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无敌战神
字体: 16 + -

第57章 高起潜的阴险

    当高伯中返回东光县城,将高大力的交代向众人解释一遍。

    颜继祖问道:“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高起潜笑道:“颜巡抚,恭喜了,收复南皮县城为大功一件;救回数十万百姓,更是功德无量啊。”

    颜继祖愁眉苦脸的说道:“高公公,如何安置他们呢?总不能救回来了就不管了吧?还请高公公尽快禀明圣上,拨付钱粮,救济危难。”

    高起潜却笑道:“哈哈哈,颜巡抚糊涂啊,送佛送到西天,谁救回来的谁负责,高大力那小子可是从我这里敲诈去了几十万两银子啊,一定不能放过他。”

    颜继祖幸灾乐祸的说道:“哼,那小子财迷心窍,惜财如命,到手的金钱岂会拿出来?”

    “哈哈哈,这就看颜巡抚的本事了。”

    “他是莱州千户,只是客军,若是强压,其甩手返回千户所,我等更被动。”

    高起潜讽刺道:“颜巡抚争功的时候伶牙俐齿,难道连一未至弱冠的稚子都收拾不了?”

    史可法忙出来打圆场,说道:“高公公,颜巡抚,在此担忧无益,不若先去实地看看之后再定也不迟啊!”

    高起潜站起身来,说道:“罢了罢了,走吧!”

    大军启程,赵宽等人随行;高起潜和颜继祖只带了骑兵,史可法和所有的步兵皆留守东光县城。

    颜继祖一边赶路,一边思索,若是将他们救回来了,却不管不问,那便是伤天害理了,其实他更担心引起民愤,甚至他们在生活无着落的情况下成为流民、民贼。

    可是管的话,如何管?钱粮从哪里来?朝廷财政困难,连军饷都发不出来,更不会出钱安置这些百姓了。

    “邓副使对此有何良策?”

    邓谦非常为难的说道:“颜巡抚,这些人皆家破人亡,身无分文,若是放任不管,则成流民,他们皆无后顾之忧,且皆为青壮,危害之大,甚过闯贼,甚过建奴。”

    这也是颜继祖最为担忧的,怒道:“道理谁都明白,可如何管?钱粮何来?现在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天下午,他们到达南皮县城。

    赵宽等四人,依然把守四门,陶勇把守县衙;剩余军队皆在城外扎营。

    颜继祖等人随高大力来到县衙,立即埋怨道:“高千户,军队在城外,可不安全啊。”

    高大力道:“颜巡抚,我都愁死了,你没看到城外还坐着两万青壮嘛?县城之内也满了;此后每天还要返回两三万人,吃饭、住宿等都是问题,请颜巡抚快拿主意吧。”

    高起潜第一次见高大力,没想到真如张云汉所说,太年轻了。

    颜继祖道:“我也没有好办法啊,你想怎么办?”

    “颜巡抚,我要有办法的话,还让他们在旷野上坐着吗?连个帐篷都没有,多难受啊。”

    高伯兴道:“现在还有地方坐,估计再过几天,连坐的地方也没有了,待粮食耗尽,后果不堪设想。”

    这话让邓谦灵机一动,建议道:“颜巡抚,卑职有一办法,不知是否可行?”

    “可行不可行的,先说出来听听。”

    邓谦道:“颜巡抚,平原县、陵县、商河县、德平县等十数县已无人烟,不若将这些青壮安置在这几个县。”

    “那钱粮何来?原来的百姓返回后相互争地争房,又如何解决?”

    “颜巡抚,当地百姓返回后,可将他们全部安置到武城县,那里条件更好,相信当地百姓会同意的,士绅也会支持的;至于钱粮,还是由高千户解决为好?”

    高大力本身对邓谦没有好印象,怒道:“我要有钱粮,还找诸位前来作何?”

    高起潜也非常聪明,一听邓谦所言,便有想法,且他知道高大力手中有银子,是从他手里赚走的,心理非常不平,这些银子足够养活这些人,直到收获夏粮,便支持道:“哈哈,如此甚好。”

    高大力忙解释道:“高公公,我能养他们一天、两天,可是养不了一辈子啊,还得朝廷负责。”

    高起潜忙解释道:“高千户先别忙着推辞,慢慢商量,拿出方案后再报请陛下恩准。”

    颜继祖忙道:“高公公,有何办法?快说吧,急死我了。”

    高起潜说道:“邓副使所言几县已空,便将这些百姓安置在那里,每县安置十万青壮,实行军屯,高千户出钱粮,前三年免税,此后每人每年交朝廷缴纳十二石粮食的税赋,若何?”如此,高大力挣得那点钱不仅全部赔进去,甚至还会欠下巨额债务,待其不堪负重之时,朝廷可轻松接管,让高大力鸡飞蛋打;即便他能熬过当前,三年后每年也需缴纳几百万石的税赋,那可就解决朝廷大困难了。

