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刘义隆
字体: 16 + -

第三十七章 初次北伐(二)

可是,为何不说说先帝驾崩后魏人乘丧犯我,杀我将士、占我国土的事呢?当然,说些鼓励士气的话也是好的,但若盲目乐观……王仲德在一旁喝着闷酒。.到彦之随陛下多年,且是江陵有功的代臣。如今陛下重用的是他,而自己作为受统于他的下属,除了服从外,只能心存忧虑。

到了秋八月,魏主拓跋焘派遣冠军将军安颉督护诸路军马向宋军动进攻。到彦之见魏的兵马已近河岸,决定先下手为强,就派遣副将姚耸夫渡过黄河迎击,结果姚耸夫兵败,死者甚众。过了十多天,魏主又派遣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驻扎黄河北岸准备进攻宋军。

冬十月,到彦之在沿黄河南岸长达两千里的防线上分兵置守,由于防线过长,所以每处戍点不过分兵数千人,有的甚至不满千人。到彦之和王仲德被迫退守东平。

十月二十三,魏冠军将军安颉率大军从盟津渡(盟津,又叫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孟县西南,是兵争要地)过黄河,准备进攻金墉城。

金墉城城池长期没有修治,又缺乏粮食,守城的建武将军杜骥在魏大军渡河之前,就惊恐无所措,打算弃城逃走,因担心军法不容,这才没有急走。在这危急关头,他想到了在洛水边捞钟的猛将姚耸夫:何不让他来助守金墉城呢?到那时,纵使守城不成,也可免去——至少也可减轻自己应承担的罪责,陛下要怪罪下来,也许还可以……

原来,十三年前刘裕北伐长安灭了姚泓之后,就把西晋时遗留在长安庙堂里的钟鼓之具全部南运建康,途中有一大钟因翻船沉入洛水。现在收复河南失地既已顺利,刘义隆想起旧事,就让姚耸夫带领一千多人在洛水中探寻此钟。经过几天的摸找,钟的位置已经确定。

正当众人喊着号子牵钟上岸的时候,杜骥派遣他的副将来对姚耸夫说:

“魏虏已南渡,但我守军势弱。现在城池已修整完备坚不可摧,城中粮食储备又很充足,唯一缺少的就是人力。杜建武请君率众增援,共守城池;大功既立,捞钟不晚。”

听了这话,姚耸夫立即下令停止捞钟:毕竟大敌当前,当以守卫为务,捞钟一事原就是陛下在无敌情的情况下传来的旨意;再说,八月间魏虏曾在北岸呐喊挑衅,主帅到将军命他渡河一战以煞其气焰,不承望渡河后中敌奸计,部下战死或投河而死者近千人。也许此番正可报那一败之仇!

姚耸夫欣然前往。

进了城,姚耸夫见守城将士情绪低落;巡视四周,但见城墙颓坏枯草摇曳,根本无法阻止强敌入侵。到了食时,将士们盘中的食物粗而又少:原来宋军入城后,城中颗粒又无,只靠随军携带的有限粮食维持着,后方漕运还未能如期到达。古人常言:坚城之下无粮不守。现在的局面是军粮未继且城池破败。姚耸夫自觉上当,心中骂着杜骥,但又不好在众人面前多说什么,只能皱着眉头。在忍耐中度过漫长的一夜,次日晨,姚耸夫就以捞钟是陛下旨意为由带着他的一千五百人撤出了城。

姚耸夫一走,守城将士斗志全无。与其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还不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而在杜骥看来,姚耸夫一走,正是一块挡箭牌,将来陛下要是追究起来,也正好拿他说事。于是杜骥的数千守城将士也随即撤出金墉城,就像几十天前魏军撤出时那样,不同的只是度更快,阵形更乱。

二十四日,魏冠军将军安颉攻克洛阳,杀死宋军将士五千余人。

杜骥的守军这一跑,就跑过了淮河;跑得远的,一直跑过了大江。

而跑得最远的,要算是杜骥了:杜骥一直跑进了太极殿!

进了太极殿,杜骥就跪拜,请罪,辩解:

“臣辜负陛下圣恩,罪该万死!臣本欲以死固守与洛阳共存亡,但姚耸夫入城便逃,致使臣所统将士军心涣散无意守城,先是由三三两两的出逃,最终形成群奔之势,势不可挡……”

刘义隆气极至于怒吼,于是一纸诏令就在驿道上快传递着。

姚耸夫没有申辩的机会。

姚耸夫已撤到寿阳,但他还不知杜骥身在何处,他更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他看见了中使、建威将军郑顺之,他听到了中使对他宣读的诏令。如五雷轰顶,他在嗷嗷的叫冤声中被赐死在寿阳的城脚下。

即使他有申辩的机会,皇上又会听信谁的话?这从皇上闲暇时常常握在手中的《左传集解》上也可见个大概。《左传集解》是皇上喜欢的前人的作品,这个前人就是杜骥的高祖杜预。而姚耸夫是何人?皇上没有见过。皇上从多日前从前方传来的战报中才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是一员偏裨小将,而杜骥则是一员官位四品的将军。

但是,杀了姚耸夫,并没有能就此止息刘义隆的愤怒。

此时,魏河北诸路军——包括从洛阳顺流而下的冠军将军安颉——正在七女津(在东平境内古黄河西北岸)集结。到彦之担心他们南渡,就先派遣副将王蟠龙带领士兵溯流而上抢夺魏军船只;魏节度诸军的太宰杜率军迎战,斩了王蟠龙。接着,冠军将军安颉与龙骧将军6俟率大军进攻虎牢。

十月二十九日,魏军攻克虎牢,宋守将司州刺史尹冲及荥阳太守崔模投降。

这样,在洛阳失守五日后,虎牢又告失守,这再一次让刘义隆痛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