德相斥。明朝那个宣扬清官海瑞的年代,有着一波诤臣的追随者;但是同时因为明朝的俸禄历史最少,也有着一帮畸形社会下的贪污腐败。”

    张三保又说道:“我还是喜欢张居正这样的,张居正一生也没有重用海瑞,只是清廉有用吗?水至清则无鱼。有道德洁癖的人,也是很难办大事的。比如戚继光就够能贪污的了,却也不妨碍人家是民族英雄啊。所以嘛,武将不惜死就够了。”

    张三保洋洋得意,他本来只是想岔开话题,却无意之间为自己“武将不爱财”找到了个反证。

    正因为明末某些武将不爱财,才导致了辽东军用开支过大。

    要是都是戚继光这样的爱拆之辈,满清铁骑就算是插了翅膀,也会让红衣大炮轰下来。

    钱欣道:“我也喜欢张居正,包括张居正重用的戚继光。”

    张三保说道:“你别和个迷妹一样瞎喜欢啊,理由呢?”

    钱欣道:“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成就离不开张居正的赏识,至今还流传着抗倭的事迹,而其特别之处在于戚继光明白体制虽然腐败,却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其才能在那个年代做大事,在体制内流传出抗倭的事迹。”

    李四邺却说道:“然而却恰恰是因为这样的体制久久不变,才使得数百年后的黄海,倭寇能够肆无忌禅地侵扰。”

    杨嫣知说:“这些固然与太祖成祖当年的创下的牢固体制不无关联,专制王权的空前强化,另一方面要得益于程朱理学在此时的发展。”

    钱欣眼前一亮,道:“我突然想起来,《武林外传》就定格在明朝诶。但是从中可见《大明律》并不能够让人完全折服,老邢和小六身为官差也是不得其要义。”

    张三道:“谁说《大明律》不能够让人折服了?吕秀才啊,动不动就背《大明律》,知识就是力量。”

    李四邺道:“然而吕轻侯那样的秀才却是八股取士下的缩影。这种统一的价值观,这种宋明理学,却也恰使中外的差距拉大。八股取士,儒家精英分子经过科举上升至官僚阶级,宣扬忠孝廉节的力度远甚于对《大明律》的普及度,这是一种道德对法律的变相代替。”

    张三保道:“你们还记得不念书那会,卷子上好几次见到那个照葫芦画瓢的漫画,官场上处处是模仿和服从,缺乏灵活有效地法律规则。”

    杨嫣知的话像是在总结那个时代:“万历十五年,雇佣劳动的经济形式早已产生,社会契约却远远有待加强。经济与法的不对等,预示着一个王朝的没落。”

    张三保的话则像是在总结刚才的争吵:“这就对了嘛,历史上的哪个朝代还没有治乱兴衰的过程。正如人有阴阳两面,大明王朝的面孔,绝不止于三张。所以嘛,明朝也罢,清朝也罢,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没必要为了这个争得头破血流。”

    李四邺道:“这些年来,好久没有这么聊过了,痛快。费哥,你说得尽兴不?”

    费一流心说我都听不懂你们说的是啥,幸亏以前上朝的时候也不怎么发表意见,要不现在还不得憋死。

    钱欣道:“四邺,你现在是大老板了,平常哪有时间这么东拉西扯。”

    李四邺叹道:“有的时候,真怀念过去啊。”

    张三保的话像是在总结今天的宴席,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四爷,你也该回去了,待会还有个会呢。”

    李四邺站起来:“好,今天就到这吧,日后常联系啊。三保,你记得把一流和钱欣送回去。”

    张三保点点头:“诶,您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