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钦差
字体: 16 + -

第109章 谁,谁叫我

    费一流道:“刺激吗?”

    如烟道:“是啊,见惯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体验一种新的事物,别有一种风味。这个你懂不懂?”

    费一流心想:我自幼便接触自由恋爱的观念,要想寻刺激,倒应该体验一下包办婚姻了。

    包办婚姻貌似也体验过几天,不过还没开始,就被杨嫣知休了。还没到婚期新娘就跑了,想想真他娘的刺激!

    “我懂我懂,”费一流应到,又想到如烟自幼被卖他乡,说道:“但是,你有……吗?”

    “当然有妈啊,要不我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呀?”

    我说的是“你有(父母)吗”而不是“你有妈”,当然这似乎不影响什么。

    费一流道:“石头里怎么能蹦的出来如此佳人,我的意思是说姑娘简直就是天女下凡啊。”

    “下凡天女也是有父母的呀。比如说织女就是天帝的孙女,所以才会有王母阻拦婚事嘛……诶,等等,好像没听你说过你家人啊。”

    费一流不免有些伤感:“家人……我那喜欢品茶的老爹也不知现在怎样了。”

    “听说公子不是自幼被道人收养吗?难道……”

    费一流心想一不小心说露穿越的天机了,急忙辩解道:“呃,其实……隔壁的猫叫声怎么那么大?叫不叫人睡了?明天还审案呢。”

    (作者你出来,这哪里是辩解?这是直接转移话题好不好。)

    “不理它。公子方才说老爹……”

    费一流转出一副很惊讶的样子:“我有说老爹吗?”

    “是啊。”

    看来是躲不过去了,费一流灵机一动,答道:“哦,我是说老铁。”

    “老铁?”

    “就是指关系靠劳的哥们儿,东北话。”

    “公子还懂东北话?”

    “那可不,必须的呀,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还有,李四邺不就在辽东待过好一阵嘛,”说到这里,费一流拍了拍墙,喊道,“老铁,小声点儿!”

    ……

    再说隔壁,李四邺大汗淋漓地对那姑娘道:“这个办法真的管用啊,都听不到隔壁的猫叫声了。”

    “是啊,是啊,继续!”

    ……

    青年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八九点钟的太阳已然升起,而青年却还赖在床上。

    费一流猛地醒来,如烟还靠在他的臂弯上。

    他小心翼翼地把胳膊抽出来,穿衣、提靴、收拾招文袋,却还是惊醒了如烟。

    如烟眨了眨眼,起身帮费一流整理着装:“要走了吗?”

    “是啊,这次是真的有要案要审了。”

    费一流正要走,如烟却从背后抱住了他。

    “都说官场险恶,你小心着点啊,别得罪了地头蛇。还有,你什么时候会来啊?”

    “没事儿,还有四邺替我把关呢,他可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官油子了。”

    这时,传来了“咚咚咚”的敲门声。

    “说我什么坏话呢,”李四邺三管齐下,边拍房门,边穿衣服,边喊,“一流,走了走了,路知府他们应该都已经赶到察院了。”

    费一流应着,刚要走出房间,突然想起了什么,扭头对如烟道:“太阳一落,我便回来。”

    李四邺在门外喊到:“快走吧哥们儿,再不走云就把太阳遮住了。”

    —

    经过了丽春院这一夜,李四邺性情大变似的,与费一流说话,不再那么刻板严肃正经了。仿佛是因为都成了嫖娼之人,而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端着的了;又仿佛那个女人给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去察院的路上,他哈欠连连地说道:“一流,昨天晚上鼓动啥呢?搅得我都没睡好。”

    费一流伸了个懒腰,说道:“你那声音才大呢,直接压过了你房间里那女子的声音。”

    “有吗?”

    “对了,你不是找了个声音好听的吗?让兄弟我也听听这天籁之声呗。怎么女人的声听不到,反倒只能听到男人叫?真没天理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干男人呢!”

    李四邺笑道:“这房子太不隔音了。也不知道就这样子,丽春院还怎么能把生意做得这么红火?”

    之前说过,城北的万花楼新招了一些胡妓,城南的丽春院有些扬州瘦马。此外,还有城东城西的青楼楚馆,丽春院绝非久安城内烟花柳巷行业的一枝独秀。

    前文提到,丽春院招牌上的那几个字可是出自路知府的手笔。这其中有什么蹊跷,可就不得而知了。

    说到这房子的隔音质量,费一流心想,必须得给如烟尽快购置房屋了,但是该去哪搞这么一笔银子呢?

    我要是个工科生就好了,那样就能……罢罢罢,空想误家,想点儿实际的吧。

    ……

    费、李二人到达察院之时,看到院外已然停放了三张轿子,一张赛一张的华丽。

    轿子的文化真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时俱进。

    所谓源远流长,轿子在中国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述到西汉之时,甚至早在大禹治水之时就有了雏形。

    那时的轿子是由于车不能在深山老林间驰骋,于是就有了这种一步一颠的代步工具。

    正如《明史·舆服志》有云:“轿者,肩行之车。”

    轿子文化,历代相袭,与时俱进。到了明朝,坐轿已经成为达官贵人出行的不二首选,成为趋之若鹜的时尚。

    为此,明朝政府也与时俱进地多次修改发布达官贵人乘坐轿子的标准。

    拿察院停的这三顶轿子来说吧:

    这个最小的蓝呢官轿用两人抬,出行时鸣锣七响;

    稍大的绿呢官轿,用四人抬,出行鸣锣九响;

    最为华丽的那张银顶轿子,皂色盖帏,出行时则鸣锣十一响。

    等级森严,讲究颇多,真可谓博大精深。

    不仅是官员,婚嫁之时,女子都要坐大红花轿,披红挂绿,花枝招展。

    对于讲求实际的人来说,驾着七彩祥云来娶亲算什么本事?

    猴子才成天掉根威压在空中荡来荡去呢!

    骑着高头大马,领着八抬大轿来迎娶,那才叫无限风光。

    当然,至于浪漫与排场的选择,这里按下不提。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