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刘义隆
字体: 16 + -

第五十二章 大臣刘湛的失落

起初,刘湛由内任侍中而随江夏王义恭外出镇守江陵,虽因义恭年少而全权行使府、州事务——尽管这是皇上看重他才让他去辅佐皇弟镇守国家重镇的,但其实他并不愿外出。那时王弘辅政,而王华、王昙又在皇上的左右任事,刘湛就认为自己出外任是遭王弘兄弟等人的排挤,于是心中常怀不满。他曾经对身边人说:“二王如果不是与皇上同来荆州的代臣,就决不会有今天这样的际遇。这真是所谓青云直上!”王华、王昙、王弘等既已在数年间相继病亡,如今朝中贤臣零落,一直侍帝于侧的侍中、领军将军殷景仁因与刘湛关系友善,又赏识他的才干,就建议皇上征召他入朝辅政。

刘湛入朝之后,就被任命为太子詹事,加给事中、本州大中正,与殷景仁同受重用。他和殷景仁的职位虽都不太显眼,但在当时不设宰相的情况下,只要皇上重用他们,他们就是实际上的宰辅。因此,这时候刘湛就喜形于色,他对身边的亲信说:

“如今是太平之世,做宰相又有何难!这只要我使出当年任功曹时的力气即可!”

晋世末年,高祖刘裕任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时,曾委任刘湛为功曹。

刘湛为人不尚浮华,却博涉史传,谙熟前世典章制度;他虽不好为文,也不喜谈议,但常有独到见解,所议能人之所未。刘义隆闲居时曾问他:

“读前代史,见孔明虽为辅汉贤相,但他的言教又为何那么琐碎?”

刘湛应口而答:“古时舜、禹、皋陶等圣人相互间言语,就能做到简雅;《大诰》上说:‘与凡人言,宜碎。’与孔明所交谈的人,才智都不能与孔明相匹敌,所以他的言教就让人感到琐碎。”

刘义隆点头称妙。每当听到这类话语,刘义隆常常会边听着他的话,边看着太极殿内柱子上夕阳投射的位置:他总是嫌夕阳落山如此的快,关闭城门的时候又要到了,刘湛的仪仗队又要出城了。

刘湛入朝的次年,侍中殷景仁被提升为尚书仆射兼护军将军,刘湛继任殷原来担任的领军将军。初入朝时,刘湛因一向与殷景仁关系友善,又因凭借殷的推荐才得以入朝参政,所以那时他对殷景仁颇为感激;但一年两年之后,自己总是在殷景仁升迁后继任殷的职位——尽管那也都是要职,但他渐有感触,好像总是穿别人穿过的衣服。武帝时,二人就同受重视,武帝认为二人都有宰相才,所以每每委以重任;元嘉初年诛徐、傅以后,二人同任侍中,殷景仁的名位一直与己相同,从无越自己处,但自从在江陵外任几年归来之后,殷却事事在前。刘湛觉得这与自己从不甘人后的秉性相悖,因此,回京后所有的喜悦就没能在他的脸上挂上多久,他的心中常怀怏怏。

在一个温暖的春日,殷景仁和刘湛约定午后一道去见皇上。

到了约定的时候,刘湛的仪仗队从云龙门进入了台城。到了等待的地方,他的侍从们像往常那样停顿好车马之后就随意分散,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不到日落黄昏的时候,主公是不会从宫中出来的。

刘湛先是在车上等候了一会儿,因闲着无聊,他就和驾车的张乙拉了几句家常,他问张乙现在家乡的情况怎样,和以前比人们的感觉如何;张乙就答这些年除了元嘉七年村里有几个人去参加北伐,人们的生活都很安定,粮食也丰收了,家人的衣食就不愁了。张乙这么谦恭地答着主公的话语,刘湛的脸上也露出欣喜的神色——人们生活安定,衣食不愁,这是每一个人都乐意看到的。

这样的闲聊并没有持续多久,刘湛就下车走到那棵大槐树下,看满树的白花纷纷坠落。

春风一阵阵地吹着,台城的远近到处弥漫着槐花的清香,这让人感到了闲暇的惬意,也多少会缓解因等待而给人带来的焦急的情绪。

和殷景仁约定的时辰已经过了两刻,但是除了宫殿门外执戟的卫士,一个人影也没有。刘湛开始焦躁起来,来回踱着的步伐也越快了,先前曾感受到的槐花的清香现在也毫无感觉,甚至连槐花落在了他的朝服上,他也浑然不知晓。

他的步伐越重了,他践踏着满地的槐花,有时还要用脚使劲地**一下,仿佛在泄着心中的不快。在烦躁之余,他也感到疑惑:殷景仁为人克己奉公,他是不会违约的;午前临分手时,是殷特意对自己说“卿一定等我”。走着走着,低头沉思的刘湛不知不觉地走出了大槐树的树阴;再往前,他竟然看到殷景仁的仪仗已经先他进入台城了。他的心中咯噔一下,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愣在那里。但环顾四远,却看不见殷景仁的身影,于是他就快步向太极殿走去。

到了殿前,刘湛却遭到了侍卫的阻拦:殿内没有传出旨意,任何人都不能入内!

刘湛又羞又恼,恼羞成怒。他没有离开,他还不甘心,他就徘徊在大殿的阶除下,口中不停地念叨着“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是殷景仁轻毁诺言自己率先入了宫,还是皇上有要事先召殷入宫的呢?如果是皇上有要事召殷先入了宫而撇下自己,那么自己岂不是成了多余人了吗?刘湛疑惑着,思前想后。

猜忌之余,便是愤怒。刘湛重重地踩踏着满地槐花,忿忿地走回自己的仪仗处。但侍从和仪仗队的人员都已各自分散开,他想回去又无法回去,想怒又是在宫前禁地,他只能憋红了脸坐在车里,传唤张乙去四处寻找四散开去的侍从们。

对四溢的槐花的清香,他再无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