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佣兵
字体: 16 + -

第八章 学习打仗

    fri aug 26 17:36:43 cst 2016

    夕阳下炊烟袅袅,羊群慢悠悠的回家,小村落附近被罂粟丛包围的墓园中,添了许多新坟,死亡对于战乱中的普什图人来说,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阿卜杜勒老汉家是一所泥土建成的平顶房子,屋顶上可以做祈祷,家徒四壁,只有地上铺着的毯子才能显出一些居家的味道。

    “你了解阿富汗么?”老汉盘腿坐在地毯上,用并不娴熟的英语和张雨对话。

    张雨摇摇头,他对阿富汗的了解只停留在新闻中。

    “阿富汗曾被无数大国征服,波斯人、匈奴人、阿拉伯人、蒙古人,沙俄人,英国人,还有苏联和美国,但我们从来没有屈服过,阿富汗的历史,就是一部反征服史,不管是谁,都终将离去,是的,阿富汗不是胜利者,我们只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张雨不由肃然起敬,没想到阿卜杜勒老汉能说出这么一番有哲理的话。

    老汉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递给张雨,这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面是一群穿着长袍,围着阿拉伯方巾,怀抱步枪的年轻小伙,其中一个看眉眼很像是阿卜杜勒老汉,站在他旁边的是个高个子大胡子青年,斜挎着一支ak74u短突,样貌也颇为眼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阿富汗曾经是一个文明,现代的世俗国家,但是现在却是极端、落后、战乱的代名词,战争摧毁了我们的国家,也毁掉了我们的年青一代,女人们戴上了面纱,男人们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国家经济一团糟,我们没有石油,只能靠种罂粟和当雇佣兵为生,这样的国家永远没有前途。”

    张雨无言以对,不知道老汉这些话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孩子,那些蒙面人穿的什么鞋子?”老汉思维很跳跃,下一句就转到了其他事情。

    张雨仔细回忆着:“是军靴,美军制式沙漠靴,黄色和黑色的都有。”

    “那他们应该不是阿富汗人。”老汉下了断言。

    “为什么?”张雨不解。

    “阿富汗人不穿那种靴子。”老汉一语点醒了张雨,印象中绑架自己的武装团伙穿的是拖鞋和一脚蹬的中国造廉价人造革皮鞋,脚后跟位置也被踩平,皮鞋当成拖鞋穿,而后来者则穿着打扮相对洋气,用的武器也更先进。

    “他们开的什么车”老汉继续发问。

    “苏造军用卡车,还有悍马,军版的,有m2勃朗宁重机枪。”张雨观察能力很强,一些细节牢记于心。

    “他们使用什么语言,你能复述一两句么?”老汉目光开始聚焦。

    “应该不是普什图语,比较像……维吾尔语?我也说不上来,维吾尔语我只会最简单的对话。”

    “我现在用几种语言来各说一句话,你听一下那种最接近。”老汉干咳一声,开始变换各种语言,张雨听的目瞪口呆。

    张雨很有语言天赋,他仔细倾听,苦苦回忆着当晚的场景,那些蒙面人在战斗中曾经多次呼喊对话,阿卜杜勒老汉使用了六种语言,其中有一种比较接近蒙面人的发音。

    “我刚才用了普什图语,波斯语,乌兹别克语,塔吉克语,阿拉伯语和维吾尔语,那些人难道是维吾尔人?”老汉沉思片刻,“他们不是塔-利-班,可能是基-地组织的人。”

    “基地?”张雨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臭名昭著的全球性恐怖组织,在新的敌人面前,自己以往那些辉煌经历全成了不值一提的小儿科。

    “孩子,你回家吧,你已经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明天送你去喀布尔,那里有你们的大使馆。”老汉摆摆手,叹了口气。

    “我要救同胞。”张雨坚定无比。

    “年轻人,你会打仗么?”老汉递过来一些烟草,嚼烟草是普什图人打发时间的习惯,张雨接受了他的善意,答道:“会一点。”

    老汉摇摇头:“你掌握的只是用枪打架的技术,距离打仗还差很多很多。”

    张雨很是汗颜,他虽然打枪很准,之前在与匪徒的遭遇中也杀过人,但是从未经历过真正的战火洗礼,老汉说的很对,那些小打小闹,只配称作用枪打架而已。

    “普什图人讲究血族复仇,他们杀我族人,我必将以血还血,哪怕部族中只有一人也要血战到底,孩子,你不必卷进来,这场战争和你无关。”

    “现在有关系了。”张雨道。

    “你确定?”老汉盯着他的眼睛。

    张雨庄重的点点头,此刻他完全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明白自己有一颗永不安定的心,无论是事业、爱情都无法羁绊住这颗狂野的心,就在这一刻他忽然醒悟,这才是自己想追寻的生活。

    对不起了,妈妈,对不起了,爸爸、哥哥,请原谅我的自私……

    “好吧,早点休息,明天早起,我教你怎么打仗。”老汉站了起来,准备去睡觉。

    ……

    阿卜杜勒老汉做完晨祷之后,带着张雨和艾哈迈德来到山谷中,远处摆着几个陶罐做靶子。

    老汉将恩菲尔德步枪递给张雨:“试试。”

    张雨接枪在手,拉栓上膛,举枪瞄准,三点一线扣动扳机,枪响罐破,他颇为自得的将步枪还给了阿卜杜勒老汉。

    老汉娴熟的端起步枪,动作快如闪电,拉栓射击一气呵成,张雨注意到他是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枪栓拉动,用中指扣动扳机,这样就比常规动作快了那么一点点,栓动步枪打出了半自动的效果。

    一连串枪声后,远处剩下的九个陶罐全都变成了碎片。

    阿卜杜勒老汉的枪法精准无比,但张雨不以为然,他也能用八一杠打出同样的成绩,而且这种在《集结号》里被谷子地诟病为“不好使”的英七七在现代战争中几乎派不上用场,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武器刷存在感而已.

