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忽必烈
字体: 16 + -

第20章 坚守到最后

    冉玮见晓涵从元好问的住处出来,表情很似失落的样子,便知道晓涵内心还是对元好问有几分情感的。

    “一个男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人,是很想说出自己的诺言,并想和那个自己喜欢的人相约坚守直到生命的尽头。”冉玮把马辔递给晓池,他凝视着晓涵深情的眼眸,有一种想把晓涵轻轻地拥入怀里的冲动,甚至想在她的耳边温柔的喃喃相守一生几个字,这一刻,他被晓涵的一片痴情感动着,似乎从来没有感受到自己的爱是那么的强烈,让他无法抗拒。

    晓涵没有说话,她流泪了。

    晓涵靠在冉玮的怀里,把心敞开,倾听他的心跳,感受他的爱,闭上眼睛泪却流了出来。晓涵的泪水汇聚成人间的一池青绿,那池中,有一对鸳鸯在忘情的嬉戏。冉玮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望着晓涵,在这静静的夜,树影摇曳,徐徐微风自遥远的彼岸吹来。风儿牵着影的手,悠然游走,淡淡清香,悄悄延伸出醉人的芬芳。

    把晓涵拥抱在怀里的时候,冉玮仍然觉得自己恍如梦中,有一种不真实感。

    “晓涵,我不是在做梦吧。”

    “不是。”

    “晓涵,是不我不好,真的是有失礼节了。”冉玮有些不知所措。“晓涵,要不,现在还去我住的地方吧。这里的风很野,你不冷吗?”

    晓涵摇一下头。

    晓涵从晓涵冉玮怀里挣脱出来,她牵起马辔。

    “已经是天黑了,咱们要走了。”晓涵说着默默地牵着马朝前走去。

    冉玮木然地立在那儿,不知是叫住晓涵好还是跟随晓涵朝前走好。

    晓涵回过头嫣然一笑。

    冉玮好象是受到了鼓励似地跟上晓涵。

    两个人闲散地走在月光下。

    冉玮的心绪随一片片游动的浮云,畅仰在广阔无垠的湛蓝天幕上,自在地飞,自由地飘。

    “晓不,其实,我是真的喜欢你,才忍不住来和你告别的。”冉玮低声说,“今晚,和江声一起喝的酒,可能我的酒有些多了。听到江声说起你的趣事,越发地喜欢你的了。你和王社还有江山来到合州,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喜欢你了。”

    “我知道。”

    “你知道?”

    “嗯。”

    “晓涵,你真的知道呀。”冉玮似乎有些兴奋不已,他赶到晓涵身边捉住了她的手,想说什么,可是,却又欲言又止。他喜欢把自己整个思想清空,让其呈现成一片茫茫空白,尔后心里只想着晓涵,让自己完全沉浸于思念晓涵的氛围中。他喜欢对着窗外的景物寄托心中情怀,静静地编织属于自己一个人浪漫或凄凉。

    “云在青山,月在天。”晓涵叹息一声,“冉将军,我知道你现在心绪斑驳,可一切只能靠你自己。你现在是怕去了临安,可能是生死不明,还担心自己没有机会把心思说来?”

    冉玮无语了。

    晓涵依然牵着马走在前面。

    晓涵走着的时候用手搓弄着马缰,她很想驻足和冉玮好好谈一谈,但又觉得两个人似乎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走呀。”晓涵回头冲冉玮嫣然一笑,“花开叶落,日升月沉,有时候我和你一样都是不能自抑的。冉玮,不,冉将军,以后,只有你自己多保重吧。”

    “晓涵,我发誓要和你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冉玮终于大声说出自己的心志,他感受到了晓涵的宁静,柔和,永恒,也体会到她略带伤感却又微带浪漫的心绪,而自己在经历了情与欲的浮躁之后,也呈现出一种深沉的美,由内向外散发着一种澈透心腑的宁静。他此刻也从容走入淡定,象一溪激越的水流变得清幽起来。“晓涵,能看得出,你对元好问很有好感。”

    “你怎么知道的。”

    “知道。”冉玮一声叹嗟,“我什么都不如元好问。真的,我真的是文不能压八卦武不能定乾坤。”

    “不要这样,你只能注意修行,哪有办不到事情。冉将军,你切不可自暴自弃,立志不定,经不济事,只要你认定自己能干成一件事,就一定做得到。”

    “现在大敌当前,我却文不成武不就,真是没有什么信心。”

    “说到以后,我也是没有什么信心的。”晓涵驻足看一眼冉玮说,“我这一次和元好问去见忽必烈,其实,我是去劝阻忽必烈少一些杀戮。眼下,蒙古人是要下决心与我们开战的,你和我该怎么办。”

    “我们家是朝中重臣,还有合州这些誓死不降的将士,大宋,不会这么快国家就完了吧。”

    “会的。”晓涵深情地望着冉玮说,“如果真到那一天,你怎么办?”

