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102章 华夏地图

    殿堂众人退去,只留赵王、李复、廉坚、童路几个重臣。

    “大将军即知高柳要不得,为何不拒绝出兵,或换另一郡要挟燕王,按目前之状,燕国应该无不答应。”

    李复眼神透出智慧,对几人道。

    “蒙恬,有立国只能,却无立国之意,自甘为秦臣,而赵,乃秦之死敌,就算我们今日拒绝燕国求救,坐观蒙恬灭燕,他日也定然会与蒙一战,所以吾今日见燕使,便做好劝大王定要助燕。”

    赵王这才明白,李复是早有想法,无论燕国有无条件都是保燕。

    “可孤还是不明,为何众卿要反对接收高柳郡?”

    当时秦灭六国,王室后代都流放,不少六国后裔流落街头乡野,正史上项梁是在山上找到放羊的熊心,扶持他登上楚王的位置。

    赵王琳自从秦国灭赵,便流放在异地,一直不曾正统学习,当然思维与众人比相差甚远,故而还弄不懂为何李复要放弃高柳。

    “大王请看地图。”李复命人摆上地图,对地图上并、冀、幽三州交界处指着道。

    “燕国、蒙恬势力连接的地方只有高柳一郡,燕国打算让出高柳与我国,分明是让我国日后单独面对蒙恬这头猛虎,而自己龟缩后面,吾岂会让他如意。”

    “赵国国力远胜于燕,蒙恬绝不会未征服燕国就对赵国动兵,只要燕、蒙有连接,蒙恬就会先燕后赵,我们才有足够时间应对,所以,保燕也是为了保赵。”

    “那将军为何要燕国粮草军马?”廉坚不解问道,削弱了燕国实力,不是难于抗衡河套军吗?

    “兄长,燕兵积弱,空有养马之地,却不会培养骑兵,才会被黑风寨一万多山匪在国内横溢,处处受制,而家父当年兵之利,骑兵为上,才会在并州横扫匈奴。”

    李牧与廉颇当年是赵国两大柱石,李复称廉坚为兄,也续了二人情义。

    他叹一声道:“可惜并州现落入蒙恬之手,赵国失了养马之地,吾欲学父培养神骑,却苦于无马,燕国有驹不用,还不如送到我这,才能发挥更大效果。”

    李复此言不虚,要说战国时期的骑兵,赵国是最先发展,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就是从赵国引进。

    赵王听李复一说,拍案道:“将军有此意,孤干脆要燕国送上十万,二十万战马,培养一匹战无不胜的骑兵。”

    李复连忙拦下,道:“大王不知,骑兵消耗甚大,一匹战马所耗是正常五至七名士卒的消耗,现赵国还有大半地盘落入秦手,有马无粮,反是拖累,吾要燕八十万石军粮,五万匹战马是刚好,再多恐赵国无力消化。”

    经李复解释,几人终于明白李复在朝上之言。

    “将军何时出兵解高柳之围?”

    定下了要助燕国,赵王也不再犹豫不决,若是步红尘攻下高柳郡,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吾不想出兵高柳。”李复一句话又把赵王几人说懵了,刚定下助燕,为何又不出兵了?

    “吾请大王先写一封书信,让廉坚出使晋阳,而吾领十五万大军压境,若步红尘退兵,吾则不动,若他不退,吾大军直入晋阳,蒙恬在晋阳不过五万守军,必不能久守。”

    “围蒙救燕,妙呀。”

    左丞相童路无须呼道,如此一来,赵国可不耗一兵一卒便可令步红尘退兵,又能得到燕国粮草战马答谢,增强实力。

    “臣愿往晋阳,劝说蒙恬退兵。”

    廉坚与蒙恬有旧,在咸阳二人所聊甚是投缘,就算不能成功劝说,自信蒙恬也不会为难他。

    “好,孤即刻写信,有劳各位爱卿。”

    赵国此时是上下一心,以求恢复赵国昔日光辉,效率极快,当李复大军出动之时,廉坚已到晋阳。

    “哈哈哈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蒙恬在郡府门口亲自接待廉坚,一路拉着他的手进入府邸,吩咐人送上酒菜。

    见蒙恬还恋旧情,廉坚重重呼出一口气。

    “蒙公有德,一路西来,见并州百姓安居乐业,市井商驿云集,好一幅国泰民安景象,并州当为天下表率,令各国惭愧。”

    “廉兄谬赞,并州有此盛景,全赖百姓知足,上下一心,蒙某不敢居功。”

    蒙恬早已知廉坚来意,雾中楼遍布华夏,李复大军异动,次日便情报送到晋阳,可以说没有哪个势力有蒙恬这么成熟的情报网。

    “蒙公德谦,吾之不及。”

    酒过三巡,二人相聊当日见面场景,聊在项家蒙恬与项羽结义之情,话越聊越投机。

    “两年时光,如若沧海桑田变换,六国相继复出,秦日落西山,蒙公何必恪守死律,不思格变?”

    廉坚自从回赵国任上大夫,不见咸阳那时老态龙钟之状,中气十足,言语带着锋利逼向蒙恬。

    蒙恬哈哈一笑,道:“廉兄赐教,吾洗耳恭听。”

    廉坚毫不客气,直言道:“蒙公义弟项羽在虎牢攻秦,若蒙公在北上发兵,从天拥关直下咸阳,秦国覆灭指日可待。秦灭后,蒙公划地为国,天下众国和平共处,不再有征伐杀戮,百姓得以生息,此不大善哉?”

    蒙恬目光凝视廉坚,眼眸几分深邃又带惋惜。

    “当日与兄一叙,为兄对旧国之情所感动,想赵灭之后,虽对廉家打击甚大,也会从迷雾中醒来,不想兄反钻入牛角尖,不明白何为大义,顾小家而弃大家。”

    “蒙公此言坚好生不明。”廉坚被蒙恬一言所怒,将手中酒重重放下,他一生随父报效赵国,不曾想过廉家得失,何道顾小家而弃大家?

    “呵呵,兄莫怒,听恬与汝道来。”

    蒙恬拍拍手掌,几人抬一副地图进入大堂,蒙恬命他们放置中央。

    “廉兄可曾知这幅地图否?”

    廉坚仔细一看,惊道:“莫非此是九州地图?”

    地图他也见过不少,但是从没见过如此漂亮的地图,海洋、山川、河流、草原等都有明确标记,而且概括面积之广,平生未见,若不是看到上面有各州郡的名字,他还不敢有此一问。

    “廉兄慧眼,这就是九州大地,我将这幅图称为华夏图。”

    蒙恬到地图面前,用手指向两条河道:“这两条是孵育了华夏民族的长江与黄河,我们的根就在这里,战国数百年,战死在这片土地的士卒有多少,汝知道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