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冲天录
字体: 16 + -

第4章 幽谷母子 4 大病初愈

    将至掌灯的时分,昏睡中的郭襄被开门声惊醒了,昏黑中只见一个人影走了进来。郭襄一惊,急忙问道:“谁?”但随即想到可能是此间主人到了。果然听见一个沙哑的声音答道:“是我。”郭襄心头略定,又见那人的身形依稀是个女子,更加放心,于是挣扎着坐起,说道:“多谢相救,郭襄感激不尽!”那女子哼了一声道:“我只是盼着你养好病快些离开这里,没什么好谢的。”说着将一些东西放到桌上,然后把郭襄用过的药碗等物收拾到一处,端起来转身要走。

    郭襄闻到浓浓的药味和淡淡的饭菜香气在小屋里飘散开来,知道这女子的来意,心头感动,连忙道:“等等!”那女子身形顿住,但却并没回头,只是冷冷地问道:“怎么?”郭襄强挣扎着下了床,道了个万福,说道:“不管怎样,您的恩情我还是要谢的。请问您尊姓?我该怎样称呼您?”女子道:“我只是个乡下人,哪有什么名姓?再者过几天你离开这里,这一世便再也不会相见,要那些称呼又有什么用?”郭襄听她的言辞不像是山野间寻常女子,心头愈加好奇,只是人家既不肯说,自己也不便深问,于是说道:“既然您不肯赐告,我也不便多问,我就称呼您一声姐姐吧!”女子沉吟了一下,说了声:“随你吧!”说着快步走了出去,反手将门带上。

    此刻屋里已经漆黑一团,郭襄暗夜视物的本领并不太高,只好摸索着将桌上的东西摸了一遍,发现不但有汤药热水和米粥,还有油盏、火镰等物,看那女子想的如此周到,不禁暗暗感激。点亮了灯,心头的烦闷、愁苦略有缓解。她忽然发现桌上还有一只小瓷瓶,看着很是眼熟。拔掉木塞一闻,一缕蜂蜜的甜香沁人心脾,果然是老顽童遗留的物件。想起老顽童,心头一暖,但随即又想到了杨过,不禁一阵的酸楚。

    郭襄的病情比自己想向的要严重许多,一连五天,她都是在床上度过的。就是那个对自己态度极其冷谈的人,却对自己进行着无微不至的照料,这让这个远离家乡、亲人,病倒异乡的小女子的感动以及感激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她的好奇之心也越来越重,因为那女人每次来的时候都头戴着一顶养蜂人特制的帽子,让郭襄无法看清对方的面孔,甚至每次她都尽量不和自己正面相对,似乎是在有意回避。有一次郭襄忍不住请求其摘下面罩,让自己见一下恩人的面容,得到的却是一声冷哼。郭襄虽有小东邪之称,但却极有感恩之心,对于对方这些不友善的态度,也只是尴尬的一笑,不敢再去勉强。

    第六天午后,郭襄被憋闷的实在难以忍受,又感觉病体大有好转,于是迈着发软的双腿来到了户外。

    这天的天气并不晴朗,但这对于一个在斗室里缠绵病榻多日的人来说却大为不同,外面的世界无一不是美好的。她大口呼吸着,用清新的空气换走体内积蓄多日的浊气。

    山谷里很是宁静,除了偶尔传来几声鹿鸣鸟啼,几乎听不到其它声音。郭襄靠在一株大树上,沐浴着并没有太多暖意的阳光,第一次静下心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这一刻,她忘记了襄阳,忘记了父母亲朋,甚至忘记了那个刻骨铭心思恋的人。慢慢的,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身上的病痛,心中的烦恼都已不复存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祥和包围着她。这实在是一种美妙到无法形容的感觉,但奇怪的是她的内心丝毫没有产生任何喜悦之情,仿佛这一切都是本该有的,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后来,就连天地都已经化为虚无,自己的身体好像都已消失,和这虚无溶为一体。

    “扑棱棱”的一声响,将郭襄从这种奇妙的世界里拽了出来。她不由顺声看去,原来是在树上栖息的一只大鸟突然飞起,展翅向湖边飞去。

    郭襄环顾四周,一时心下茫然,分不清现在和刚才哪是真实,哪是虚幻。过了好半晌,这才有了真实的感觉,不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自己却不明白是因为好梦易醒而叹息,还是为了其它什么。她想起一些修佛的高士们曾讲说的一些玄而又玄的神奇境界,不由心头狐疑,暗道:“假如刚才的感觉果真就是修行之人描绘的那种境界,那俗世人眼中修行人的枯燥乏味生话实在是一种无知,他们追求的才是天地间最美好的。”虽即又不禁莞尔,心道自己又不曾修行,又怎会领悟禅宗境界,刚才不过是做了个梦罢了。

    又呆愣了一会儿,这才摇摇头,漫无目地地向前走去。她本想去向那女子当面致谢,但想起对方冰冷的态度,不由心头发怵,刚想转身,忽然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一愣之下,停步凝神倾听起来。

    她来到此地虽已有七天,却只听见过那个女人嘶哑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却明显不是,虽暂时听不清内容,却绝不是嘶哑的声音。循声走去,远远看到那个女人戴着护俱正在采集蜂蜜,在她身后不远花丛里,一个小男孩一边追逐着中蝴蝶,一边背诵着文章。走得近些,只听听男孩儿背诵道:“······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郭襄心头诧异,这个只有七八岁的孩子背诵的竟然是《庄子-逍遥游》。一般来说,这么大的孩子通常学习的多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类的书,就算天赋异禀,学过了这些,在往后往往是学习《论语》《中庸》一类的文章,以便日后博取功名之用。《庄子》一类的书籍在世人眼中虽不是异端邪说,但到底算不得正统。但她随即又想道:“如今天下大乱,北方都被蒙古人占了,就算圣贤文章做得再好,却也难有出路。而对于这些“避秦”之乱的人而言,读读老庄的修仙之道,实在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这么小的孩子又怎能领悟这门学问中的玄妙之处?不过是圄图吞枣罢了。”

    那孩子忽然看见了郭襄,先是呆了呆,随即向那个女人跑了过去。那女人此时正站在一个靠在树上的梯子上忙露着,见到孩子跑过来,似乎说了句话,但离得远了,郭襄根本听不到什么,不过料想是嘱咐孩子不可靠得太近,以免被蜜蜂蜇到之类的活。只见孩子用手指了指这边,显然是告诉女人郭襄过来的事情。果然,女人转过头,略一停顿,便又忙碌了起来。

    郭襄见状走了过去,见那女人却没有停住活计的意思,却也不以为意,因为她已但习惯了对方的冷漠。她冲那个俊秀的小男孩笑了笑,然后对那女人深深道了个万福,说道:“多谢姐姐连日来的照料,如此思情,郭襄末齿不忘。”谁知那女人连看都没看郭襄一眼,依旧冷冷道:“都说过没什么好谢的了,怎么还絮絮叨叨的?“说着话,似乎手里的活儿已经干完,提着一只陶罐,就耍踩着梯子下来。可她没留神,护着脸的纱布被树干上伸出的一根横枝挂了一下,一张脸一下子暴露到了外面,郭襄一见之下,不由大吃了一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