    “不知道。”

    “你是男人,怎么会这样说。”

    “你准备去哪里?”

    “我会和你在一起的。”

    “那只是一个梦想。”晓涵郁闷地叹一口气,她抖动一下马缰,翻身跃上马背。“走吧,去临安。”

    路上,晓涵向冉玮说起了忽必烈,说起了他的家族。她说,忽必烈比较推崇儒家思想,希望可以对江南檄而定,既提高自己的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地位博得美名,又避免社会经济受损,获得实利;郝经是最早追随忽必烈的汉族儒生之一,协助忽必烈治理封地、征讨大理、处理与蒙哥汗微妙而又错综复杂的矛盾、争夺大汗宝座。可以说,忽必烈能形成比较开明的思想、能有条件地接受汉文化、推行汉制汉法,与郝经是分不开的。此次攻南宋,郝经随行。郝经知道蒙哥现在对忽必烈委以重任,这个结果来之不易。早在当初窝阔台汗去世后,汗位虚悬时,忽必烈家族一系便与别的族系开始了矛盾冲突与实力较量,那是蒙古汗国初年又一个汗位虚悬、汗位交替时期。选择谁出任下一任大汗,是当时蒙古汗国臣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各派势力斗争的焦点。蒙哥从小就被窝阔台大汗抚养,本来就有较高的威望,当时蒙哥正是年富力强之际,南下灭金,他曾协助其父王拖雷在三峰山消灭金军主力,为国家立了大功。尤其他曾亲自参加长子西征,勇冠三军,战功卓著。从他的资历、功劳、能力和威望各方面看,他都是此次蒙古汗国大汗的合适人选。作为刚刚去世的大汗贵由的妻子,海迷失自然希望汗位保持在窝阔台一系手中,最好由自己的亲生儿子忽察或脑忽继位。但这两个儿子年少无知,既没有足以服众的战功和能力,也没有令人看好的先天素质,甚至海迷失本人对自己这两个儿子也丧失了信心。经过与其他谋臣商议,他们感到只有再次拿出窝阔台的遗嘱,由阔出之子失烈门继承汗位了。于是他们派人四处活动,包括派出谋士游说唆鲁禾帖尼王妃,唆鲁禾帖尼王妃表面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但私下里却加紧了自己的活动。蒙古汗国诸王中有资格、有能力争夺大汗之位的还有钦察汗国的可汗、当时的长王拔都。他是长子西征的统帅,十几万西征主力掌握在他的手中,同时他又是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位下的继位人,其能力和威望也足以服众。但他年老风痺,确有脚疾,行动不便;而且刚刚建立的钦察汗国国土辽阔,国事繁忙,因此拔都本人并没有兴趣参加此次大汗之位的争夺。但作为当时的长王,他却有资格召集和主持此次选汗大会,并在新任大汗的选举中具有一言九鼎的地位。由于与贵由父子长期形成的积怨和矛盾,他自然不希望大汗之位继续保持在窝阔台一系手中;而他与蒙哥兄弟既是堂兄弟,又是姨表兄弟,他的母亲与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是亲姐妹。在西征中,他与蒙哥也保持了友谊与亲情。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次选汗大会的取向。真正有资格、也有能力和威望争夺大汗之位的实力派人物是拖雷系的长子蒙哥。从军事实力看,当时蒙古汗国军队的主体部分仍然掌握在拖雷一系手中;从人心向背看,拖雷的盖世之功及其勇于献身的精神获得了时人的高度评价和尊重,而唆鲁禾帖尼王妃的严于律己及其对部众的严格约束又大大增加了拖雷系的威望;一场不可避免的较量在术赤、拖雷系和窝阔台、察合台系之间展开了。拔都召集选汗大会贵由死后不久,拔都就以长王的身份,向各地派出急使,召集诸王贵族到他的新驻地举行库里台,想拥立一个能干的人登临大位。窝阔台、察合台系诸王拒绝了拔都的邀请。宗王贵族多数人都拥护拔都的意见,大家反复劝说,一再向蒙哥劝进。但窝阔台、察合台系代表八剌、帖木儿一看大势不好,站出来反对拔都的意见。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会议不能违背先可汗的遗言。