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飞扬
字体: 16 + -

第100章 求救

    蒙恬三天也没想出办法,并州离荆州隔了几国势力,就算想帮忙也鞭长莫及。

    此时,又一份情况传来,蒙恬几日紧锁愁眉得到舒展。

    咸阳中的李斯也感觉到虎牢关的急迫,命罗斌接任章邯,前往虎牢对阵楚军。

    如此一来,并州所占天拥关兵力可得到缓解,压力都在虎牢关上。

    七杀星对破军星,蒙恬也想知道,二者谁能胜出。

    他立即着书一份,命天拥关撤出五万士卒,有步红尘带领,进入幽州,与张宁黑风寨一东一西,相互呼应,先占领高柳、沮阳、琢县三郡。

    燕国此时相对较弱,蒙恬估计,以河套军战力,五万足以灭掉燕国,他则领兵返回晋阳,坐镇主营,看天下形势而动。

    自从楚国项梁兴兵起,天下注定了不再平静。

    虎牢关秦军换将,与楚军展开拉锯战,七杀星罗斌到来,并不急于交战,而是据险守之。

    随后,用箭射出降卒家人书信,言之,降楚者若楚军内暴乱,秦皇不追究家人责任,否则,全族连罪。

    降军哗然,项梁明知乃罗斌蛊惑之计,也不敢再用秦军十五万降卒,将兵器收缴,另行一营安置。

    次日,项羽认为降卒既要粮草供应,又要众多士卒看守以防叛乱,建议坑杀。

    十月二十七日,楚军大营终于发生了震惊天下之事。

    十五万秦军降卒,被楚军坑杀,那天虎牢关外哀声百里可闻,消息传出,关内家家素稿,夜夜哭声不绝。

    始作俑者罗斌大喜,即可借机凝聚军心,宣扬降楚必死,又不知不觉中灭掉楚军十五万,秦军再次多于楚军。

    此乃七杀中的欲杀,用人心欲念,借敌人之手便可把降卒杀尽。

    “罗斌,果然非章邯可比,顷刻间挽回败势,只是手段过于残忍,一封书信便可逼项梁屠尽十五万降卒。”

    蒙恬此时已回到晋阳,与周术坐在一堂讨论道。

    周术抚摸胡子,他想到的是,若自己处在项梁这个位置,还有别的办法吗?

    结果是没有,除了坑杀之外,谁敢把十五万随时暴动的降卒留于身边。

    日后若遇见罗斌,定要万倍小心。

    “吾与项羽有结义之情,曾再三告诫,心中不要过多戾气,完不能做出坑杀活埋之事,结果还是事违人愿,他始终还是那个暴戾的历史之人,恐以后不得善终啊。”

    周术没听懂蒙恬所言历史中人是什么意思,他此刻想到的是另一件事。

    “主公,你不是说罗斌是出自黄泉子一脉,而黄泉子又扶持项羽,他们间相斗都是为何?”

    蒙恬一震,对呀,他怎么就没想过这个问题。

    若黄泉子给罗斌一个口令,虎牢关数十万秦军立即就会与楚军一道杀奔咸阳,李斯可能做鬼也不明不白。

    “不行,吾要立即让人手书一份,送往咸阳,将罗斌情况告诉李斯。”

    蒙恬刚要叫人,东方仙道:“主公莫急,罗斌不会与项梁合作。”

    “哦?”

    蒙恬与周术同时望向东方仙,听她继续说下去。

    “师尊所言,七杀、贪狼、破军为三煞星,三星冒犯紫薇,故大秦皇室危难,但若三星想替代帝星,必须要吞并其余两星,才有足够力量转化,所以三煞星虽是要灭大秦,却不会合作,而且注定了他们是不存于世的敌人。”

    听到东方仙这么一说,蒙恬才明白历史中刘邦与项羽为何要斗个你死我活,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划分楚河汉界,严明分而治之,不到一月就推翻协议。

    原来一切都是天意注定,刘邦没有灭掉项羽前,一直没有称帝,而项羽当时几乎统一华夏,也只是称王,没有称帝。

    “如是这样,让两颗煞星去斗吧,我军趁此机会,快步吞并燕国。”

    几人走到地图旁,幽州上高柳、沮阳两郡被红笔圈起,步红尘五万人已经攻下两郡数座小城,正开始朝郡城进兵,估计不用一月,就能攻下两郡。

    燕国都城襄平,王宫内燕王暴跳如雷,半月前派出大将林旭,领八万军队急援两郡,不想被黑风寨的人从后偷袭,半道上烧了粮草辎重,大军不得已返回,现在再发兵过去,已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黑风寨已然成了燕王的心头大患,在渔阳、阳乐一带不时出来骚扰,遇见大军就立即躲入深山,燕王多次派兵围剿无功而返。

    现在,黑风寨居然与蒙恬的河套军勾结一气,坏了他的增援计划,阎王恨不得将张宁捉住挫骨扬灰。

    “大王,生气已于事无补,要尽快想个办法,两郡守军加起来不过两万余人,就算有城墙相守,恐不能坚持多久。”

    丞相提醒燕王,燕国军队都集中在襄平这带,两郡如何能抵挡如狼似虎的河套军。

    “让孤想办法,养尔等何用?”

    燕王想杀人的眼神扫过群臣,将案桌一堆告急军报扫落地上,这些文臣武将,除了会争宠夺权,还能干什么,连个小小的山匪都对付不了。

    “大王,吾有一策,定可让河套退兵,永不能再范燕国领土。”左大夫周子其俯首道。

    “哦,快说。”

    燕王急问道,不但能退河套军,还可永绝后患,由此良策,还不快献上。

    周子其微微抬首,道:“燕国与并州交界高柳一郡,大王可休修书给赵王,让出高柳郡,赵王若想得此郡,必会快速出兵,吾等就可坐观赵、蒙之争,又能保住沮阳。”

    丞相眼珠一亮,对燕王道:“大王,此计甚好啊,如此一来,燕国与蒙恬地盘就无相连,只要灭了山匪,就可在安心发展,等燕国恢复国力,再图南下。”

    燕王眼中露出阴霾,若能以一郡之地,换燕国数年平静,又能消耗赵、蒙的实力,还是能接受,就不知赵国是否会出兵。

    周子其见燕王同意,请命出使赵国,言曰凭他三寸不烂之舌,定能说服赵王出兵救燕。

    三日后,周子其到赵国邯郸,而赵王却将他安置驿馆,每天送上酒菜歌姬,不曾召见。

    周子其急得如热锅蚂蚁,哪有心思享乐,在邯郸乱窜寻求门路。

    最后遇到廉颇后人廉坚,就是当日在咸阳酒馆与蒙恬说书那位老人,赵国复国后,他便回到邯郸,担任赵国士大夫。

    得知周子其遭遇,廉坚入王宫见赵王,赵王直言,燕国是来求救,所以不便相见。

    廉坚道:“如论何事,不见外使,于理不合,会被他国取笑,就算燕使是来求兵,也该听取各位大臣的意见。”

    廉坚在赵国,名气极大,赵王不好驳面。

    在他安排下,周子其如愿见到赵王琳,与赵国群臣共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