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钦差
字体: 16 + -

第36章 一只鸡引发的命案

    上回书说到路知府向费一流和李四邺等人介绍了这鬼狼山的背景,然而这和鬼狼山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鬼狼山陈大汉起义失败后,朝廷于嘉靖八年修建了疙瘩关,都置重兵,“控扼要害,长年戍守”。而久安府,也正是在这一年,被改州为府。

    然而,鬼狼山的传奇被没有就此消失。

    大约一百年以后,到了万历皇帝在位的最后几年间,由于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致使这里的人们饥寒交迫,这个时候,又有一伙人不堪忍受晚明的黑暗,上了鬼狼山。他们在鬼狼山落脚,效仿《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挂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宣称劫富济贫,抢劫过往的富商,行动轨迹小到太行山的“四关”“八陉”,大到北五省(山西、陕西、直隶、河南、山东)。

    由于据说山上有个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撑起的“聚义厅”,又经常出没于太行山的“四关”“八陉”,鬼狼山如今的这伙人中,便有这“四鬼八狼”。每每做下了什么事,往往贴个条子,上面写着诸如“杀人者四鬼八狼也”这样,类似《水浒传》中的话语。这也正是由“疙瘩山”改名为“鬼狼山”的原因。

    周比听到这里,叫到:“正是,正是啊,费大人,这正是我和你所说的,那四鬼八狼,神出鬼没,可能大半夜的时候,你正在床上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突然发现,床头多了一张纸条,那纸条上正是四鬼八狼的笔迹啊。”

    李四邺道:“路知府当年就是在久安府治下的疙瘩县任职吧?”

    路知府道:“正是,下官做过整整十年的疙瘩县令。”

    李四邺道:“鬼狼山处于疙瘩县的东南,这整整十年里,路知府就只知道这么多信息吗?只说是四鬼八狼在这鬼狼山上,都不知道这四鬼八狼究竟是几个人?”

    周比道:“正是,路知府你怎么连这点儿匪徒都平不了?不过我听说这四鬼八狼是四个鬼,八屁狼,有道是中原四鬼,天下八狼,区区十二个人,折腾了这么大的阵仗!”

    路知府道:“下官无力剿匪,下官有罪。不过下官毕竟对付这群匪徒多年,他们的数量,下官略知一二。这四鬼八狼并非十二个……”

    “那是几个,莫非一个叫中原四鬼,一个叫天下八狼,只有两个?”

    “非也。”

    “我倒是还听过一种说法,莫非中原四鬼和天下八狼是一个人?”

    “四鬼八狼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两个,更不是十二个,少说也有上千人!”

    “什么,”周比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话都说不利索了,“上……上千个四……四鬼八狼!”

    费一流扶起周比:“周大人,不必惊慌,没想到这里匪患如此严重,看来久安这趟我没白来,费某一定要替这里的百姓做些大快人心的事情,才不辱皇命!”

    路府的一个丫鬟走过来递茶,心里想道:“咦?这地板上怎么会有水呢?方才是哪个姐妹在这里?肯定是她不小心洒了,得赶快叫她来收拾。”

    却说周比渐渐回过神来:“是啊,费大人,晋官难当啊,我和路知府一样,都为这里的土匪所连累业绩啊,正如屈子说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啊。费大人,锦衣卫大人,还请两位能在京城,能在圣上面前替我们多美言几句啊,希望圣上能理解我们这些地方官员的不易啊。你看,路大人都病倒了。”

    路知府咳嗽了几下,喝了口药,说道:“下官无能,但是这四鬼八狼的确不好应对啊。他们啸聚在鬼狼山上,号称“四鬼八狼”,飞檐走壁,神出鬼没,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才知晓他们的藏身之处啊。而且这鬼狼山处在山西、河南、北直隶的交界上,各地官员相互推诿,几乎是三不管啊,凭一地之力,根本无力剿匪啊。”

    “是什么人,造出了这样大的声势?”李四邺道。

    周比道:“现如今,鬼狼山四鬼八狼的贼首,姓刘,青面獠牙,一脸的麻子,都叫他刘麻子,也号称刘豹子,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此人心狠手辣,他去看脸上的麻子,看完后反过来把行医的给杀了;甚至连他的亲生父亲都难逃其手啊。这样恶毒的鬼狼,的确不好对付啊。”

    李四邺道:“二位大人莫非是被那四鬼八狼吓破了胆?恕我不知这鬼狼山的深浅,不过你我皆为朝廷官员,受命于皇恩,保卫一方百姓,如今这样,岂不是又是体统,官威何在,朝廷的颜面何在?”

    路知府道:“锦衣卫大人,我和周大人并非被吓破了胆,只是四鬼八狼在暗处,我在明处,这鬼狼山处在山西、河南、北直隶三地交界,剿匪,剿匪,狡兔三窟,屡剿不止。其南面的河南境内,更是黄河泛滥不止,流民大量向北移到久安城内,人员混杂,更是不便管理。自古兵灾不断,民风刁悍。疙瘩关的驻军,甚至于常被三地的农民讹诈。万历年间,曾有一疙瘩县的老妇报官,咬定疙瘩关的一个新兵偷吃了她家的报晓鸡……”

    “诶,偷吃了报晓鸡,怎么这么熟悉?三打祝家庄之前,鼓上蚤时迁到祝家店求宿觅食,不就是因为偷宰店家报晓公鸡这个事被抓的吗?这倒是有点《水浒传》的味道了。《水浒传》里那时迁偷鸡事后被发现,店家可是无论给多少钱都不肯啊。”费一流道。

    路知府道:“正是,这老妇咬定报晓鸡被吃,虽然并非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是她漫天要价。主事官员刚愎自用,在乎青天的名节,声称大义灭亲,绝不徇私舞弊,要为百姓主持公道,听信一面之词。然而把个新兵蛋子急得哇哇哭,当今俸禄低下,哪拿的出那么多钱?何况我大明注重名节,新兵哭诉冤枉不止。也不知谁想了个瞎了心的主意,当众将新兵剖腹,未见一丝鸡肉。这才证明了新兵的清白,只是,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