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忽必烈
字体: 16 + -

第24章 酒意还未消

    “晓涵姑娘,看来,你是有些酒意了。”留梦炎冲贾似道笑一下,“要不然,让晓涵姑娘在内定休憩一下,如何。”

    “我没有喝多。”晓涵踉跄着站起来,她想出去透一下气。

    “晓涵,你喝多了。”冉玮想拉一把晓涵,但是,晓涵拨开他的手。晓涵走出门外,春风骀荡,她觉得头脑清醒许多。“晓涵,你这样,有些失态的。”冉玮的两个眼象两只炽热的火球,他紧紧地盯着晓涵说,“你和我是是外地来的吧,晓涵,咱们走吧,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玩的。”

    “有。”晓涵嘿嘿笑到,“这里是人间天堂,是临安,是天下最美的地方,只要你愿意上车,俺保证和你在一起,在这一个好玩的地方,一直游玩一下去,如何。”

    “真拿你没有办法。”冉玮见晓涵如此执拗,便领着她走出门外。外面,游人徜徉在树丛中,在欣赏着大好春景。冉玮知道现在晓涵是有些醉意了,他觉得有时候觉得人生真的像一场赌博,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这样的机会与胆量。现在,就算自己要去看一座山吧,就赌一把,自己一定会看到山的。冉玮坚信着他与晓池的爱会有结果的,一路走来,尽管有那么多的闲花野草,但他并不心动。走在前面,他回头看了一眼晓涵,见到立在门外的留梦炎的目光是充满了淫邪。

    “冉将军,你和晓涵姑娘,这是准备去哪里?前面就是世人想看的山了。”留梦炎不怀好意地笑了一下,“看到了山吗?那可是望山跑死马哩。”

    “知道。”冉玮嘿嘿一笑,“留丞相,你可不要着急,我觉得前面那座山并不高大。你和贾丞相,要不着急的话,我和晓涵去走一走,如何?”

    “去吧。”留梦炎有些愠怒,“你和晓涵来的时候,要和俺打个招呼。我喝的有些高了,也想出来吹吹风。怎么,你不喝了吗?你不喝,那酒喝的还有什么劲?冉将军,你在合州有军功,我和你相比,是有些颜赧,这样说,真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你走吧,就是觉得和你在一起喝酒带劲。你想去看山。我和贾丞相,等着你,人要言而有信的。”

    “那我和晓涵姑娘,真的要去看山了。”冉玮不好意思地看了留梦炎一眼,“刚才也许是酒有些高了吧,是酒起劲了吧,害得我没有礼貌,没有和你打个招呼,出来了,真是不好意思。””

    “没什么,只要你愿意,走吧。”留梦炎笑了笑说,“只要你和晓涵姑娘玩的高兴,就好。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去吧,你们上山吧。”

    冉玮不想再与留梦炎多言语了,耳盈鸟语,目满青枝,见山间绿红相扶,异馥诱人,她轻吟到,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他听后直竖大拇指。从渗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处可以闻到一种潮湿的、发酵似的气息。无数嫩绿的新芽像针尖似的探出头来,仿佛张着小嘴在那里呼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杨柳开始发芽,在春风中摆动着柔和的枝条;桃园里、赤条条的桃树枝上已经有了含苞待放的蓓蕾;金灿灿的迎春花像一张张笑脸,兴高采烈地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喜讯;碧瓦晶莹,春光明媚;芍药带雨含泪,脉脉含情,蔷薇静卧枝蔓,娇艳妩媚。这里有近景有远景,有动有静,有情有姿,随意点染,参差错落。晓涵一直在冉玮的搀扶下向前走都会,冉玮咳嗽一声吟咏到,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晓涵,如果我能和你,就咱们两个人,这样,一直呆下去,多好。是的,你也会带我去想去的地方玩吗?一定会的。是的,晓涵,我和你一样,反对战争。”