窝阔台在世时曾留下遗嘱,认为其孙失烈门可以继承汗位。现在失烈门年富力强,正可以出任大汗。而且当时各支宗王还曾约定,只要窝阔台系还存一块肉,就不能奉其他系宗王为大汗。忽必烈说:窝阔台大汗的遗嘱的确不能违背,但究竟是谁违背了窝阔台大汗的遗嘱呢。是乃马真后和你们自己,你们早已取消了失烈门继位的资格,让贵由继位为大汗,今天还能归罪于谁。大家都知道,按照札撒和蒙古人的习俗,父位是传给幼子的,因此,蒙哥合罕具备登临大位的全部条件。会议终于通过了蒙哥为大汗候选人的决定,并召开库里台正式选举蒙哥为蒙古汗国大汗。当时蒙古汗国两派势力的斗争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拔都担心贵由的子弟和近臣们万一采取极端手段,在路上截击拖雷的儿子们,于是派自己的弟弟和大将护送蒙哥兄弟回和林。但窝阔台系诸王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失烈门、脑忽、忽秃黑率众前来,企图以祝贺为名,在宴会席上发动政变。这一阴谋被蒙哥汗廷一个名叫克薛杰的人偶然发现,叛乱被蒙哥挫败。处置反对派继承汗位后,如何处理这些政敌,蒙哥一时拿不定主意,他反复征求文武大臣们的意见。蒙哥任命忙哥撒儿为蒙古汗国大断事官,下令处死了三王的亲信,杀死了贵由的大将野里只吉父子,失烈门三王因是近亲贵族未被处死,但被终身监禁。忽必烈欣赏失烈门的才干,向蒙哥和忙哥撒儿提出要求,希望将失烈门放在自己帐下,令其戴罪立功。蒙哥同意了忽必烈的请求,但告诫他不可大意。蒙哥大汗下令处死了察合台汗国的可汗也速蒙哥,而由合剌旭烈兀出任察合台汗国的可汗。蒙哥、阿里不哥提出镇海作为贵由的丞相,参与了海迷失后及其诸子的夺权阴谋,应处以极刑。忽必烈认为,综观镇海一生,他还是功大于过,不应将他处死,而应留用,发挥他的才能。阿里不哥坚决反对,镇海终于被处死。蒙哥即大汗位,在大蒙古国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转折。它是大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入拖雷系的开始。黄金家族内部,第一次为争夺汗位而互相残杀。蒙哥处理了镇海一批汗廷执政官员,自然需要有一批新的官员来处理日常政务,他立志改革贵由汗在位时的弊政,希望蒙古汗国能重新振作。除了任命忙哥撒儿为大断事官外,又以孛鲁合掌宣发号令、朝谨贡献及内外闻奏诸事,以晃兀儿留守和林宫阙、帑藏,阿兰答儿副之。他手下那些官员们由谙习波斯文、畏兀儿文、契丹文、吐蕃文的各种书记随同,以致无论向什么地方宣写敕旨,都可以用该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颁发,针对窝阔台以来汗廷重臣和诸王贵族以权谋私情况,蒙哥大汗对中央政府的官吏规定了严格的纪律,禁止中央政府官吏勾结商人放高利贷,不准他们贪污受贿,也不允许他们直接逮捕人;既不允许官吏私设公堂、鱼肉百姓,又要求他们对了解到的案情及时上报大汗,将刑法大权收归中央政府和大汗。蒙哥上台后,蒙古汗国军队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掌握在他们兄弟手中,从而结束了窝阔台父子掌权时对绝大部分军队只有征调权而无隶属权的状况,蒙古大汗终于成为集政权与军权于一身的最高统治者。蒙古汗位从窝阔台一系转移到拖雷一系,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变化,它在客观上为后来忽必烈的上台扫清了道路。蒙哥当政时委派大汗的亲臣近臣出任行高官官,在惩治、撤换各地反对派的同时,精心挑选了政治上可信、经验丰富、能力卓著的行高官官,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统治,对以往弊政的改革,也限制诸王贵族权利、加强中央汗权,规定诸王贵族和使者们乘坐驿马不得超过规定的数目,不得沿途夺取居民的马匹,不得索取超过规定的供应物,清查户口,核定税收,减轻百姓负担。