    “李.恩菲尔德是二战时期最好的步枪,没有之一。”阿卜杜勒老汉自言自语,“它能装十发子弹,旋转后拉枪机比德国人的毛瑟更快更方便,训练良好的英军士兵可以用它打出机枪般的效果,而且,”老汉加重了语气,“它最适合阿富汗。”

    “比ak74还适合?”张雨发问,他知道经过战火考验的老人家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你们中国有一句俗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阿卜杜勒老汉侃侃而谈,如果不是提着步枪,感觉就像是一位睿智的讲经人。

    “苏联入侵时期,他们使用的是小口径的ak74,你知道,这是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自动步枪,很好用,但只适合在欧洲这样的战场,配备机械化步兵使用,因为它的有效射程只有四百米,超出这个距离,它打不过恩菲尔德,在一百米内的近距离内,又打不过射速高的斯登冲锋枪,英勇的阿富汗人民,用二战时期的武器,打赢了武装到牙齿的苏联人。”

    老汉说起这话豪情万丈,当然这只是一种情怀,如果没有美国人的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和中国人的五四式五零高机,仅靠白沙瓦手工作坊打造的李.恩菲尔德和斯登,是不可能让苏联泥足深陷的。

    张雨表示心悦诚服,谦虚的态度让老汉很满意,他说:“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手榴弹的使用。”说着变戏法一样从兜里摸出两枚不同造型的手榴弹来。

    “这个叫苹果,这个叫菠萝,手榴弹有很多种用法,你先扔一个,我再详细教你。”

    张雨接过菠萝,握住安全握片,拉开保险环,助跑几步奋力一丢,矫健的英姿仿佛回到了当年的练兵场上。

    手榴弹如流星赶月飞向远方,以的臂力,起码能扔出七八十米的成绩,无奈手榴弹引信时间较短,飞出一段距离凌空爆炸。

    艾哈迈德惊愕的张大了嘴。

    阿卜杜勒老汉矜持的点点头,但眼神中的含义显然是“这还不够料。”

    “很好,顶的上一门60mm迫击炮了。”老汉道,“下面我来教你制作诡雷……”

    夕阳西下,又是一天结束了,张雨学着艾哈迈德样子坐在地毯上,狼吞虎咽吃着干硬的馕,喝着羊奶,他脚上那双耐克已经运动鞋磨损的惨不忍睹,取而代之的是一双用卡车轮胎手工制作的橡胶底普什图凉鞋。

    折腾了一整天,张雨其实没学到什么新东西,无非是一些游击战术和武器运用,但却成功的唤醒了他血脉中的士兵基因,一个多星期没有刮胡子了,他脸上的络腮胡子渐渐成型,人也消瘦了许多,但是看起来更加像一个阿富汗战士了。

    看看约定时间到了,张雨出屋给王旭打电话,铱星电话必须在露天才能保证信号的通畅,外面月光皎洁,星汉灿烂,空气寒冷中透着清冽,令人心旷神怡。

    对方很快就接了电话,例行通报了平安之后,王旭告诉张雨,应急小组已经在喀布尔了,用不了多久救援队就能去接你。

    “我在这里很好。”张雨道,“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王旭语气提高了八度:“你想留在这战乱贫瘠的地方么,我不阻止你,也没有能力阻止你,可是你要为家里人想想。想想你爸妈,想想你哥!”

    提到家里人,张雨被戳中了的软肋,他丧气道:“我把王建他们救出来就回去。”

    “你?”王旭语含嘲讽,张雨都能想象他眉毛竖起来的样子,“张雨,我不否认你在学校里可以打遍全校无敌手,可是这里是阿富汗,这里的人从小就在战争中长大,耳濡目染都是杀人、流血,你打不过他们的。”

    “我和他们在一起。”张雨静静的说,“王旭哥,我向你保证,不,向组织保证,干完这一票就回去。”

    王旭火冒三丈,恨不得把电话砸过去,这个张雨简直毫无组织纪律性,他天生爱打仗还是怎么着,这种人就该送部队去,而不是在社会上祸害人。

    “好吧。”王旭努力平复着情绪,“你和谁在一起,他们有多少人,战斗力怎么样?”

    “他们是普什图人,部族领袖叫阿卜杜勒.默罕默德.赛义德.萨利赫,部族有上百人,都受过军事训练……”张雨在吹牛,实际上这个部落除了阿卜杜勒和艾哈迈德,已经没有壮丁了,只剩下老弱病残孕,毫无战斗力可言。

    “等等!”王旭打断他,“你再说一遍这个名字。”

    “阿卜杜勒.默罕默德.赛义德.萨利赫。”张雨流利无比的重复了一遍。

    “不对劲,这不是一个普什图族人的名字,更像是阿拉伯人的名字。”王旭的语气凝重起来,“,你是不是被人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