    “真的吧。”晓涵心头一沉,“冉玮,有一些事,过了就淡忘,有一些人,离开就消失,有一些爱,过了就平淡,有一些伤,久了就浮平。有时候觉得是自己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是因为自己和那个只会吟咏说一些唱一些的人在一起,觉得很快乐,现在,想起来,有时候会很自责。不爱不疼的时候,怎么却又想起一些事,一些人。蒲公英的香味是轻轻的,狗尾草的尾巴是茸茸的,西红柿的脸蛋是红红的,油菜花的金黄是灿烂的,小鱼儿的笑容是甜甜的,世界,不是没有谁不可以。人,都是平凡的,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会谁离开谁没有办法生活了。想到这,我便更加觉得你的心胸太狭窄了。和你相处,本来就是想好好处个朋友的,真的,我就是这样想的。”望着山间的野花,晓涵觉得自己的心情好多了,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了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了花的香味,不约而同地在半空中飞来飞去。她望了一眼树林,那里有许多的小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山间小道上,有一群顽皮的小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

    “晓涵,这里有个庙的,你愿意去吗?”冉玮笑容可掬地说,“怎么,你刚才,一个人在说话,在想什么呀。你叽叽喳喳,说个不休,真的有些好笑。”

    “没什么。”晓涵冲查冉玮然一笑,“你说什么,冉玮,你说有个庙,什么庙?哦,真有魏庙呀,难道说我说的前世那个庙吗。”晓涵望着冉玮,她喃喃自语一句,只是觉得有些头晕。恩恩爱爱,一切是那样的朦朦胧胧,想到魏庙时,晓涵的心里涌起一阵好奇,她想去那个叫魏庙的地方去看一看。“那个庙,不远吧?要不然,咱们一块去看一下吧。觉得眼前的一切,象在我的生活里,发生过一样,真的。”晓涵有些不自然地笑了笑。“没什么,没什么的。”

    “什么没什么?”

    “冉玮,我是说,这个芒山也没什么好玩的,也没什么好看的。”

    “晓涵,你时,真的令人感觉到莫名其妙呀。”冉玮尴尬地笑了笑,“前面有个汉洞,在山下,以前,我是听说过的,不过,我是不敢去玩的。”

    “怎么了?”

    “小的时候,来过这里的,我听这里的人讲,以前有一个戏班子,也就是一班唱戏的人,到那个洞去过,再也没有见那些人出来。”

    “怎么会这样?”

    “有时候能听得到洞里传出锣鼓声乐,却总不见人出来。他们在洞里迷失了。”

    “冉玮,你不是酒喝多了。不会吧。”晓涵突然来了精神,“要不然,咱们去看一看吧。”

    “你想去?”

    “嗯。”

    “这样说,早知道让贾丞相和留丞相两个一块来了。”冉玮叹息一声,“晓涵,说实话,我是有些怕的。那两个人,都对你不怀好意。防患未然,你要听我说的话,你要记下。真的。特别是那个留丞相,他是一个老猪头,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

    “你说什么呢。”

    “晓涵,真的。”冉玮叹息一声,“你真想朝前走过去?听说那洞里有一条河,很细,很窄,但过了那一条河的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不会吧,走,咱们去。”晓涵说着朝山下走去,“冉玮,你刚才说贾丞相,和留梦炎的坏话,这样不好。不要在背后评论一个人。刚才,你为什么不要酒桌上当面说出来呢。如果你不愿意陪我,那么,你现在,回去吧。我想,一个人呆一会儿。”

    “走吧,我陪你。”冉玮有些不情愿,但他还是陪同晓涵来到山脚下的汉洞旁。

    冉玮和晓涵走进汉洞的时候,他才觉得自己的腿有些颤抖。他很想在晓涵面前卖弄一番文才,他说汉洞之所以叫汉洞,就是因为刘帮当年在这里斩白蛇起义。刘帮这个人是无赖呀。查嘎说到刘帮时,还吟咏起他的大风歌。接下来,冉玮说的一些话就有点语无伦次了。他先是吟到,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垄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又说,晓涵,现在,这里如茵的绿草,交织成一道生机勃勃充满动感,多美呀。忽然,他又说自己想方便一下。洞里就他们两个人,说这话时,他示意晓涵先走,自己又朝后退却几步,找一个旯旮处方便起来。

