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龙驭凤
字体: 16 + -

第28章 战车雄风

    帝鸿氏部落再次受到了申农氏部落的战书,交战地点不再是泉野,而是申农氏的故地。火羊这次的战略只是夺回故土而已,申农氏已经不再有吞并帝鸿氏的实力了。这一点他心中还是十分清楚的,精锐骑兵全军覆没,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在组织起来。

    但是夺回北方故土,还是值得尝试一下的。毕竟他们对故土的地形很熟悉,还是占据了所谓的地利。天时不好说,还是约定在一月之后,倒时才知天意如何!人和方面,部落遭受惨败,伤亡惨重。正所谓哀兵必胜,况且族人也都像夺回故土,在人和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

    皓天的登基大典,看来是得推迟了。又得全力备战,一月之后再决雌雄。熊宝为了传位给皓天,索性撂挑子不干了。假装到四处去游山玩水,其实也是为了抚恤那些阵亡将士的家属,为皓天的继位做准备。听到了火羊再次约战的消息,还是决定不会大屋,让皓天独立领导五大长老。

    五大长老们见了火羊的战书,都有点不以为意。帝鸿氏部落在上一次战役中,虽然伤亡不小,但也是以少胜多,大败申农氏。现在帝鸿氏的军事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申农氏了。牧长老甚至想当然地认为,光靠自己率领的骑兵,就可以打得申农氏满地找牙。

    年轻的首领,这时候却表示的非常冷静。泉野一战,自己部落的损失不小。但从这一点来看,申农氏绝对不是什么软柿子。而且他们的科技还很发达,从俘虏那里学来的弩还难以进行量产。那些重甲,自己部落的箭头,在近距离也无法射穿。所以皓天提醒大家不可骄傲自满,疏忽大意,要知道骄兵必败啊。

    在人和这方面,帝鸿氏可能先输了一阵。皓天的策略是,总结上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的科技正是在一代代人的积累中,才有了今天这样的高度。泉野一战,牧长老的骑兵,在第一波冲锋中,未能突破敌军的防线。在僵持不下中,才导致了族人的严重伤亡。

    怎么才能在第一波冲击中,就能突破敌军的防线呢?几天来,皓天都在和牧长老、猎长老,彻夜长谈。牧长老显然是信心爆膨,认为在他的率领之下,定将申农氏一举击溃。猎长老也是很有信心的,上次申农氏的重甲,在他的斧头面前,也禁不起几次重击。

    对于这两位长老的迷之自信,皓天还是不敢掉以轻心的。一方面再次整军备战,少数受轻伤的族人们又回到了队伍之中。一方面,皓天还在思索着一种强有力的突击方式。因为只有一场迅速而有效的战斗,才能将双方的伤亡降到最低。毕竟上古时代的人,可精贵着呢!

    这天上午,皓天正在广场上视察士兵的操练。这时候几辆运送粮草的马车,从粮库中出来,前往交战地。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几千年来,中国的战争,几乎都要事先准备很长时间的粮草,这也是至今困扰着我军的一大后勤难题。皓天的注意力显然不在粮草问题上,这几年的粮食富裕很多。

    关注的是那几辆马车,“对!马车!就是马车!”皓天想到了用马车作为一种武器,搭载士兵冲锋陷阵。这在世界战争史上是一大创举,后来的坦克也是根据战车发展而来的。既然他发明的马车可以用来运粮食,载人远行。那么马车同样可以用来作战,士兵可以登上马车作战。

    皓天马上调来了几辆马车,开始改良成为战车。刚开始的尝试,可谓是碰了一鼻子灰。马车太重了,速度太慢,根本不足以构成冲击力。所以皓天对车轮进行了很大的改良,原来的车轮就是一款圆木片。现在把它镂空,除了中间的同心圆,只留下五根木条连接。既想一个五角星,也像太阳发光发亮的样子,既轻巧又美观。