他下令让拔都之弟别儿哥也进行了户口普查,在中东地区,则由阿儿浑进行了户口普查和赋税整理工作。为了减少临时性的征派,蒙哥大汗规定,汉地每户每年纳银6两,在河中地区,缴纳同样的数目,在呼罗珊,富人缴纳七个底纳儿,穷人缴纳一个底纳儿,向牧地征收的名为忽卜出儿的税,各种牲畜每一百头缴纳一头,不满一百头时,就什么也不缴纳。至于逋负,无论何地何人所欠,均不向居民收取,对于各地百姓多年拖欠的赋税,蒙哥则下令免征。其用意在于缓和臣民的处境,而不是增加国库的财赋,命令收税人和文牍吏,不得徇私偏袒,不得收受贿赂。窝阔台汗国不仅被一分为六,而且他们曾经掌握的8千军户也被剥夺了5千户。蒙古汗国的主要军力基本上掌握在蒙哥兄弟手中。他派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民事,为南下伐宋做准备,不久又派遣同母弟旭烈兀西征木剌夷国和报达,其同母幼弟阿里不哥及庶弟木哥等则留在汗廷,成为他治理国家的左膀右臂。蒙哥大汗任命他的另一兄弟旭烈兀率军西征,还从拔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及驸马、诸王那里调集一队将官,又派人到中国北方去取射石机和火油投掷手,让他们派来一个炮手、火焰放射手、弩手的汉人千人队。进攻的主要目标是阿剌模忒的亦思马因派王国,木剌夷和报达的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教廷和叙利亚。成吉思汗西征时,木剌夷曾经投降了蒙古军队,但成吉思汗撤军后,又宣布独立。此时的木剌夷国王阿剌丁既昏庸无能,又刚愎自用,国内一片混乱,其子鲁克鲁丁忽儿沙杀父篡位。当旭烈兀的大军到达时,鲁不鲁丁派人假意向旭烈兀表示投降和效忠,旭烈兀加紧了进攻的准备,鲁克鲁丁被迫投降,被遣送和林,途中被杀,木剌夷国灭亡。推翻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即***教逊尼派在报达建立的另一个宗教国家,史称黑衣大食,其国王是***教的名义领袖哈里发。旭烈兀派急使到哈里发处劝降,经过反复交涉,哈里发仍然不肯出城投降,蒙古军队进城,开始挨家挨户掠夺和屠杀,旭烈兀逼迫哈里发交出了暗藏的财宝,并下令运走了巴格达的财产。旭烈兀下令处死哈里发谟思塔辛,任命阿里八都儿为报达长官,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灭亡了。蒙哥大汗三路攻宋,西路军由蒙哥大汗亲自率领,由陕西进攻四川,东路军由东道诸王塔察儿率领,从河南进攻荆襄,南路军由兀良合台率领,由云南出广西沿湖南北上,进攻檀州,意在与东路军会师于鄂州。蒙哥汗的西路军是三路大军的主力,大将纽邻任先锋,汗长子阿速台、亲王木哥、万户孛里叉、大将哈剌不花、乞台不花、浑都海,汉军万户刘太平、史天泽、刘黑马,汪古部大将汪德臣、汪良臣、汪惟正等随军参战。战争一开始,西路军进军相当顺利,先锋纽邻在乞台不花、刘黑马等将领的协助下,在遂宁大败南宋刘整的军队,不久占领了四川重镇cd。纽邻令刘黑马留守cd,自己与副将乞台不花率骑兵沿沱江南下进攻叙州,活捉宋将张实。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至涪江,造浮桥,驻军桥南北,阻止南宋援军。蒙哥接到捷报,立即率主力由陇州入大散关,让木哥率军由泽州入米仓关,万户孛里叉率军由渔关入沔州。蒙哥的中路军进至大获山,宋将杨大渊率众投降。兀良合台的南路军则不断遇到南宋军民的英勇抵抗,好不容易兵抵潭州蒙古军队攻城失利,士兵伤亡惨重,进展困难。东路军的进展更不顺利,塔察儿等诸王习惯于烧杀抢掠,将士任意掠夺,引起南宋军民的极大反感,一年多竟然没有攻下一座城市。蒙军进至郢州时,受到宋军张世杰部坚决阻击,只好退兵。

    “不管前路如何,合州,一定会坚守到最后。”冉玮目光坚定地说,“我不相信,大宋会真的完了。”

    “气数已经尽了。”晓涵叹息一声,“冉将军,如果有可能的话,你愿意跟随我做一切事情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