    “方便,随你的便。”晓涵捋一下刘海儿,她的额头有些汗浸浸的。

    “晓涵,你累了吗?”冉玮叫了一声。

    一阵淙淙声传来,似在鼓乐声,惊得冉玮一身冷汗,他想到了当地传说的有一个戏班子闯进那条河再也没有回来的事情。

    河床很窄,差不多只有一步之遥。望着涓涓细流,晓涵一步跨了过去。她过头来冲惊魂未定的冉玮笑了笑。

    “过来呀。”

    “不。”冉玮摇了摇头。

    “你怎么了?”

    “晓涵,你是喝多了酒,现在,你的酒意还未消哩。”冉玮搓了搓手心的汗,他回头望了一眼,“晓涵,回来吧。你刚才提到什么魏庙,你不是要去魏庙吗?走,咱们还是去魏庙吧。魏庙真的有两层小庙哩,走,回来吧。我带你去魏庙。”

    “你这人怎么这样呀。”晓涵嗔到,“这河挺窄的,过来吧。”

    “不,晓涵,我看你还是回来吧。”

    “那我一个人进去看一看。”晓涵说着朝里走去。

    晓涵朝里走去的时候,冉玮看了一眼渐渐便小的晓涵的背影,折身向洞外走去。

    晓涵分明看到顺水而来飘过一阵紫色烟雾,她觉得有些头昏。恍惚间,她觉得自己走到了河的尽头。晓涵看到一座古典仿竹风格的桥,架在河边的边竹林相映,令人心旷神怡。过了桥,映入晓涵眼帘的是牡丹园、桃花园、林兰园、森桂园、竹园、水杉林、铅竹林、池杉林、雪松林、湿地柏等一个个大园子,有一个小山坡,满山遍野的绵羊石或蹲或卧惟妙惟肖,满岗乱石如群羊,独特自然景观处有一个小阁楼,阁楼彩檐丹栋,古意盎然,四溢飘香。林中的书院幽静高雅,富有野趣的湖岛幽雅环境。真是青草蒲苇遮天地,莲藕菱角鸡头来。碧荷连天远,览荷尽是春。晓涵看到那个湖的湖面开阔,景色秀丽,荷苇交织。荷花盛开,气势恽宏,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红莲白荷,在绿水碧波、五色水草间竞相开放,引逗得人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远处的山头婀娜多姿,秀其大成。有个自然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湖山之间,山水互映,别具一格。

    有一个老者走近晓涵,他捋一下雪白的胡须。

    “姑娘,小老儿这厢有礼了。”

    “这是什么地方?”

    “看你打份怪异,俺还想问你从何而来哩。”

    “这里真是一个世外桃园。”

    听晓涵脱口而赞,那老者叹息一声,说起当年自己的先人来此避世的事情。遍地灾荒侵扰黎民,算来也有好多年了,中原人民,不仅遍历兵灾战火的祸患,而且遭受水、旱、蝗、疫的侵扰,其严重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40余年旱、涝灾害,山东18次,河南17次,河北七八次。特别是暴发了被老百姓称为灭顶之灾的大洪水。黄河在曹州、汴梁等地三处同时决口,百姓被迫迁走45万余户,使河南大面积受灾。蝗灾也相当厉害,25年中大蝗灾就有十八九次。先人说,当今普天下战火蔓延,黄河南北白骨遍野,只有山西、河东一带老百姓人丁兴盛,仰有所事,俯有所育,活得有滋有味。所以先人率族人前往山西避难,不成想进了这洞,就再也不曾出去过。

    晓涵听了老者的话,她有一种恍若梦中的感觉。

    “有时,大家,都在做梦呀。”老者笑逐颜开地说,“姑娘,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从俺们先人率族人进洞以来,几十年过去了,俺们族人一直没有出过洞,你是怎么进来的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