    减重后的马车,速度显然快了很多。但还是比较迟缓的,一匹马的力量毕竟有限。于是皓天用了两匹马来拉车。速度明显快了很多,用三匹马或四匹马来拉,速度就更快了。但马的数量有限,帝鸿氏也不是北方的游牧部落,人人都能骑马上阵。甚至在《史记》当中,匈奴的骑兵军团,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可想而知,他们养马的数量之巨。

    两匹马来拉的战车,虽然勉强能上阵杀敌,但还缺乏一股灵巧。尤其是在转向的时候,对驾驭技术要求很高。这一问题,在皓天督造军队储水用的陶器时,根据制陶用的陶轮,巧妙的解决了。

    陶轮是指一种可旋转的台面,陶壶以及其他陶制容器可以在上面转动成型。最简单的陶轮是脚踏陶轮。开动时陶工一只脚均匀地踩动一个碟形的物体或一根曲柄,以保持旋盘转动。电动陶轮也常被使用,转速可以自由调节。陶轮出现于古埃及和古代中国,一直使用至今。尽管在商业陶瓷生产中,除了制造大型缸瓦器仍要用到它之外,已基本不再使用了,但它仍然是陶瓷艺术家的基本工具之一。

    皓天巧妙地根据陶轮的原理,改良了马车的车轴,让马车变得更加地灵活。再在马车的前面,加上一块防护用的拱形木板,战车初具雏形了。两匹马,一辆车,加上两个人。这两个人当中,一人当然是负责驾车,相对于今天的坦克司机。于是在部落中,一场征召马车夫的运动,浩浩荡荡地展开了。

    征召的人当中,还有不少老者。这些个老者,对于上阵杀敌,还都十分踊跃。但由于年事已高,没气力跟敌人搏杀,只好留在部落后方。现在有了这个机会,老者们都不肯放弃。自从皓天发明马车以来,马车受到了老人和妇女们的追捧。造一辆车,成本也不高,老人们对骑马也都有心无力。马车慢慢成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老人们的驾车技巧也慢慢娴熟起来。车祸事故,刚开始还真出过几次,现在是压根没了。毕竟当时民风淳朴,还没有玩酒驾嘞!

    对这些老人,皓天也不好意思拒绝。熟练的马车夫也难找,再说马车夫也不是主角,只需要驾车就行了。就让他们都加入了战车分队,战车的主角自然是战车上的另一名突击手。突击手的首选,自然是弓弩手。那到底选弓手,还是弩手呢?当时的弩还很原始,射程跟弓也差不多,但是速度比弓慢。所以皓天选了弓箭手担任突击手,进行了第一轮演习。

    首轮演习,战车冲锋时,弓箭手时刻都在放箭。十几辆战车,一起放箭的威力不可小觑。对面扎的稻草人身上,都有了密密麻麻的羽箭了。皓天对演习的结果比较满意,相信这一波冲击之下,申农氏的防线肯定土崩瓦解。

    战车除了远距离的弓箭手,近距离作战也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弓箭手,皓天还让士兵用其他短兵器,进行演习。在演习过程中,发现原有的短兵器根本够不着稻草人。骑兵的青铜短剑不行,斧钺也不行,都太短了。猎人的长矛虽然可以刺到稻草人,但是一插进稻草人,就拔不出来了。

    亟需一种新式武器,来搭配新发明的战车。这种武器就是——戈,一种在先秦时期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流行于商至汉代。是皓天受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发明的,原为长柄,平头,刃在下边,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3种。商代已经有了铜戈,直到秦代作战时仍用戈。一般长戈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兵。戈的击法主要有勾挂、扎挑等。

    时间已经所剩无几,皓天也是日夜都在操练这种新式武器。估计这样的武器,在上古时代,相当于是直升机这样的步兵杀手。但是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战车能否形成有限的战斗力。这还是一个未知数,虽然演习的效果非常之好,稻草人在第一次冲锋中就全军覆没了。

    所以皓天在派兵布阵时,还是保留了大量的骑兵。战车分队打头,分为两列。第一列是弓箭手的战车,发起远距离打击。第二列是戈手,在接触敌军时,近距离攻战。战车之后,是猎长老率领的主力骑兵,其他部署不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