    高大力为难的解释道:“高公公,每人每月至少需要半石粮食,每石四两银子,到收获夏粮还有至少四个月的时间,每人就是八两银子,总共需要上百万两银子,先期的钱粮需求太庞大了,这还没算住房、床、桌、被褥等的开支,没算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没算镐、锨、镰、犁、筢等农具,没算耕牛等牲畜,没算种子,所以,若是没有巨大的投入,免税也不能恢复生产啊!且每县安置十万人太多了,将来他们要结婚生孩子,每县人口将翻几倍,一县难以承受,且三年免税时间也太短了,根本无法收回成本,且其后的税赋也太高了,现在连年灾害,不是旱灾就是水灾,再有就是冰冻和蝗灾,十年内能回成本都是快的,甚至是血本无归。”

    颜继祖也在盘算,山东十多个县已成白地,建奴退去后,外逃的百姓会陆续返回,官府还要赈济;武定州和滨州还剩余几座县城没被攻克,但是城外却成一片废墟,要想恢复,也需要大量钱粮的投入;加上刚救回的几十万些青壮,没有数百万两的白银,他们要么饿死,要么成为流民;而不管山东还是朝廷,皆拿不出这笔庞大的费用。

    即便实行军屯,让高大力操作,他有这么大的实力?好在现在季节合适,不耽误农时,只需熬过当前难关,一切都顺畅了。

    当然,未知的风险也很高,比如从年前到现在,山东滴雨未下,春种能否正常进行,夏粮能否丰收,谁都无法预知。

    但是,若是实行军屯,那怕只有十分之一的青壮成为精兵,则山东的北部便安全了,山东便安全了,受益最大的便是山东,且几乎不用花费山东钱粮。

    只是高起潜定的税赋太高了,几十万人,每人每年十二石粮食的话,就是几百万石了,这简直要人命啊,定太高了,只会误事。

    思虑一阵,颜继祖决定,必须促成此事。

    高起潜的想法则有些不同,有了这些军屯,便不用朝廷的庞大支出了,且将来还有丰厚的回报;只是他刚才的想法有些简单了,如此大面积的军屯,如此多的青壮,若是失去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控制呢?

    首要的一条,就是不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必须加以分散,将他们分为几十个股,分散到十几个县中,他们便难以拧成一股力量了。

    其次,朝廷对各县不能放任不管,军屯的位置在城外,县城内必须归朝廷任命的知县管理,这样的话一举多得,既不用打乱已有的行政秩序,又不用迁移士绅,还能加强对军屯的监视。

    再有,每县至少要设一个乡安置返回的百姓,如此,可以避免劳民伤财,减少迁移百姓的费用。

    最后,必须再增加山东都司对军屯的监管,如此可万无一失了。

    对,为了便于朝廷将来接手,最好按照卫所制度,在每县设置一到三卫,如此就非常完美了。

    只要高大力接下了军屯的任务,即便他手中的钱粮花光了,那时候夏粮也快收获了,朝廷再接手,也会容易的多,且那些百姓看到了希望,便不再闹事。

    只是如何让高大力入套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许诺好处,许下看得见却摸不到的好处;其次是升官,反正武官的品级都比较高,实权却不大,正适合诱惑高大力这种愣头青。

    心有计策,高起潜相信陛下肯定会赞赏他的才智,于是说道:“颜巡抚,不若上书朝廷,任命高千户为山东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同知,全面负责屯田事宜,在每县设一到三个屯田卫,如此,既不违背祖制,又不破坏现有的州县建制,还不用迁移百姓、士绅,费用大减,便于尽快稳定百姓,尽快春耕,否则一晚就是一季,消耗便会增长数倍。”

    颜继祖大喜,笑道:“哈哈哈,高公公英明啊,高千户,你可不要小看都指挥同知啊,这可是从二品的武官,属于流官,不影响你世袭千户。”

    若是设立卫所屯田,卫指挥使的品级为正三品,所以高大力的品级只能比之更高才能便于管理。

    高大力摇摇头道:“高公公,三年免税期太短,且此后每人税赋负担太重。”

    高起潜又说道:“高千户,若是你感觉三年的免税期过短,就设为五年的免税期,此后再开始交税,每年每人六石粮食如何。”

    他心想,只要屯田步入了正轨,熬过了当前难关,此后便由不得高大力了;既然是流官,朝廷能任命,就能罢免。

    (本章完)